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5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中昆仑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研究较为薄弱的中昆仑地区不同期次花岗岩的区域分布规律、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430 ~370 Ma)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祁漫塔格山北坡,具科迪勒拉I 型花岗岩或ACG、PAG 特征,代表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后盆地构造属性,加里东晚期祁漫塔格北坡至少存在洋壳的有限俯冲;华力西中期(320 Ma ±) 发育伸展型富钾低铝钙碱性花岗岩,类似加里东I 型、CPG、KCG 花岗岩特征,广布于祁漫塔格山和求勉雷克山区,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华力西晚期(270 ~250 Ma) 具科迪勒拉I型或ACG 特征,属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早二叠世特提斯洋的向北俯冲作用有关;印支—燕山期(220 ~160 Ma) 具A2 型或富钾低钙钙碱性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挤压向拉张转折过渡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2.
胶西北东季金矿床钾长石和石英的Ar-Ar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东季金矿床位于焦家_新城金矿带中 ,其围岩蚀变以钾长石化为特征。作者采用Ar_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东季金矿床矿脉中的石英及其两侧的蚀变钾长石进行了测试 ,获得钾长石Ar_Ar坪年龄为 (116 .0 7± 0 .30 )Ma ,等时线年龄为 (116 .34± 0 .81)Ma ,石英脉中石英Ar_Ar坪年龄为 (115 .2 2± 0 .2 0 )Ma ,等时线年龄为(114.44± 0 .16 )Ma。这些年龄基本上代表了焦家断裂成矿带的成矿时限。  相似文献   
73.
The Shandong Peninsula (Jiaodong) is a very important gold producer of China. Over ten large and super-large quartz-vein type and shear zone-type gold deposits related to Yanshannian granite intrusions have been exploi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Jiaod…  相似文献   
74.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在隐伏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是近几年美国生产的快速高效的数字化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其基本配置(10~100kHz)的装置能测量地表以下1000m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连续视电导率值,作者对25个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进行了隐伏矿定位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钻孔验证后显示:①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很好地反映了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形态和规模,并识别了岩体的不同岩相,得出矿化异常岩相呈盆状,电阻率为130~300Ω.m的结论;②斑岩型-浅成低温铜金矿床,区分了隐伏斑岩和矿化蚀变带,确认矿化异常在隐伏斑岩外围呈面状分布,矿化异常体的电阻率小于100Ω.m;③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明显区分了矿化蚀变构造带和围岩,矿化异常形态呈脉状,电阻率小于200Ω.m。这3个矿床实例研究表明,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测量所得的二维视电阻率-深度剖面图能清晰地反映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精细电阻率结构,判读含矿构造带以及矿化异常在空间上的展布,因此,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在隐伏矿定位预测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伟晶岩岩浆-热液演化中流体出溶时间和铌钽矿化过程还存在争议。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本文选择了中国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柯鲁木特112号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脉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以云母的结构和主量成分为切入点,为该伟晶岩脉的结晶演化和铌钽矿化过程提供了一些新约束。112号脉主要发育以下5个结构单元:钠化微斜长石-石英带(I)、白云母-石英-钠长石集合体(II)、钠化块体微斜长石带(III)、石英-钠长石-锂辉石带(IV)和糖晶状钠长石集合体(V)。它具有弱的分带:I和II多出现在脉体边缘或外侧,是贫矿的伟晶岩的“壳”;III是贫矿的富巨晶微斜长石的中间上部带;IV是富巨晶锂辉石的中间下部带;V是富铌铁族矿物(CGM)的晚期岩浆残余相。在不同的分带/集合体中共识别出3类白云母:Type A,原生成分均一白云母;Type B,原生被改造的成分变化白云母(BSE下具有亮暗分带);Type C,次生成分均一白云母。研究结果表明,112号脉历经了3个演化阶段:(1)早期流体出溶和流体-围岩(二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围岩发生云英岩化,围岩中黑云母分解产生的部分Fe进入伟晶岩岩浆(围岩混染)。(2)熔体内部分离结晶与钠长石化;外侧I带中部分Type A白云母和所有Type B白云母的亮部具有全脉最高的FeO^(T)含量(5.20%~5.73%),反映了一阶段的云英岩化过程中围岩Fe的贡献;而从I带至V集合体,Type A白云母和Type B白云母的亮部的FeO^(T)和MgO含量整体递减,指示分异演化程度增强。(3)二次流体出溶;晶体-流体相互作用导致Type B白云母中的Fe、Mg和F释放进入流体,形成了亮暗成分分带;同时,致使FeO^(T)、MgO和F含量较低的Type C白云母以交代的形式生长在原生矿物内部。最后,本文认为:一阶段中围岩混染Fe的加入为CGM的沉淀提供了Fe源;二阶段中磷灰石的分离结晶对熔体中F的消耗促进了CGM的沉淀;三阶段中晶体-流体反应会引起已结晶矿物释放Fe或Mn,含Fe或Mn流体与富Nb或Ta熔体结合促使CGM晶出。  相似文献   
76.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后期的热事件不仅可以将原有矿体再活化,还能够带来新的成矿物质,进而发生新一期成矿作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互相叠加,会形成与斑岩矿床矿化特征截然不同的矿床,称为叠加改造型斑岩矿床。多宝山铜(钼)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内。该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本次根据野外观察和成矿年代学研究,推测多宝山铜矿至少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对采自矿坑340平台10件叠加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435.6±10.5Ma~446.1±7.1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440.1±4.5Ma (MSWD=0.56)。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资料,确认多宝山叠加成矿与晚奥陶世玄武安山岩应形成于统一的成岩成矿地质事件。不同矿化期次的黄铜矿和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典型斑岩型矿脉中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2.12‰;叠加矿化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1.78‰,黄铁矿δ^(34)S平均值为-1.03‰,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而前人在叠加期形成的黄铜矿中,测试到较低的δ^(34)S值(-12.9‰~-5.6‰),这是后期流体易携带轻硫^(32)S发生迁移并在应力较低的区域内重新沉淀的结果。同位素组成指示叠加成矿期的矿化元素即来源于新的岩浆活动,又继承了先前存在的岩(矿)体。  相似文献   
77.
