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地区1998~2000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的区域重力场空间动态变化结果,初步分析了该区重力变化特征及其与监测区内8.1级大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发生在重力负值变化高值区附近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②8.1级大地震前的主要构造变形与能量积累在震中的南侧;③主震震中以东重力负值变化高值区的范围与野外地质考察结果的破裂区域吻合得较好;④重力负值变化高值区的分布与GPS观测给出的应变场第二剪应变高值区一致.   相似文献   
32.
系统分析了甘肃南部兰州一天水一武都地区2000~2006年期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该区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重力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微动态活动有关;相邻两期重力的动态变化对测区内发生的2003年11月岷县5.2级、2004年9月岷县5.0级地震及测区近邻2006年6月武都、文县间5.0级地震均有较好反映.  相似文献   
33.
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展示了我国流动重力监测的状况,探讨了流动重力预测面临的困难及重力监测须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分析流动重力监测与预测研究的能力和现状,提出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4.
(1)1998--2000年,整个测区重力变化不大,重力变化在-60~+20×10^-8m/s^2之间。重力变化最大的地区是测区南部的滇西地区,呈现局部重力负值异常,测区中南部的四川地区表现为以龙门山断裂为界,西部川西高原重力负值变化,东部四川盆地重力正值变化;2000--2002年,整个测区重力变化较为剧烈。重力场总体以正值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35.
利用地形变观测量求解地壳水平应变场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在森  张希  王双绪  祝意青 《地震》1999,19(1):41-48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初步研究建立了利用多种地形变资料联合求解地壳应变连续分布的方法途径和数学模型。包括利用多种地形变观测资料整体解算测区分单元的应变张量的最小二乘平差模型,以及借助最小二乘配置进行应变空间连续分布估计的方法,并给出了对临潼水平形变网监测资料的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36.
Introduction Earthquake is closely tied up with gravity on the basi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crustaldensity change.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stress around the epicenter, the spatial position ofground point and density crustal medium will change with strain during the seismogenic processof an earthquake. All these factors will bring about the change of gravity field. Since the Xingtaiearthquake in China in 1966, mobile gravity measurements in a large scale and the studies ongravity var…  相似文献   
37.
在分析了青藏体北缘跨以形变测量场地图形状态的基础上,论述了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及新的图形设计的主要内容:(1)以GPS控制整个断裂、以水冷、测距、基线、重力等测量手段监测各个场地测点形成的三维地形物重力变化信息;(2)断层水准、重力按新的标石裂线阵设;(3)断层水平形变可根据运动状态的不同,按“走滑型”和“倾滑型”布设;(4)场地水冷、重力定期水准、重力联测,场地水平没距网定期与区域GPS网联测,  相似文献   
38.
总结了1993年10月26日祁连6.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与断层形变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快速下降后反向回升阶段,至于断层形变,则随测点与震中关系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39.
北祁连地区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分析讨论了1991年1月2日和1992年1月12日两次中强地震前重力异常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指出这两次地震都发生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附近。  相似文献   
40.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了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与断层形为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