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转眼间,原尊礼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时至今日,每当我走进会长办公室,都会感到先生仿佛就在屏风对面的办公桌前阅读论文,或是在查看地震图;而我,时而向他请教,时而同他谈谈自已的想法,这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  相似文献   
92.
杨远东  高秀玲 《水文》2001,21(6):29-34
针对有关暴雨递减系数的若干特性及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对暴雨递减指数的内涵、其对暴雨等值线图编制的影响,不同历时的暴雨递减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条件下暴雨递减系数的应用等,结合实际资料加以了说明,以期有助于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和设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
ResearchontheseismotectonicsoftheJan┐uary17,1995HanshinM7.2earthquakeZHU-JUNHAN1)(韩竹君),FU-HUREN2)(任伏虎),YujiroOgawa2)(小川雄二郎)a...  相似文献   
94.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北山地有三期山地夷平面,四期河流阶地面。表明新生代地壳运动具有垂直差异性质。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升幅1700m,速度0.031mm/a。以第四纪为最大。全区新地壳构造形迹可划分为3大类,8亚类和32个小类。在新生代构造运动中,又划分出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最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95.
96.
97.
温杖子金矿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成矿作用和多次矿化富集,具叠加成因特点,主要成因类型为侵入体接触带型和中低温热液型。成矿作用从晚侏罗世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三纪末,约延续了150Ma。  相似文献   
98.
新疆西准噶尔花岗岩类的时代及其成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准噶尔地区存在两期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一期为与弧后盆地封闭有关的海西中期(305—320Ma)、以小岩体产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另一期为后造山的海西晚期(240—280Ma)的以巨大岩基形式产出的碱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
藏北高原D110点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98年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9)月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且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但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冬半年土壤温度尽管也存在日变化,但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地区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两次低能见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能见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太原北部能见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太原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日间最低值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冬季略向后推移,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2)2017—2019年太原地区低能见度分别出现93、84、79 d;低能见度发生时,干霾、湿霾发生频率分别为59.27%、40.73%;湿霾发生时,能见度降低更加明显。(3)所选个例中,能见度均随各影响因子有所起伏,干霾、湿霾过程中能见度分别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变化一致。(4)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相关系数为0.81,均方根为4.43 km,平均绝对误差为17.39%,轻微级能见度的TS评分为87%。神经网络方法对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