麦卡因大型VMS型Au-Ag-Cu-Zn-Pb矿床位于中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的Baidaulet-Akbastau地区。地质剖面测量和岩石薄片研究表明,麦卡因矿区发育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和次火山岩(辉绿-辉长岩和辉绿岩),矿化主要与安山岩有关。对矿区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区岩石分为两种类型:类型Ⅰ为拉斑-钙碱性系列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和次火山岩(辉绿-辉长岩和辉绿岩),岩石具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亏损Nb和富集Th/Yb,显示俯冲特点;类型Ⅱ为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具典型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亏损Nb和富集Th/Yb,指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含矿岩石为类型Ⅱ安山岩。对类型Ⅱ安山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和SI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Hf(t)为较高的正值(+4.28~+14.84),指示其是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锆石SIMS U-Pb年龄为459.1±4.8Ma,指示其成岩年龄属于晚奥陶世。因此,哈萨克斯坦麦卡因大型VMS型矿床含矿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岛弧环境。对比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早古生代波谢库尔-成吉思斑岩型-VMS型成矿带向东延伸到我国西准噶尔沙尔布提山,沙尔布提山具有形成VMS型矿床的岩浆条件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8.
新疆西天山大型铁矿床石炭纪控矿火山机构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发育一系列大型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是我国十大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接替基地之一,备受关注。该成矿带石炭纪火山活动强烈,前人已经识别出该成矿带东段的区域艾肯达坂破火山口,且查岗诺尔、智博、敦德、备战等大型铁矿床均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其形成受火山机构控制。然而,迄今为止,这些矿床尚未确立具体的火山机构,矿床与矿区发育的火山机构关系有待查明;此外,与查岗诺尔、智博、备战等矿床包含单一的铁元素不同,敦德矿床具有Fe-Zn-Au元素组合,其原因尚不清楚。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察和测量,结合室内研究和遥感解译工作,我们认为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的4个大型铁矿床均独自发育石炭纪与成矿有关的火山机构,且不同矿床,其火山机构的特点及其演化各不相同。其中,查岗诺尔矿区发育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10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北缘,矿体赋存于破火山口环状断裂系中;智博矿区发育椭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15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西南部,矿体赋存于经多次塌陷的破火山口环状断裂系中;敦德矿区发育椭圆形破火山口,面积约为6km2,矿床位于破火山口的中部,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及其附近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系中;备战矿区发育椭圆形火山口,面积约为4km2,矿床位于火山口北缘,矿体赋存于环状断裂系中。可见,只有敦德矿床的矿体赋存于火山通道断裂系中,其余矿床的矿体均赋存于火山机构环状断裂系中;高渗透性的火山机构断裂系为成矿流体迁移和金属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是铁矿体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和赋矿部位。此外,这些铁矿床的成矿年龄(319~304Ma)滞后于容矿火山岩的年龄(328~319Ma),矿体与围岩界线多为渐变关系;成矿作用以热液作用为主,其中,敦德矿区发育单一的热液成矿作用,具有Fe-Zn-Au元素组合,其它矿床成矿作用复杂,包括热液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和可能的岩浆熔体成矿作用,仅发育有Fe元素。基于此,可将阿吾拉勒成矿带东段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即火山通道型铁多金属矿床(敦德)和火山边缘型铁矿床(查岗诺尔、智博、备战);成矿模式包括火山通道相热液富集铁多金属成矿模式和火山边缘相沉积-热液富集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9.
EH4在危机矿山隐伏金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是快速高效的第四代数字化大地电磁探测仪器,基本配置(10Hz~100kHz)能测量地表向下1000m深度范围内地质体的连续视电导率值,我们对25个不同类型金属矿床进行了隐伏矿定位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D模式图能清晰地反映不同电性体的精细电阻率结构,经钻孔验证后显示:(1)火山晚期热液型金矿床,很好地反映了火山机构控矿的漏斗状形态,体现了矿体的垂向延深大于水平延长的成矿规律,矿化异常的电阻率较低(1~150Ω·m);(2)剪切带型金矿床,明显区分了矿化蚀变构造带和围岩,确认矿化异常在围岩中呈脉状分布,电阻率小于260Ω·m;(3)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清晰地反映了隐爆角砾岩体控矿所形成的对称矿(化)体,区分了隐爆角砾岩体和矿化蚀变带,矿化异常的电阻率较高(1000~2000Ω·m).  相似文献   
80.
山东乳山石英脉型金矿侧伏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乳山中部发育石英脉型金矿,金矿分布和产出受NNE向及NEE向断裂构造控制,具有棋盘格式分布规律,其中NNE向断裂是区内金矿脉的定位构造。金矿床矿体侧伏具有同一断裂带分布的不同金矿床矿体侧伏方向两两相反,相邻断裂带中的金矿床矿体侧伏方向相同的规律。根据矿体侧伏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