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冶湖水体污染与其环境背景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与环境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是尝试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大冶湖的水体污染现状与环境背景,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时而提出了大冶湖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2.
看云报天气     
云的变化是天气转变的重要征兆。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走访群众,亲身体验,总结了一些较好的指示性云状,对预报天气帮助很大。现整理如下: 一、看云报风 1.晴天西北方出现5—7条东北西南向的密卷云条,看不出那头粗细,则在24小时内将起西北风(见图la)。冬季效果较好。 2.在西方靠天边的上空,出现3—4条头部尖,尾部带丝的卷云条,则48小时内将有风。风速一般不大,云头向南出现南风或东南风,云头向北出现北风(见图1b)。 3.在西面天边出现卷云丝,云头向东,云丝向西,丝状明显,则未来风不大,天气好(见图lc)。 二、看云报雨、雪 1.扇面云 成条的卷云,从根部向外辐射,根部常常有老云(即不清楚的高、中云等)。出现这种云时,  相似文献   
23.
四川江油马角坝、北川沙窝子是龙门山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区域性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地,对这两地及前龙门山北段地区的调查发现:1)前人关于马角坝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和马角坝组主要化石群的记载有与实际不符之处,当地实际缺失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地层,总长沟群的时代应属晚维宪—谢尔普霍夫期,重新厘定马角坝组含义,新指定北川桂溪沙窝子的长滩子剖面为该组的参考剖面;2)在长滩子剖面长滩子组顶部Beichuano-phyllum与Cystophrentis珊瑚化石富集层之上、马角坝组Pseudouralinia富集层之下的大套厚层白云岩层组合的中上部层位,发现Cystophrentis等化石,基于这套厚层白云岩组合的岩性特征明显、顶底接触关系清楚、区域展布广泛,建议引用前人提出的黑岩窝组,同时对黑岩窝组的岩性、岩层组合与古生物组合特征、厚度和时代归属等作了补充和修正,根据其中所含生物群认为黑岩窝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晚期;3)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地层对比,探讨了龙门山石炭纪的古地理格局及环境演变,认为除前龙门山中部的桂溪—沙窝子等狭窄地区因长期地处泥盆纪海水入侵通道,地势低洼,出现了残存式的杜内期沉积外,前龙门山南、北段广大地区杜内期至维宪早、中期已大部抬升露出水面,直到维宪晚期的全球性海侵,前龙门山遂再度没于水下,出现准平原化浅滩相沉积环境,并延续至石炭纪末。  相似文献   
24.
根据在西藏西北部日土县拉竹龙地区重新测量了西藏区调大队1984年所测的两个地层剖面——饮水河北岸剖面和兽形湖北岸剖面,在原来定为上奥陶统兽形湖组的底部发现了一套含笔石和几丁石化石的黑色页岩和炭质板岩,其中笔石Pristiograptus和几丁石Ancyrochitina brevicollis、Conochitina sp.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标准分子。同时在兽形湖组中也发现了大量兰多维列世的腕足类化石Hindella xizangensis和竹节石Gotlandellites sp.。证明了拉竹龙地区饮水河北岸和兽形湖北岸两个剖面均未出现真正的奥陶纪地层。通过所采集到的笔石、几丁石、腕足类、三叶虫、头足类、牙形刺、竹节石、珊瑚、遗迹化石的准确鉴定,重新修订了本地区志留系的划分和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以笔石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饮水河组,以碎屑岩相为代表的兰多维列统兽形湖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文洛克统普尔错组和以碳酸盐岩相为主的罗德洛统至普里道利统野牛坡组。本区志留系目前发现的最低层位相当于兰多维列统Telychian阶的笔石带Spirograptusturriculatus带和Streptograptus crispus带,最高层位相当于欧洲和藏南壳相志留系的最高一个头足类化石带Kopaninoceras juncudum带或牙形刺组合Neoprioniodus latidentatus-Ligonodina siluria组合。  相似文献   
25.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将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按照退化产生的因果逻辑关系分成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部分,构建广西滨海湿地生态退化指标体系。根据广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和特点,本研究共筛选出25个指标。  相似文献   
26.
利用线性回归和相关系数方法,分析虎林市48 a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各月及年地面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41-1.44℃/10 a;各月及年地面最高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降低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1.50--3.32℃/10 a;各月及年地面最低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03-5.19℃/10 a;各月及年地气温差的变化倾向率为0.09-0.79℃/10 a。日照时数是地面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多少对地面温度升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7.
谦比希铜矿床为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盆地北部的一个超大型矿床。通过对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勘查资料特别是近些年矿区深部勘查最新的新成果的分析整理,系统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其结果表明:已探明的西矿体中部长约1300 m,沿倾向最长延深约1800 m,矿体厚度3~40 m,平均品位2%,保有铜金属50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矿和氧化矿,并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研究认为:矿化主要受地层岩性、盆地的基底构造形态、古地理环境等因素控制,其成矿规律表现:(1)矿体在下罗恩亚群的板岩和片岩中呈层状产出;(2)西矿体主体和主矿体一样,主要发育在大的基底凹陷部位,且品位较高、厚度较大的矿段往往与盆地边缘的次级凹陷有关,而地表和浅部把西矿体和主矿体分开的“古代山”是隐伏的基底花岗岩隆起区域,在这个基底隆起区域的上覆地层沉积厚度小,矿体变薄甚至尖灭;(3)矿化分布具垂向分带和水平分带规律,并与沉积相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该矿床下步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康昱桂  陈克荣 《地质与勘探》1994,30(6):43-47,55
冀东的峪耳崖岩体、葫芦峪岩体、三道湾岩体及迁西群老基底变质岩中发现的强磁性铁质小球,经大量分析对比研究后,确认它们属同一种宇宙尘。这在迁西群变质岩中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9.
滇东地区有较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中美合作项目"云南恩洪和老厂地区煤层气资源开采对外合作",属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外合作项目之一。开展二年来,取得丰硕成果。本文介绍我省的煤层气资源,我国煤层气开发鼓励政策及相关法规,我国煤层气对外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合作模式,我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合作项目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0.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神狐钻探区采集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结合2007年第一次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01)获取的岩心资料,从宏观地震反射结构、微观岩心粒度特征两个方面对GMGS01区块内残留在峡谷群脊部的细粒浊积体进行特征识别和刻画。研究结果显示,似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BSR)之上存在着2套特征不同的沉积单元,位于下部的沉积单元1表现为薄层杂乱透镜状的地震反射特征,对应于粒度C-M图版中与C=M基线近似平行的含水合物层段的样品,被解释为峡谷群脊部的细粒浊积体。选取穿过神狐海域峡谷群中第16条海底峡谷的8条测线为研究对象,能够揭示沉积单元1(细粒浊积体)自北向南的空间变化特征,从而进行分布范围的确定。神狐海域沉积过程分析表明,峡谷群脊部的细粒浊积体是北部小型水道侵蚀下伏沉积物并发生再搬运和再沉积的结果。利用区域性覆盖的二维地震资料,本次研究确定了小型水道的北部侵蚀边界。综合GMGS01区块细粒浊积体的地震反射特征、穿过神狐海域东部第16号海底峡谷自北向南的地震反射差异、研究区北部小型水道的侵蚀边界,本次研究利用两点确定一线和相似平行的方法,在整个神狐海域初步确定了峡谷群脊部细粒浊积体的分布范围。细粒浊积体沉积边界的识别,将为从深水沉积的角度探讨神狐海域水合物不均匀性分布提供依据,同时也能进一步揭示该区域峡谷群脊部水合物的成藏机制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