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On the basis of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observations in North China, spatial dynamic variation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s is obtained. A multi-scal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separate anomalies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give some explanation to gravity variation at different time space scales. Gravity variation trends in North China are improved. Based on this result and the analysis of wavelet power spectrum, the images of the depth of wavelet approximation and detail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o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for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potential seismic risk in North China from gravity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time space scales.  相似文献   
72.
构建描述断层平动和转动的向-位错模型,利用2001~2004 年的GPS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反演鲜水河断裂带不同分段处的断层滑动和转动情况,最后由正演计算验证反演断层参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活动以滑动特性为主,整体呈左旋走滑运动,局部兼有挤压;2)鲜水河断裂带转动特征分段性较为明显,北西段和南东段的断层转动特征较强,且南东段断层转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3.
鲁甸M_S6.5、芦山M_S7.0、汶川M_S8.0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川滇地区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4年云南鲁甸MS6.5、2013年四川芦山MS7.0和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震发生前,重力场出现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及与测区主要断裂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能反映地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及沿主要断裂带在地震孕育发生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2)多时-空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均出现较显著的相对重力异常变化,随着累计时间的增长,重力变化更为显著,可视为强震的中期前兆信息,强震主要发生在重力场变化分布差异较为剧烈的地区;3)重力场动态变化对强震的地点预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大区域重力网能较好地判断强震主体地区,时-空分辨率较高的省局区域重力网能较好地判定强震发震地点,为更好地判定强震发震位置,则需要相应的更密集的观测网点控制;4)文章第一作者在汶川、芦山、鲁甸地震前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均取得较好成效。基于上述认识,进而强调在研究区形成的一些重力变化异常部位可能仍存在大震中-长期危险背景,需继续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74.
基于三维向错理论模拟倾角为60°的矩形断层在转动角不同量级和形式下引起的地表形变,分析断层转动对地表形变大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向-位错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模拟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滑动与转动引起的地表形变,并与扣除趋势项的2009~2015年的GPS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转动角大小与断层向错引起的地表位移场大小呈正比关系,位移场方向不变,转动方向不同时,地表位移场方向随之改变,大小不变,且断层附近地表位移场影响较大;2)基于向-位错组合模型对鲜水河断裂带模拟结果与GPS结果在大小和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鲜水河断裂带表现出一定的旋转特性,存在明显的分段差异性,具有一定的转换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75.
1 区域构造简况与地震活动状况监视区位于东经99°~106°,北纬33°~35.5°范围的甘肃东南部至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地区。主要包括甘肃省的夏河、康乐、漳县、碌曲、临潭、宕昌、岷县、玛曲、迭部、舟曲、天水、武都、礼县等地和青海省的甘德、河南、玛沁、久治、同德以及四川省的若尔盖和南坪(九寨沟)等地,呈北西西向多边形展布。属于南北地震带的中北部,区内存在多组具有孕震意义的活动构造。其北部是北西西向展布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部有北西向岷县—临潭断裂,而南部则是北西向的库玛断裂带(库赛湖—玛曲断裂)的东南段等等。是历…  相似文献   
76.
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关联现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7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关联现象进行了分析,两次地震连发引起的响应地震在震中和强度上具有“黄金分割数”特征,并与地震构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西北GPS网络重力变化的系统分析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认为,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的空间联系,重力测量可以较好反映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78.
以龙羊峡附近的流动重力监测资料和精密水准复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96年12月-1997年3月龙羊峡震群前后该地区的重力场和地壳垂直变化特征。分析认为:震前重力场变化异常,临震前形成重力变化密集带,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密集带上,震后重力变化密集带消失,重力场变化平衡,垂直形变平缓。  相似文献   
79.
南北地震带和青藏块体东部重力场演化与地震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研究南北地震带及青藏块体东部地区多年来的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发现区域重力场变化即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重力变化分区现象,同时又具有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并与地震孕育发展有着内在联系的特征,重力场变化可能与区域应力-应变场微动态活动有关,地壳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应变能积累和解释调整阶段,并存在应力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80.
本文应用二维滤波法,对北祁连地区1989年、1990年及1991年三期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发现反映重力场局部变化的高频部分在1989年至1990年间的变化和1990年至1991年间的变化与1991年1月祁连5.1级地震及1991年10月皇城5.2级地震相对应。本文还对该地区重力场和垂直形变的变化关系、重力场变化的动力学特征等,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