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997年黑龙江省在遭受气象灾害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仍然夺得空前大丰收,主要是人的因素起了关键作用。预计1997年四大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总产可达2989.3万t,比大丰收的1996年(为2824万t)增产165.3万t。1气象因素增产气象因...  相似文献   
182.
深化勘察设计单位的改革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单位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浙江省勘察设计行业的改制试点单位及绍兴市事业单位改制试点单位,绍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于1999年底改制为企业,国资全部退出,组建绍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又于2001年下半年更名为浙江华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  相似文献   
183.
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未遭受生物降解的138个原油样品进行甾、萜烷定量分析,展示原油甾、萜烷浓度随成熟度变化特征。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与甾、萜烷浓度图版显示各类甾、萜烷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依据热稳定性的差异将甾、萜烷分为3类:第1类包括Tm、C29藿烷和C30藿烷等五环三萜烷,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降低较快,具有相对较低的热稳定性;第2类既包括Ts、C29Ts和C30重排藿烷等五环三萜烷,也包括C27和C29规则甾烷各异构体,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降低较慢,具有中等热稳定性;第3类包括C27重排甾烷、C21甾烷和C23三环萜烷,随成熟度增高,这类化合物浓度先增高、后降低,降低速率低于前2类化合物,表明其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在常用的甾、萜烷成熟度指标中,Ts/(Ts+Tm)、C29Ts/(C29Ts+C29藿烷)和C30重排藿烷/(C  相似文献   
184.
彭庭祖  杨宇宁  王冬梅  池祥日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5-2022082015
上奥陶统宝塔组是扬子板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 因富含类型多样的头足类化石及发育特殊的网纹状构造而闻名。目前, 有关宝塔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的分析都是基于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定性推测, 而且争议较大。笔者等在黔北尧龙山地区宝塔组采集到大量原域埋藏的头足类化石, 根据它们的隔壁强度系数 (Septal Strength Index, SSI) 与聚爆深度的耦合关系, 首次对这些头足类生活时的古海水深度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选取符合SSI分析条件的16块Sinoceras和12块Michelinoceras标本, 系统分析了SSI分别与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SSI随壳体长度及隔壁间距的增大而增加, 随顶角角度的增加而减小, 但与内部构造单一参数的相关性不大, 可能受到多个内部构造参数的共同制约。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 尧龙山地区宝塔组中共埋出现的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的SSI分别为5. 564 ~ 10. 829和11. 432 ~ 19. 532, 对应的生态深度大约分别为128~ 169 m和228 ~ 280 m, 表明两属头足动物生活时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生态分层现象, 古生物地理区系也出现一定的差异。不过, 两个属内部不同种的生态深度没有明显差别。头足类的生态深度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宝塔组沉积时期的水体深度可能大于280 m, 远比前人分析的结果深得多。  相似文献   
185.
塔里木盆地在埋深超过8000 m、油藏经历200℃以上高温改造仍然发现液态烃类流体稳定存在,目前勘探工作正在面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具有的高热稳定性来自其较好的保存条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研究进展,结合宏观地质背景演化,主要从微观过程入手探讨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热稳定性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宏观上塔里木盆地目前的低地温梯度有利于油藏的稳定保存;而油藏储层中普遍缺乏氧化性矿物,石膏类等含硫矿物也贫乏,使得油藏储层中的烃-水-岩相互作用(包括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发生的程度有限;同时,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中地层水广泛发育、分布复杂,这对油藏中的液态烃类,特别是大分子烃类的热裂解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油藏的稳定保存。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针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热稳定性的微观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特别是烃-水-岩相互作用中有利于原油烃类流体稳定保存的物理化学机理分析,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化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的勘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6.
裂陷盆地成因研究现状综述与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裂陷盆地成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把裂陷盆地概括为张拉裂陷,走滑裂陷和挤压裂陷三种成因类型,在系统综述每种类型的基础上,对主动裂谷盆地,被动裂谷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7.
塔里木盆地塔中礁滩体大油气田成藏条件与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很快,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和富油气区,奥陶系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受塔中I号坡折带的控制发育陆棚边缘礁滩体,储层性质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灰岩储层,埋深在4500~6500m。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受早期高能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断裂作用等因素的控制,有效储层的空间展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与大面积成藏。油源对比认为,塔中良里塔格组礁滩体油气藏的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并混有寒武系烃源岩成因的原油;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寒武系油裂解气,沿塔中I号坡折带断裂向内充注。成藏过程分析表明,塔中地区曾存在三期主要成藏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晚期成藏,油气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但早海西期的构造运动,对该期油气破坏严重,造成大范围油藏破坏。第二期成藏期是晚海西期,也是塔中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充成藏期,油气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第三期成藏期是晚喜山期,受库车前陆冲断影响,台盆区快速沉降,埋深急速增大,寒武系原油裂解气形成,沿深部断裂向浅部奥陶系充注,对油藏进行气洗改造,从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88.
闽江口湿地遥感时空演变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闽江口湿地动态变化度、湿地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模型相结合,横、纵向分析了1986- 1994年、1994-2000年两个时期闽江口湿地的动态演变模式。研究表明,在两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对闽江口湿地的干扰强度与对象不同,造成两个时期不同的湿地演变模式。在1986-1994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以水田面积的扩张为主导,在1994-2000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突出表现为城乡建筑用地对水田、非湿地农业的占用。在1986-2000年间,湿地景观中,人工水域破碎度增加,破碎化速度提高,形状更加复杂化;水田破碎度和形状复杂度都由增加向减弱转变;天然水域破碎度减小,形状复杂程度由减少变为增加;滩地破碎度由减少变为增加,形状复杂化由增加转向减少。在中、小时间尺度范围内,人类活动是影响闽江口湿地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9.
为满足煤层气钻孔测井的要求?在蒙特数字测井仪的基础上增加了补偿中子,微球聚焦及双侧向等三种方法探管。为加接三要探管,在蒙特数字测井仪数字磁记录之前设计了一接口面板。由于采用单扯计算机,不仅使探管数据很容易地进入蒙特数字测井系统,而且大大地简化了电路,由此提出了对蒙特数字测井仪改进的方法。并认为对国产数字测井仪的改进也应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0.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是该区深部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而下寒武统烃源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埋藏深,目前钻井揭示的下寒武统烃源岩样品较少。轮探1井(LT-1)是该区现阶段钻探最深的一口井。本次研究对轮探1井下寒武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的分析,确定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下部为优质烃源岩。利用沥青反射率、拉曼光谱和岩石抽提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确定了烃源岩的成熟度。沥青的平均反射率为1.515%~1.725%,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的镜质组等效反射率平均为1.64%。干酪根碳同位素范围为−30.98‰~−31.51‰,平均为−31.19‰,为Ⅱ型有机质。同时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轮探1井的埋藏史和成熟史。与传统模拟结果相比,本次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早期埋藏较浅,现阶段出现了最高地层温度,代表了典型的晚期生烃。晚白垩世时期,下寒武统烃源岩进入凝析气、湿气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也可能受到盆山耦合作用的影响,新生代以来的快速埋藏导致了晚期生烃,深层油气勘探特别是凝析气和湿气的勘探仍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