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探讨了铁山港湾的潮间浅滩、潮流冲刷深槽、潮流沙脊、水下拦门浅滩、水下岸坡和海底平原等水下动力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并结合沉积物的粒度、碎屑重矿物的分布特征,阐述了泥沙来源及运移趋势。  相似文献   
132.
森林火灾监测和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森林火灾的原理 ,分析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与森林火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3.
奇石产业经济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4.
该区海西期控矿花岗岩分属两大碰撞期的两次侵位,据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所提供的成因信息,每一碰撞期均以同构造碰撞带深熔Ⅰ型斜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小侵入体为先导,当碰撞高峰过后在造山晚期,才有S型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基就位,无论是Ⅰ型还是S型均为壳源成因。  相似文献   
135.
青海省宝玉石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宝玉石资源大省之一。现已发现宝玉石矿产地三十余处。发现宝石类矿物十余种,玉石、彩石、冻石十余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祁连玉、中坝玉、金山玉、玛沁玉、祁连翠玉、乌兰翠玉(美酒玉)、格尔木玉、绿东陵石、红东陵石、绿松石、桃花玉、丹麻彩石、龙也彩石、西宁冻石、玛瑙等。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通过分析灞源地区的赋矿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查明了控制金矿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并重点论述了金矿床的产出、矿化类型、围岩蚀变和含金矿物等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阐明本区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37.
中心地理论     
我们已看到,客观世界中的有些居民点变成了中心地,这些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各种服务。当然,不同等级的中心地其影响范围的大小也不同。一般来说,中心地为其周围地区提供的货物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大,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多,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大,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反之,提供货物和服务越少,则所要求的门槛人口越少,吸引和影响的范围就越小,中心地的等级越低。由上述思想出发,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首创了中心地理论。他对德国南部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后发现,在城镇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和城镇与农村的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8.
本文在野外调查和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新昌拨茅白垩纪火山盆地千官岭金银矿区深部隐伏矿体作了立体评价,指出了千官岭矿区具有2个成矿构造层;预测了深部隐伏矿体的可能位置;提出了在火山洼地中找矿,应注意在不同火山构造层中寻找不同类型矿床的观点,初步形成了陆缘火山盆地中金银矿床立体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9.
介绍了用最优单纯形法优选水文地质参数,修正水文地质数学模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应用实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0.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主体为一白垩纪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复活破火山,由4个火山岩性段和1个中央侵入体构成,经历了4期喷发、2次塌陷、1次侵入、现代地貌形成等共8个演化阶段.火山岩为以流纹质和粗面英安质为主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中央侵入体为橄榄安粗岩系列石英正长斑岩,它们的A/CNK值集中在0.9~1.2之间,为铝饱和或铝过饱和类型.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δEu值为0.11~0.32,表明岩浆经历了以斜长石为主的强烈结晶分异作用;火山岩(87Sr/86Sr)i为0.707 9~0.716 1,εNd(t)为-6.90~-7.70,中央侵入体石英正长斑岩(87Sr/86Sr)i为0.708 6~0.709 8,εNd(t)为-7.10~-7.68,表明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阶段分异演化的产物,物质来源主要为陆壳,但也有地幔物质参与.它们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不是典型的岛弧或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而是活动大陆边缘靠板内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