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2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塔里木盆地东部大量的地震剖面信息分析,讨论了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解释的方法,以此将塔东地区的石炭系自上而下划分成为C I、C I、C m 3个层序及C I TsT、c I HsT、c I TsT、C I HsT、CⅢsMsT、CⅢTsT6大体系域基本地层单元。其中c I层序是在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和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快速补偿堆积条件下形成;c I层序是在海平面上升速度由快变慢而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cⅢ层序是在海平面上升速度由慢变快,而陆源物质供给由快变慢的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12.
前人研究多认为四川盆地北缘及秦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为深海斜坡或台地边缘斜坡,而在该区古地理编图过程中发现,本区碳质泥岩、石煤为地表或近岸浅水滞留环境如沼泽、澙湖的沉积产物,非深水或深海环境的沉积产物。为此,通过对川北野外剖面精细观察和实测、钻井资料深刻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控制,对研究区进行了综合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及平面剖面相分析;同时参考前人有关该区的构造层序古地理、定量古地理和生产古地理编图资料,通过优化编制震旦纪-寒武纪以世或段(期)为单元的古地理图,认为四川盆地北缘秦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的古地理格局主要由潮坪、澙湖、泥碳沼泽、滨岸、局限台地等相带或古地理单元所构成,而非深海盆地、斜坡或台地边缘斜坡。  相似文献   
13.
黔东南地区褶皱构造样式及其断层突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东南地区发育隔槽式褶皱组合和逆冲断层.通过对褶皱和地层的平面展布、断层的产状和性质以及滑脱层的分析, 结合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恢复, 对黔东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隔槽式褶皱的发育不仅与滑脱深度和剥蚀差异有关, 而且与逆冲断层的推覆距离、逆冲断层的产状、断坪断坡长度比、断层突破方式和多层次滑脱等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推覆距离的制约, 建立了黔东南地区的隔槽式褶皱构造样式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模型, 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断坪断坡长度比较小、多种方式断层突破和多层次滑脱.   相似文献   
14.
在胜利油田,深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寻找后备储量的主要方向,但是因为研究程度低而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因此,有必要跳出既成思路,针对孔店组作扎实的基础研究。本文以地震地层学的观点和方法,把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的地震反射看作一个地震层序,并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层序(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体系域),分别对应于地层分层上的孔一段、孔二段和孔三段。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在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孔二段的地震反射中识别出了中振幅中连续亚平行席状相、杂乱充填相、杂乱-斜交前积相、丘状相、弱振幅中连续楔状相、弱变振幅低连续楔状相及帚状前积相等七种地震相。将地震相转变为沉积相,划分出了湖泊沉积环境的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相,进而预测了有利相带,优选了部分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区作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目标区域,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证实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主要有礁滩储层、白云岩储层、岩溶储层及裂缝性(灰岩)储层。因此,在进一步的油气勘探生产中,能否成功预测这些储层的分布及评价就成为了关键任务。应用碳酸盐岩台地滩坪组合快速分析法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6条野外基干剖面进行实测、2口钻井基干剖面进行描述以及81个露头和钻井等资料点的重新解释以及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等室内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量的单因素图、综合沉积模式图、储层分布预测图等,并经过综合研究,总结出了"滩、云滩、云溶滩"(加裂缝),储层物性渐次变好的规律。并认为:1)扬子台地龙王庙组,在特殊气候异常蒸发风暴发育时期,海水进退、滩坪出没、云化岩溶等因素共同控制了滩体储层的发育、云化、岩溶等储层优化作用。2)因初始孔隙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后期演化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同生、准同生及准同生后早期的白云化作用及岩溶作用对储层形成意义重大;表生岩溶作用(及裂缝),既可大大改善储层物性,也可形成新的储集空间。3)扬子台地龙王庙期滩相发育的特殊时期和环境条件——台平、坡陡、盆深的古地理沉积格局,适用"碳酸盐岩台地滩坪组合快速沉积相分析法"。即"以滩为原点"取相对古水深10 m(最佳区间在5~15 m之间),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如滩条组合或滩坪组合)等沉积特征快速识别浅水环境和相对深水环境,快速识别沉积相;并对其定量赋值取20 m和0 m,恢复古水深。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绘制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曲线,识别层序、划分体系域,最终在研究区识别出了"台地之上滩连滩"以及"滩坪组合"的新型沉积模式,为储层的成因和分布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地质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区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综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胡书毅  田海芹 《现代地质》1999,13(2):162-168
