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为了进一步了解吉尔吉斯斯坦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2年9月15日~26日,在对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不同生境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已有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初步整理出了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并其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本次考察共采集和记录实体标本621号,经鉴定共26种(亚种),分隶4目10科18属,其中两栖纲1目2科2属2种,爬行纲3目8科16属22种。其中新疆蟾蜍(Bufo pewzowi)、亚洲林蛙(Rana asiatica)、赛氏沙蜥(Phrynocephalus saidalievi)三个种为优势种类,占总个体数的55.23%;快步麻蜥(Eremias velox)、喜山岩蜥(Laudakia himalayana)、草原蜥(Trapelus agilis)、荒漠无脸蜥(Ablepharus deserti)、施氏石龙子(Eumeces schneideri)、叶城麻蜥(Eremias yarkandensis)、棋斑游蛇(Natrix tessellata)、白条锦蛇(Elaphe dione)、中亚眼镜蛇(Naja oxiana)、四爪陆龟指名亚种(Testudo horsfieldii horsfieldii)11种类为常见种,占总个体数的36.88%;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敏麻蜥(Eremias arguta)、捷蜥蜴(Lacerta agilis)、红沙蠎(Eryx miliaris)、东方沙蠎(Eryx tataricus)、草原蝰(Vipera renardi)等12各种为稀有种类,占总个体数的7.89%。在不同生境间均存在物种多样性指标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在草原最高(2.029 8),其次为山地森林(1.920 4),而荒漠最低(0.233 8);丰富度均在山地森林最高(3.242 51),其次为草原(2.540 0),而在荒漠最低(0.288 5);由于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组成主要以适应干旱环境的耐旱种类为主,区系组成较为简单,地方种类数量较少,在物种组成及起源等方面与我国西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导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塔里木河流域的总体情况而言,在人类历史之前,沙漠化形成是一种完全受气候变化制约的自然过程,在现代干旱环境背景下,超载放牧、滥挖滥采、毁林毁草开荒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目前塔里木河干流沙漠化持续扩展的几种主要的不合理人为活动。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采取了这些显然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资料,对导致塔里木河流域沙漠化扩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人口压力、政策失误和利益驱动促使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采取了这些显然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因此,控制人口增长、采取正确的政策引导、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当地土地沙漠化逆转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33.
基于DEA_Malmquist的河北省县级粮食生产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从粮食生产"全要素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5方面对河北省138个县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河北省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很快,各项粮食生产效率相关程度较高,"技术效率"对粮食生产"全要素效率"影响较大,"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存在一定影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2.2)省域范围内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分布趋势明显,"全要素效率"在东西方向上呈倒"U"型分布趋势,"技术效率"呈一阶分布趋势.3)研究区内138个县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全要素效率"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衡水等中东部地区,非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河北省未来粮食生产应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进行有序有效的土地整理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证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4.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学参数,它通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过程来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1990—1999年新疆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该理论得到孕震积分的概念应用于震例中。结果表明:中强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可能存在多个高加卸载响应比值区,它们大致围成椭圆状或环状,地震通常发生在异常高值波动或减弱的过程中;异常峰值至发震时间比理论时间要短,这可能表明新疆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3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场数据等资料,对南疆西部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形成机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理解南疆极端降水特征和产生机制。两次过程分别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高层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但配合中层的“阶梯槽”形势,均为极端降水提供了特殊有利的环流背景。低空700~850 hPa偏东急流是南疆西部极端降水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其不但是暴雨发生地主要水汽通道,还与地形形成强烈辐合,是极端降水重要的触发和水汽集中机制。引入二阶湿位涡对两次暴雨过程的非均匀特征及可能产生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阶湿位涡高值区与降水的发展演变呈现较高一致性,二阶湿位涡主分量包含对流稳定度与绝对涡度垂直梯度的耦合,体现极端降水大气的主要动热力结构特点:发生在2021年6月15~16日的夏季过程,极端降水区主要位于昆仑山沿线,与塔里木盆地南侧强烈的低层气旋性旋转有关,旋转促进水汽快速集中,垂直方向表现为中层负涡度叠加于正涡度之上,垂直涡度梯度显著,同时水汽抬升凝结,中层大气加湿加热,对流稳定度在垂直方向非均匀性增强,两种垂直梯度结构均有助于垂直运动增强,促进极端降水形成;发生在2020年4月17~24日的春季过程,降水主要位于南疆西部喇叭口地形区,“阶梯槽”形势造成的越山干冷气流和塔里木盆地的偏东暖湿气流辐合,形成中层正涡度带,激发上升运动,是极端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6.
