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滇西北中旬普朗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在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向西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通过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谱学研究,发现普朗斑岩铜矿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子晶种类复杂,盐类矿物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石膏,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赤铁矿。流体包裹体中发现有4种流体,即高盐度岩浆流体、含CO2低盐度流体、中等盐度流体以及少量低盐度水溶液。高盐度岩浆流体的均-温度范围457,245℃,均一压力范围(259.33~25.43)×10^5 Pa,盐度为34%-54%NaCl,密度为1.12—1.07g/cm^3,富含Na、K、Ca、Cu、Fe、CO2、C1、S等成分。原始岩浆流体可能是由中酸性岩浆上升至中间岩浆房后直接出溶而成,并汇聚在岩浆房的顶部。在甘孜一理塘洋盆的俯冲过程中,岩浆流体在流体内压和洋盆俯冲所产生的主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间歇性地从岩浆房上涌,为早期岩浆活动(226±3)~(2284-3)Ma所形成的岩浆一热液系统提供了持续的矿质和热源。含CO2低盐度流体与高盐度岩浆流体的相分离作用是导致普朗斑岩铜矿主成矿期网脉状-浸染状矿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类组成。通过对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岩石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表明 :主元素化学分类结果主要为长石砂岩、页岩 ,少量岩屑砂岩和硬砂岩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其明显富集轻稀土及Eu负异常 ,并与NASC和PAAS稀土分布模式相似 ;碎屑沉积岩与上地壳的微量元素含量比值曲线显示为平坦型 ,这说明沉积岩是在活动性较弱的构造背景下缓慢沉积 ,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的特点。松辽盆地庆安地区白垩系泉头组碎屑沉积岩物质来源于张广才岭海西期花岗岩 ,后者的物源来自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13.
赣南淘锡坑钨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赣南崇义县淘锡坑钨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带南段的复合部位,属于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的钨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主成矿期与黑钨矿共生的石英和黑钨矿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与黑钨矿共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60-260℃之间,盐度为1.64%~6.67%;黑钨矿中流体包...  相似文献   
14.
桂北沙子江铀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沙子江矿床的区域地层、赋矿围岩、成矿各阶段方解石及铀矿石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各类样品具大体类似的LREE富集及Eu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表明它们之间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继承性,赋矿花岗岩与区域地层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两者具有共同的陆壳沉积物源区;方解石及矿石中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赋矿花岗岩的特征。成矿各阶段方解石Y/Ho值范围狭窄,在28.86~38.22之间,显示它们具共同的源区,且从成矿早阶段经主成矿阶段到成矿晚阶段,Eu负异常趋于强烈,δEu均值由0.34→0.26→0.25,表明成矿流体向相对还原环境演化。铀矿石具最高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259.88×10-6~869.31×10-6),且与铀矿石的品位存在正相关关系,暗示稀土元素与铀的迁移具同步性。铀矿石(以原生铀矿物为主)中Ce负异常的形成可能与铀源岩中分散的U(Ⅳ)被活化为在成矿流体中易迁移的U(Ⅵ)的氧化过程相伴;而铀黑的Ce正异常则是由表生作用过程所导致。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沙子江矿床及邻区矿床中与矿化密切有关的脉石矿物的稳定同位素,测知沙子江矿床方解石的δ13CPDB值为-2.8‰~-11.0‰,集中于-5‰~-9‰;表明矿化剂CO2主要来自地幔,混有少量有机质和沉积碳酸盐物质。δ13CPDB与δ18OSMOW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暗示流体去气(CO2)是方解石沉淀的主控因素。铀沉淀为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去气作用导致成矿流体中碳酸铀酰络离子的解体,有利于铀的沉淀。S2-作为还原剂对铀沉淀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沙子江矿床黄铁矿的δ34SCDT值为-18.36‰~-8.92‰,可能主要来源于赋矿的花岗岩,而邻区孟公界和白毛冲矿床的δ34SCDT值为-30.51‰~-27.64‰,更多地继承了赋矿花岗岩源岩中沉积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铀矿床定年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往往由于铀矿物(沥青铀矿)颗粒细小、易蚀变成铀的次生矿物及多期铀矿化作用相互叠加等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固有特点,通常难以用挑选铀矿物(沥青铀矿)样品溶样的传统定年方法精确确定其形成年龄。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铀矿床成矿年代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但受铀矿床中铀矿物U-Pb定年方法本身的制约,以及以往对铀矿物U-Pb定年体系中铀矿物样品要求认识的不足,常常导致获得的年龄无实际地质意义或无法获得理想的等时线年龄。本文针对铀矿化定年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评述了铀矿物定年的五种主要方法:(1)铀矿物U-Th-totalPb化学年龄;(2)铀矿物模式年龄;(3)铀矿物传统等时线年龄;(4)铀矿物矿伴生矿物年龄;(5)原位微区铀矿物U-Pb年龄。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铀矿化作用定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应方案,期望促进未来铀矿床成矿年代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性岩脉是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对研究地幔性质和地球动力学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区内发育了大量与铀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前人从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对基性岩脉和铀矿床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有关铀矿床的成因及其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仍有不同认识。本研究新获得一批下庄铀矿田基性岩脉的角闪石40Ar-39Ar年代学数据,识别出一期形成于200~190Ma的基性岩脉,标志着华南地区在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结束后岩石圈伸展裂解作用可能至少在200~190Ma已经开始。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粤北下庄至少发育三期基性岩脉:200~190Ma、~180Ma和145~140Ma,与华南地区在此期间广泛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对应。结合成岩成矿作用的时差以及铀矿体与基性岩脉的空间关系,笔者认为准确的获得基性岩脉的侵位时代与铀的成矿作用的年龄,是探讨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关系的前提。当基性岩脉与铀的成矿作用年龄接近或具有对应关系时,铀矿床中基性岩脉可能不仅可提供幔源流体(∑CO_2矿化剂和He)参与铀的成矿作用,也可为铀的沉淀富集提供理想场所(还原障);当基性岩脉与铀的矿化作用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时差时,基性岩脉也可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条件,且与基性岩脉相关的深大断裂可为幔源流体(∑CO_2矿化剂)参与铀成矿过程提供运移通道。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基性岩脉的侵位与铀的矿化作用是否存在时差,基性岩脉均可以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场所,进而促进铀的成矿作用。因此,本文深化了花岗岩型铀矿区内铀成矿作用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的认识,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影响长江口区热带气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79—2002年大戢山和引水船的观测资料,结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热带气旋对长江口区的影响规律,统计结果显示,在近 24 a中,热带气旋年均有 2.0个,通常出现在6— 10月期间,以 月份最多,发生频数为 8 45.8 %;严重影响长江口区的热带气旋年均只有 0.3 个,有60 %集中在 月份,都属海上转向型;影响长江口的热带气旋源区 8 90 % 位于菲律宾和琉球群岛以东洋面,且有超过一半生成于10°N ~ 20°N;影响长江口区热带气旋次数存在 4 ~ 6 a 的小周期波动和 10 a 左右的周期变化,并且在厄尔尼诺年的影响次数较反厄尔尼诺年少。  相似文献   
19.
西华山钨矿床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开采的内接触带大型脉状钨矿床,备受中外地质学家的青睐,研究程度较高.前人对西华山钨矿的流体包裹体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硕果累累,但因测试技术有限,研究对象主要是透明的脉石矿物.  相似文献   
20.
沙子江矿床位于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境内,是苗儿山铀矿田内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在上世纪60~70年代桂北普查会战时由原中南地勘局发现并提交储量,经近年来补充勘探已经落实为大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