扬子地区横跨中国南方的中部及西部。在二叠纪,由于早期的广泛海侵及后期的多次构造活动,形成了海相、陆相交互发育的一套地层系列。其中烃源岩以栖霞组和孤峰组的暗色石灰岩以及泥岩、泥页岩为主,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程度较低。油气储集岩主要包括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类。沉积盖层以上覆的石膏岩及二叠系的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泥页岩、硅岩为主。扬子地区的桃源、通山、九江至南京、句容、南通的长江沿线地区为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万县、泸州、上思、个旧及西昌西方的九龙等地区为油气勘探的较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山东昌乐—临朐火山岩孔隙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海芹  马玉新 《岩石学报》2000,16(2):174-182
昌乐-临朐地处山东省中部,位于郯庐断裂带的沂沐断裂段。该地区分布着两百余座大大小小的火山,形成于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通过对该区的地质背景、火山岩的分布火山岩相及其裂缝和孔隙发育特征的详细研究,识别出四种(四个)主要的孔隙系统:(1)火山通道相(火山颈相),连通宏观半充填桩 状层状孔隙系统;(2)火山熔岩相或溢流相,复合型(连通-半连通及宏观-微观、全充填-半充填-未充填)网状孔隙系统;(3)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4,自引:18,他引:16  
中国南方是指西至金沙江-元江断裂、西北至龙门山断裂、北至城口-房县-襄樊-广济断裂、东北至郯庐断裂、东至黄海和东海、南至南海的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在各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用法,编制出了中国南方下寒武统下部和中部、下寒武统上部、中寒武统和上寒武统的各种单因素图以及相应的早寒武世早期和中期、早寒武世晚期、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图。这些古地理图的最主要特征是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和确定都有确切的定量的单因素图为依据。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中国南方寒武纪还是首次出现。中国南方寒武纪有7个主要的古地理单元,即滇西台地、康滇陆、扬子台地、斜坡、江南盆地、东南台地和华夏陆。滇西台地、康滇陆、扬子台地、斜坡和江南盆地属康滇古地理体系,东南台地和华夏陆属华夏古地理体系。这两个古地理体系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南方寒武纪的两陆、三台、一盆和一坡和古地理的基本格局。是寒武世早期和中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早寒武世晚期、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特征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两个大不相同的演化阶段。这种定量的岩相古地理图在古地理学中是个重大的进展,对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产的预测和勘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靖安油田延长组长6段低孔低渗透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靖安油田延长组长6段储层为湖相三角洲前缘砂体,长6期是三角洲建设的高峰期,发育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砂体及远坝微相。孔隙空间主要是原生孔隙及由次生原因形成的孔隙和裂缝。研究表明:孔隙的形成和演化受成岩作用的控制。主要成岩作用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不利于孔隙的演化,而溶蚀作用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从而使某些砂岩段在低孔低渗储层中形成较发育的次生溶蚀孔隙的成岩微裂缝,并成为有效孔隙,通过综合评价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微相为本区最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尚南断块东营组沉积层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南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尚店油田西南部。本文对该区的东营组进行了精细层序地层学研究。东营组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东营组为一个完整的沉积层序。在东营期,该区发育了较好的湖侵三角洲相沉积。根据该层序的岩性、沉积旋回特征及现存状况,划分出了低位、湖进及高位3个体系域、9个准层序及41个韵律层。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内的100余口钻井资料及有关的地震资料,通过14条层序地层学剖面的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内的精细的、流动单元级别的、层序地层立体空间格架,为油田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并已得到很好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