"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 在这一特殊时刻来临之前, 2008年5月12日民政部和中国科协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 2008年7月25日上午,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地震局指挥大厅召开.  相似文献   
37.
1 办刊宗旨和刊登内容《陕西地质》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地学界的一个学术园地,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主要反映陕西地学领域科研、生产中取得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地球科学学术交流,推进我省地矿工作发展为宗旨。欢迎陕西地学界及省外、国外专家学者向本刊撰稿。本刊内容包括陕西地域及与之相关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第四纪地质、国土规划与整治、地震地质、地质实验、勘查技术及工程施工、地质机械及仪器、矿产开发利用、物化探、计算机应用、地学软科学和地学范畴…  相似文献   
38.
目前地球上已经得到确认的撞击坑有190余个,其中直径小于1 km的简单撞击坑绝大部分是由铁质撞击体撞击形成的。由铁质撞击体撞击而成的撞击坑周边存在大量的铁陨石物质,这些铁陨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研究撞击坑的撞击过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铁元素的异常富集也可作为探寻地球表面疑似撞击坑的重要信息。为了获取撞击坑周围的铁陨石残片,早期主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但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基于铁陨石独特的光谱特征,利用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手段可以很方便地获取撞击坑周边的铁陨石物质。根据铁陨石矿物的波谱特征,以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格撞击坑(Barringer Meteor Crater)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采用目前提取蚀变信息的常用方法:波段比值(BandMath)—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撞击坑周边铁陨石信息的提取。提取结果与前人实地调查获取的铁陨石分布情况契合程度较好。撞击坑东侧、东南侧、西南侧等处的铁陨石聚集区在提取结果图上均有较好的反映。表明利用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巴林格撞击坑周边铁陨石信息是可行的,实验结果准确地获得了该撞击坑周围的铁陨石空间分布信息,为探寻地球表面撞击成因的环形构造提供了可行方案,同时为未来同类撞击坑信息提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9.
利用巴楚国家基本气候站1961—2013年53 a的气温、降水量等资料,结合1981—2013年的棉花发育期、单位面积产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计算、检验方法、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巴楚气候变化特征、1981年以来棉花发育期、产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巴楚近期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 a来,巴楚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率最明显;各季节中春、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率最大;年、各季节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季节中夏季降水量的增幅最大,为3.25 mm/10 a;初霜日的变化呈推后趋势(1.2 d/10 a)、而终霜日呈提前趋势(-2.4d/10 a),使无霜期明显延长(1.1 d/10 a)。近33 a来,巴楚县棉花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其中现蕾期的提前趋势最明显,为4.8 d/10 a(P0.01);棉花停止生长期呈延迟趋势,延迟幅度为3.7 d/10 a(P0.01)。初、终霜冻日、无霜期与棉花产量总体呈正相关,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棉花产量增多。  相似文献   
40.
本刊顾问编委陆培炎总工,在身患重病,住院治疗期间,仍心系着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发展与进步,除向《岩土力学》学报捐助人民币陆万元外,还向其它相关学报进行了捐款,令我全体办刊人员深受感动。感谢陆总以及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专家和学者,我们一定不辜负您们的关心、支持和厚受,并将尽心尽力地搞好学报的工作,为推动本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衷心地祝愿陆总身体早日康复!2001年元月感谢陆培炎总工捐助本刊6万元$《岩土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