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101.
??????????????????????????GPS???????????(1997-01~1999-12)??????Hori???????????????????齻????????????????????????????:????????????С??????????????????????????????7 cm/a??50%?????????????10~30 km??????????????????齻??????????????Yabuki-Matu??ura????????????????????????????Hori???????????б?????????????????????????????????????????????????в?????????Ч????????????????????????????????Hori?????????????????????????????????????????????????????????????????????????  相似文献   
102.
随着锂电产业发展,盐湖锂的需求日渐增长,战略地位日趋提升。从知识产权视角对我国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简述了盐湖提锂专利申请数量的年代变化趋势和专利类型,认识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侧重点,同时对不同省市、不同机构属性的专利申请数量做了对比,以反映领域内研发力量的构成和分布情况。通过包括相转化、萃取、膜分离及吸附在内的四种主流镁锂分离方法,对技术衍变趋势和高被引关键专利进行讨论,研究了各类技术发展的脉络与现状。最后,展望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镁锂分离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3.
We isolated a bacterial strain (HC4) that is able to degrade κ-carrageenan from a live specimen of the red alga Hyalosiphonia caespitosa. With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we identified the strain as Tamlana sp., and then purified an extracellular κ-carrageenase from a culture of Tamlana sp. HC4 by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Sephadex G-200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DE-cellulose 52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 purified enzyme yields a single band on SDS-PAGE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66.4 kDa. The optimal pH and temperature for κ-carrageenase activity are at 8.0 and 30°C, respectively. The enzyme is stable over the range of pH 7.2–8.6 below 45°C. The enzyme activity is strongly inhibited by Zn2+ and Cu2+ at 1 mmol/L. The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 follows Michaelis-Menten kinetics with the Michaelis constant (K m ) at 7.63 mg/ml. Analysis of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the κ-carrageenase by ESI-MS and 13C-NMR spectroscopy indicates that the enzyme degrades κ-carrageenan down to the level of κ-neocarrabiose sulfate.  相似文献   
104.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8.6级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通过分析处在地磁活动平静期的震前15天的数据,发现3月20、22、23和28日在赤道区域多个参量上出现电离层扰动,如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认为这些电离层扰动可能与本次强震有关.震前电子密度异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原来的峰值变化区电子密度单调增加,幅度超过1σ,如3月20日和28日的异常;另外一种是改变了原来在赤道区的单峰变化形态,而呈现了双峰值和赤道谷值的变化形态,如3月22日和23日的扰动.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形态的电子密度扰动都分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经度上跨越100°,纬度范围30°,显示了比较长的异常持续时间和全球变化特性.VLF频段电场频谱的数据分析表明双峰形态的扰动不是磁共轭效应.同时低频电场扰动相对电子密度而言集中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当Ne单调上升时,电场扰动却只出现在离震中最近的轨道上.分析认为震源产生的电场信号直接传播进入电离层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圈层耦合机制造成电离层扰动.结合离子成分及其变化形态的分析,震前氧离子变化形态与氢、氦离子的形态相反,这与其他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形态是类似的.综合分析认为,对于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异常的识别需要结合多个观测参量的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5.
????OKADA??????????????????????????????????????????????α???????????????????????α??????????????????????????,??????????,???????α?????-109.7 cm??????????????????α????19.2 cm??????????????????????????????????????α?????-51.4 cm????????????,????α?????98.5 cm???????????????????????????????????????α?????-66.5 cm?????????????????????α????25.8 cm????????????α?????????????????????????????????????α????????????????????????????????????????????  相似文献   
106.
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辉  曹建玲  申旭辉 《地震》2011,31(2):11-23
华北地区的历史强震活动非常频繁。 然而, 自1998年张北MS6.2地震以来, 该地区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地震平静期, 中强震平静现象比较突出。 本文利用1970年至2009年的小震资料, 对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给出了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 最大震级以及强震复发间隔和强震年平均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 b值空间分布表明, 山西构造带的运城地区, 郯庐断裂带的宿迁地区以及太行山块体内部的石家庄地区的b值较低。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综合空间图像表明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受区域深部动力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7.
张文朋  申旭辉  曹忠权  陈立泽 《地震》2011,31(4):108-117
桑干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 向NE方向流经大同—阳原盆地和王家湾山地流入怀涿盆地。 桑干河阳原—涿鹿段河流阶地发育较好, 对其阶地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桑干河的演化及其流经区域的构造活动特征。 而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对了解阳原古湖和怀涿古湖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及对高分辨率DEM数据分析, 结合实地测量, 综合研究了阳原—涿鹿段桑干河阶地的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 该区的构造活动强烈, 经历了断块差异性升降运动; 受差异运动的影响, 该段桑干河经历了被分为东西两支河流, 最终又重新贯通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基于美国JPL实验室提供的全球电离层GPS TEC(GIM)数据和COSMIC掩星探测电子密度剖面,利用滑动四分位异常检测方法,综合分析了2010年4月13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15天内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震前11天电离层TEC开始出现扰动异常,4月13日出现了明显的TEC增强现象,且峰值电子密度也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空间活动水平等因素,认为这些异常很可能与玉树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流经传感器的风速是决定百叶箱气温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对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中广泛应用的玻璃钢百叶箱内部风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方体结构特征以及侧面叶片导流的影响,百叶箱内部风场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特征,在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上分别出现明显的梭形流场和环形流场;百叶箱对环境空气的流动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平均相对风速减小率在箱体中轴线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最小值53%出现在0.08 m附近,同时在0.25 m和0.55 m高度附近分别存在值为85%和88%的局部最大值。平均相对风速减小率随环境风向的改变而呈周期性变化,当环境风向与箱体侧面成45°、135°、225°和315°时,出现极小值73%,当环境风向与箱体侧面成0°、90°、180°和270°时,出现极大值93%。  相似文献   
110.
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章  申旭辉 《地震》2005,25(3):129-133
当前地面地震监测系统主要观测单点的相对变化,由于观测台站密度低,观测资料覆盖面小,不能满足地震预测所需的信息。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地震监测技术和方法,卫星空间监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动态性好以及分辨率高等优势,因而可提供更为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岩石实验的结果和一些应用研究的结果显示,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具有优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