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白云来  马龙  吴武军 《中国地质》2007,34(6):1109-1114
中国西北地区预测和查明的油页岩总资源/储量至少是400亿t,折合页岩油约20亿t,探明的储量多为小型—中型规模。油页岩矿床主要有3种类型:中、晚石炭世滨浅海相沉积矿床、晚二叠世湖湾-湖相沉积矿床以及中生代内陆湖泊相沉积矿床。不同矿区面积相差较大,油页岩单层厚度一般为1~5m,总厚度在不同矿区变化也较大。油页岩多为褐黑色、黑色,略具油脂光泽,含油率5%~10%,矿体多呈层状展布,中、晚石炭世和侏罗纪形成的油页岩矿床多与煤层共生,时代越新,油页岩稀土元素丰度越高。西北地区已查明的油页岩矿均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内蒙古巴格毛德地区是很有远景的找矿区。  相似文献   
22.
论甘肃北山中部镍铜成矿系统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山地区总体属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 ,矿产丰富。北山中带属塔里木古大陆边缘向陆一方的伸展系统。红柳河弧后扩张盆地、黑山—花牛山及营毛沱—白湖一带属该伸展体制下的裂谷构造单元。本区基性、超基性杂岩共分两大类 ,一类是裂谷作用早期形成的基性、超基性杂岩 ,另一类是裂谷作用鼎盛时期抑或是弧后海盆 (洋盆 )阶段形成的基性—超基性杂岩 ,也称之蛇绿杂岩。前者除黑山岩体和柳园岩体之外 ,还有大山头、庙庙井复式岩体②、黑山北岩体⑤、马鬃山复式杂岩体⑨及营毛沱北岩体④ ;后者除红柳河、玉石山蛇绿杂岩①及牛圈子蛇绿杂岩⑧之外 ,还有独红山岩体③、锡林柯博岩体⑥、双井岩体⑦等。前者形成于中元古代 ,后者形成于早古生代 ,镍铜成矿系统与前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3.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地球化学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东部梧桐窝子群沿康古尔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分布。主要由细碧岩、角斑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有硅质岩、灰岩及碎屑岩夹层或凸镜体。细碧岩具枕状构造,属深海拉斑系列。比值蛛网图显示其形成于板内,且经过地壳物质的混集作用。硅质岩凸镜体中含放射虫。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碎屑岩的物源比较复杂多样,显示了混杂堆积的地球化学特点。据此认为梧桐窝子群是一套混杂堆积,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古板块的俯冲带上。  相似文献   
24.
由于行政区划的影响,历来国界、省界处的地质研究工作比较薄弱,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详细研究甘、新交界处的地质特征后指出:本区中天山—北山明水为岛弧型离散地体;红柳河盆地为中天山—北山明水岛弧的弧后盆地;勒巴泉山弧与红柳河盆地扩张有关;花牛山—黑山及营毛沱—白湖为具“对被动陆缘”性质的裂谷带;雅满苏—阿齐山类似于夏威夷的火山岛链;康古尔—苦水盆地可能与板块俯冲挤压洋壳弯曲作用有关;康古尔断裂带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天山大洋板块向塔里木板块俯冲的俯冲带,是二者的最后分野。  相似文献   
25.
油页岩作为非常规新能源之一,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油气领域里的研究热点。前人及我们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固原炭山地区存在大量的与煤伴生的油页岩资源。油页岩赋存于中侏罗统延安组之中。成矿环境为内陆湖泊环境。矿区构造为一中度弯曲的复式褶皱,两翼产状角度20°~30°。以纵向正断层为主。油页岩呈层状,有一定规模的油页岩一般分布于煤层的上部或底部;油页岩共8层,总厚度14.4m,含油率为2.7%~11%,发热量2.88~20.98MJ/kg,视比重1.55~2.46,灰分34.30%~83.68%。其中,煤19灰分大于40%,但含油率大于7%,被前人称之为炼油用煤。炭山油页岩宏观上呈黑色,略具油脂光泽。片状、层状构造,参差状、贝壳状断口。硬度小,条痕亮褐色,油脂光泽明显。油页岩矿石和页岩油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分别为40301万吨、3718.3万吨,达中型规模,目前其经济价值至少在483亿元以上。炭山油页岩含油率高,品质好,资源量级别高,埋藏浅,交通条件好,并且现在已有煤矿正在采煤,可考虑与其联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6.
