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秦鹏  罗梅 《山东国土资源》2012,28(10):29-31
通过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样测试,从地层、气象、地貌、水文地质等几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潍北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形成条件受地质、气候、地貌和水文地质的控制,大气降水在入渗过程中通过水岩作用及淋滤作用将岩石和土壤中氟元素带入地下水中,在蒸发作用下浓缩,最终形成高氟地下水。  相似文献   
22.
粤北地区导线覆冰气象特征与标准厚度推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乐昌高山气象站1972—1978年观冰资料和气候资料,分析了粤北地区导线覆冰的气象特征,建立了导线覆冰标准冰厚的气象推算模型。根据乐昌国家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对乐昌高山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订正延长,构建了乐昌高山气象站覆冰年极值长年代序列,并推算出离地不同高度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值。结果表明,粤北地区导线覆冰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为2月和12月,平均覆冰期在90天左右,最长覆冰期可达131天以上。主导风向、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是影响导线覆冰厚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标准冰厚的年极值序列服从极值I型概率分布,历史上的最大导线覆冰值出现在2008年1月26日,2m高度标准冰厚达64.4mm,15m高度标准冰厚达92.7mm,与2008年冰灾实况调查的覆冰厚度(标准冰厚)115mm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3.
1960-2008年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8年的日照资料,研究了49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日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具有2-4年的显著振荡周期。日照时数中部地区减少最明显,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21世纪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北部年日照时数分别减少了245.7、132.8、113.6和85.3h。4个区域各个年代年日照时数都是东南部最多,其次是西南部。从季节分布看,夏季减少最明显,东南部冬季光资源最好。中部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及人类活动影响,使灰霾日数增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4.
根据1949-2009年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分析影响粤东沿海地区的TC气候特征,包括TC频数、路径趋向及强度变化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影响粤东沿海地区的TC频数自1982年以来呈减少趋势,台风季缩短;TC移动路径的主导方向为西北偏西(WNW),出现频率为36.9%;自1982年以来,无论是在TC生命史阶段,还是进入影响区后.达到台风量级的TC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均有所上升,而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比例则均明显下降。文章最后根据历年TC资料建立极端TC风速、气压序列,利用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法,计算了影响粤东沿海的可能最大热带气旋(PMTC)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和中心最低气压,计算得到的10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最低气压分别为67.9m.s-1和914.0hPa。  相似文献   
25.
台风“珍珠”登陆期间动量通量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台风"珍珠"登陆前后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台风经过观测场地前后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及其动量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台风"珍珠"经过观测场地前后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且在台风前部存在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反映在风速能谱密度结构上,频率f在3×10-4~2×10-3Hz之间的中尺度信号对能谱的贡献比平稳天气形势下的能谱贡献大很多,尤其是顺风方向风速的能谱密度的峰值与湍流信号的峰值相当;动量通量分析结果表明,台风中心经过观测场地的前后三小时,近地层通量以向下输送的中尺度通量为主,湍流通量的贡献相对于中尺度通量较小,也是向下输送的;而在其他时段,近地层通量主要以向上输送的湍流通量为主,中尺度通量量值很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6.
以神北矿区为例,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为手段,选用煤矿开采初期(1987年)、中期(1992年)及近期(1999年)三期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地沙漠化三期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比了煤炭开采区与煤炭未采区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的不同,探讨了矿区内沙漠化面积年自然增长率以及煤炭开采对沙漠化影响程度,认为煤炭开发初期环境破坏加剧,造成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矿井正常生产时期,由于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土地沙漠化趋势出现逆转,为矿区土地沙漠化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利用1951-2013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法、极值Ⅰ型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等方法,分析对近海水产养殖影响较大的热带气旋登陆频数、强度、初(终)旋日、台风季长度等气候特征参数,并分区域计算了广东沿海区域热带气旋风险及不同重现期的大风风速,结果表明:(1)年均登陆广东地区的热带气旋3.6个,且有减少趋势;(2)平均风力等级9.6级,有增大的趋势;(3)台风季持续时间有缩短趋势,平均初旋日期有微弱的推迟趋势,平均终旋日显著提前;(4)沿海各地近海养殖热带气旋风险大小排序为,茂名、阳江西部及香港沿海约4年一遇,风险最高;揭阳、汕尾、惠州、深圳、珠海和雷州半岛东部沿海约5年一遇,风险次之;其余地区大约6-10年一遇,风险相对较轻;(5)沿海各区域20年一遇平均风速在31.3m.s-1-36.6m.s-1之间,50年一遇平均风速为37.7m.s-1-43.7m.s-1,100年一遇平均风速为42.4m.s-1-48.9m.s-1.  相似文献   
28.
利用氡射气探测陷落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氡射气探测陷落柱初探秦鹏(峰峰矿务局羊渠河矿技术科邯郸056201)关键词氡射气测量陷落柱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P623.5作者简介秦鹏男25岁学士助理工程师煤田地质勘探1引言陷落柱一直是煤矿开采的一大隐患。目前对陷落柱的探测方法已有多种,如电...  相似文献   
29.
复杂山地近地层强风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在贵州省西南部复杂山地上获取的近地层梯度风观测资料和三维超声测风仪观测资料,从中筛选出具有该地气候特征的强风样本,利用数量统计和谱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由于复杂地形影响而导致的局地低层强风的平均和脉动特征.平均风场主要表现在受当地主要特征地形(西北-东南走向的深切峡谷)影响,其全年的主导风向和最大风速出现的方向几乎完全转为沿峡谷走向,即使在符合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风的垂直廓线也完全不满足幂指数分布,风攻角远远大于规范推荐的值,并且不同风向的强风攻角因地形影响其差异可达20°;强风条件下脉动风场的主要特征是:不同风向强风的湍流强度有所不同,在纵、横和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比值与现行设计规范给出的三维湍流强度比值有明显差异,其中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显著偏大是突出特征;湍流积分尺度偏大,其中纵向值偏大20%-60%,横向值在某些风向上可偏大3倍以上,垂直方向则普遍较平坦地形偏大一个量级左右;在桥梁结构较为敏感的频域范围内,各风向的湍流谱密度值有显著差异,其中不同风向在纵向上最大差值可达8倍,横向和垂直向可相差6倍,但无论哪个方向的湍流谱密度值均比台风中心要小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30.
根据1949~2011年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珠江口海域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包括热带气旋频数、强度及路径趋向等特征,结果显示,在近63a间共有75个热带气旋样本影响珠江口海域,有3个年份出现多达4个热带气旋影响该海域;出现12级以上强风的台风样本约占总数的3成;热带气旋的移动方向以西北和偏西方向为主,约占总数的7成.分别采用x2检验和Колмогоров法对热带气旋样本频数及最大风速序列分别进行拟合适度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珠江口海域的热带气旋最大风速服从Poisson-Gumbul复合极值分布,计算影响珠江口海域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概率风速,得到的50a一遇10min平均风速为51.1m.s-1,100a一遇10min平均风速为56.8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