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610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提出了一种天波返回散射全噪声数据的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对全噪声数据特征参数的分析,总结了全噪声数据的特点,然后对全噪声数据进行区域划分处理,计算了各区域的均方差参数值,分析对比了弱能量数据与全噪声数据的特征参数差别,最后利用阈值法对数据类型进行判断.本算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为实时性的短波通信设备性能提升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92.
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化学组分精准观测有助于探究大气霾污染的成因与来源解析,评价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策略的合理性.文章基于CARE-China观测网中中国重点区域典型站点大气PM2.5膜采样和分不同粒径段颗粒物采样及化学成分数据,结合同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评估分析了中国2013~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全国及重点区域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应化学组成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环境空气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有64%的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未达到中国现行标准(GB3095-2012).太行山东麓、汾渭平原和新疆乌昌等地区大气PM2.5浓度负荷依然较高,秋冬季重霾污染频发.(2)秋冬季重污染期间,颗粒物中硫酸盐和有机组分质量浓度下降明显.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和汾渭平原地区PM2.5中SO42-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76%、12%、81%和38%;OM平均浓度分别下降70%、44%、48%和31%;NH4+平均浓度分别下降68%、1.6%、38%和25%. EC平均浓度在京津冀和成渝分别下降84%和20%,在珠三角和汾渭平原地区分别上升61%和11%;矿尘及未解析的化学成分(MI)平均浓度在京津冀、珠三角和汾渭平原地区下降了70%、24%和13%. PM2.5中化学成分的变化量,总体上与PM2.5质量浓度的下降量相一致.(3)相比2013年, 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粗颗粒物中OM平均浓度下降46~57%,MI分别下降31~60%和39~73%,是颗粒物浓度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2013~2015年,不同粒径段化学组分中,粗粒径段峰值降低显著,并且随着不同粒径段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降低,其SO42-、NO3-和NH4+的细粒径段峰值从0.65~1.1μm转移到更细的0.43~0.65μm粒径段.  相似文献   
993.
积雪参数是水文模型、气候变化研究重要的指示因子,并且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特性.遥感可反演获得大范围的积雪参数信息,In SAR技术在积雪垂直结构探测方面具有优势,In SAR散射模型可揭示电磁波与积雪介质作用的物理过程,是In SAR进行积雪垂直结构探测的基础.单层积雪的In SAR散射模型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无法应用于多层积雪,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准晶体近似理论(QCA)描述积雪的相干散射特性,引进分层因子描述积雪分层特性对SAR观测场共轭积的影响,构建了多层积雪QCA/In SAR散射模型,并以X波段(9.6GHz)为例,模拟了不同类型的多层积雪的体相干系数.结果表明,本模型适用于多层积雪,多层积雪的子层顺序对体相干系数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单层模型,多层模型具有极化差异,理论更完整,具有更大适用范围.为使模型更易用于积雪参数反演算法,本文还发展了简化的多层模型,模型相对于完整模型损失了极化信息,但其模拟的不同积雪类型的相干系数与完整模型相比均具有比较好的一致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同极化体相干系数差的辐角,相对于相干系数的辐角差,对积雪子层序列参数的差异更为敏感,更利于参数反演算法的发展.模型的建立对加深电磁波与积雪相互作用的认识,完善In SAR散射理论,以及发展积雪参数反演算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从收集整理勘查及矿井资料入手,阐述了构造分布特征,总结了影响矿井生产的地质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指出了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如何判断断层的存在和断层特征,对矿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水温变动对2009年西北太平洋柔鱼产量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在西北太平洋的柔鱼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些年来其产量一直处在稳定的水平。然而,2009年8~10月旺汛期间在传统作业渔场(150°E~165°E、38°E~46°E)柔鱼产量出现大幅度下降,其日产量仅为正常年份的一半。为此,根据2007~2009年8~10月我国在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数据,以及产卵场表层水温,探讨2009年柔鱼产量下降及渔场变动的原因。研究表明,其产量出现下降的原因可能有2个:(1)柔鱼产卵场(20°N~30°N,130°E~170°E)黑潮大弯曲的发生,使得21℃等温线向南偏移,使得柔鱼资源补充量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渔汛期间柔鱼产量的下降;(2)旺汛期间(8~9月)传统作业渔场(42°N~46°N,150°E~165°E)的100m水层有一个明显冷水南下,分布位置为154°E~156°E,将传统作业渔场(150E~165°E)一分为二,向南的前锋(水温低于5℃)到达42°N,明显不同于正常年份,使得作业渔场的范围明显缩小,不适合柔鱼的集群,导致产量出现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96.
黔南罗甸地区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布区外带,区内出露众多与峨眉山玄武岩同期的辉绿岩墙.酸性岩脉为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于辉绿岩中,对该岩脉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石组合规律及岩浆活动的认识.本文对罗甸酸性岩脉进行了岩石学、SIMS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主量元素平均含量SiO266.83%,CaO 1.76%,...  相似文献   
997.
以东北地区2005~2018年近14 a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为基础,采用三角划分方法构建相邻区域的基线时间序列,从频谱特征、残余共模误差、空间相对运动规律3个方面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基线各分量的周期性影响主要以年周期和半年周期为主;基线之间的残余共模误差在平面方向的影响约为1.14 mm,垂直方向的影响最...  相似文献   
998.
ZDY6000L型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高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的技术水平,对于改善钻机整机性能及提高瓦斯抽采孔的成孔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钻探工艺和液压传动控制系统节能的要求,设计了ZDY6000L型覆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液压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行走回路、回转回路、给进回路和辅助回路。经型式试验和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液压系统设计合理、先进可靠,具备良好的机动性,且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999.
王树庆  辛后田  张永  刘文刚 《地球科学》2022,47(4):1295-1315
内蒙古二连-东乌旗地区发育一条晚古生代碱性花岗岩带,代表贺根山洋盆闭合后的伸展背景.本次工作在苏尼特左旗北部红格尔(302±1 Ma)、祖横得楞(~299 Ma)、那仁宝力格(301.7±1.4 Ma)等地区新识别出了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野外露头及镜下观察可见其中有钠铁闪石和霓辉石等典型碱性暗色矿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MKF-2型煤矿短钻孔瓦斯抽放施工用钻机的研制原则和思路,详细分析了这种新型钻机的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现场试验表明,这是一种适于井下工作面钻进瓦斯预抽放短钻孔的轻便高效钻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