文中着重讨论了勒巴泉—公婆泉陆缘弧的基本特征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认为 ,加里东晚期弧后扩张、俯冲形成勒巴泉—公婆泉陆缘弧 ,红柳河弧后盆地的扩张与俯冲是形成勒巴泉—公婆泉陆缘弧的关键 ;陆缘弧区地层主要由公婆泉群 (SG)组成 ,由一系列链状火山岛屿和其间的火山洼地构成 ,属海潮间—潮下高能地带 ,生物发育 ,火山活动异常强烈时期形成窑洞努如和公婆泉两个火山穹隆构造 ;主要岩石类型为爆发相、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该陆缘弧不仅发育火山作用 ,同时也形成浸染状硫化物型铜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7.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特别是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具体边界的确定,是目前该盆地西缘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之一。作者们着重从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西缘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特点,紧密结合不同时期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及其他第一手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属华北板块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具体受四周的古祁连洋、古秦岭洋、不同时期的特提斯洋、占亚洲洋(古西拉木伦洋)及古太平洋(伊佐奈岐板块)控制。在此构造背景条件下,盆地西界不同时期范围和形态是不同的。早古生代盆地西缘为主动陆缘性质的弧后盆地;晚古生代盆地西部属被动陆缘构造背景上的滨浅海盆地;文中明确提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西界向西越过六盆山,连接六盆山盆地,直逼河西走廊靖远、景泰莫亦山附近,甚至在祁连山区也能找到其踪迹;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银川古隆起”及“西缘古脊梁”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南北走向的前陆盆地与沉降中心;燕山主期(J3)盆地西缘可能隆起,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与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现今西界最后形成的时间应在喜马拉雅晚期(8Ma以来),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最后定型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目前已被提到议事日程。油页岩就是首先要考虑开发利用的、现实的、有可能部分代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非常规能源之一,并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里研究的热点。甘肃省的中生代盆地里不仅赋存有良好的煤炭、石油资源,而且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油页岩资源。现已查明,省内油页岩预测资源量至少约2 000亿t,折合页岩油约1...  相似文献   
29.
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体能否对比,是中国西部地质领域里的重大科学问题,长期存在争议。以沉积建造和地质构造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和古地磁资料,对比分析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地质特点,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的岩相古地理及其他地质特征都具有很大差别:1)早寒武世塔里木陆块主要是伸展环境,缺少火山活动,祁连地区主要是收缩环境,发育火山活动;中寒武世塔里木北缘深水盆地里普遍出现含磷钒铀沉积,祁连地区主要形成火山岩及蛇绿岩;寒武纪中晚期柴达木北缘出现红色泥岩建造,而塔里木无论是盆地区还是盆地边缘,均缺少这套沉积;奥陶纪,祁连地区继承寒武纪构造特点,塔里木则转化为收缩环境;志留纪,塔里木南北两侧形成弧后扩张盆地,祁连地区俯冲作用基本消失,南祁连形成弧后海相前陆盆地。2)寒武纪至奥陶纪塔里木、柴达木、祁连地区生物分别具有亚—奥生物区、华北生物区和华北与华南型混生特点;中晚志留世塔里木和祁连地区分别为温带和亚热带—温带生物特点。3)寒武纪塔里木、柴达木—中祁连及阿拉善等陆块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奥陶纪塔里木明显南移,阿拉善、柴达木徘徊在赤道附近;志留纪到泥盆纪,塔里木北移大于33°,柴达木与阿拉善分别北移约5°和10°;各陆块有明显不同的运动轨迹。4)寒武纪阿尔金地块漂浮于阿尔金洋中,寒武纪晚期开始阿尔金洋向两侧陆块俯冲后消亡。因此,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两侧具有完全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应当使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资源勘查。  相似文献   
3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陆梁”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应力场特点,结合晚三叠世以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所揭示的西缘深部的“CT”图像及物源分析等第一手资料,提出“西缘古陆梁”及“银川古隆起”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燕山主期盆地西缘南段可能形成古陆梁,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和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西界真正形成的时间应在喜山晚期,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南北向古陆梁”)形成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