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1.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伊陕斜坡和天环坳陷的过渡部位,延长组中部长7张家滩页岩为主要源岩,下伏长8油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支水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源储大面积叠覆邻接、共同演化,时间过程和相互关系在石油成藏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及勘探评价中具有关键作用。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盆地数值模拟和镜下观测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长8油层组储集岩致密化、石油成藏的时间关系,并分析了石油充注的成岩响应和储层致密化对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背景下的多期次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在123 Ma(K1中期)附近长8油层组储层进入致密化窗口(? < 15%)、在83 Ma(K2中期)附近储层平均孔隙度接近目前的状态(? ≈7%)。石油成藏具有一期多阶段的特点,其过程可从J3早期开始延续至K2中期,大规模成藏的窗口期约在143~95 Ma(J3-K1)间、高峰期在124~110 Ma(K1中期)间。成藏窗口明显早于储层致密化窗口、成藏高峰期早于储层由低孔演变到特低孔的关键胶结事件发生时间。这种时间关系决定了储层成岩演化的迟缓性与石油成藏的继承性。石油充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减缓或抑制成岩作用的进行,同时也改变了储层的润湿性,降低了石油成藏的动力条件,后期的继承性充注更易于发生,从而成为低动力背景下石油成藏的重要基础。而不同类型砂岩的差异成岩演化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油气成藏更加复杂化,表现为选择性充注和含油性差异。  相似文献   
312.
童丽萍  唐磊    王文华 《世界地震工程》2019,35(2):147-15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嵩岳寺塔在多遇、设防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及最不利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结构安全动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质量和刚度关于中轴面呈对称分布,塔身结构整体性较好。地震作用下,结构呈现一阶弯曲变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鞭梢效应。1层塔身的变形最为严重,是结构的薄弱环节。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塔身开始进入弹塑性状态,其他情况下仍处于弹性状态。结构承压性能较好,但门洞顶部的水平抗拉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7层以下塔身外侧的竖向抗拉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12层以下塔身中轴面附近的抗剪承载力存在一定不足,且门洞顶部受剪最严重。  相似文献   
313.
特提斯构造域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Klimmi和Ulmishek(1991)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板块学说进入大地之后,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喜马拉邪念造山带是新特提斯海消亡的产物,而现今提出的古特提斯和基梅里造山带已突破Suess原提出的时空范围,其演化时间已延长到古生代,地域上已达亚洲中纬度地区。中国的青  相似文献   
314.
汞(Hg)作为一种有毒重金属污染物,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有机汞尤其是甲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毒性更大,且易在食物链中积累,因此无机汞—有机汞的转化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之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海洋环境中的Hg甲基化问题,对于淡水环境尤其是湿地环境Hg甲基化的研究相对欠缺。而湿地环境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其成为突出的甲基汞产出单元,且生物积累作用明显。通过系统总结湿地中无机汞—有机汞转化的途径和机理以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生物作用,指出沉积物、颗粒有机碳和周丛生物是重要的甲基汞产生微环境,频繁密切的生物间相互作用成为湿地高甲基化潜力的保障。因此加强各类湿地Hg甲基化研究对保护湿地生态及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15.
为研究横肋加厚的三维立体土工格栅孔径对筋土界面直剪特性的影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不同规格的三维立体土工格栅,将格栅孔径(25 mm×25 mm、35 mm×35 mm、45 mm×45 mm)、竖向应力(30 kPa、60 kPa、90 kPa)、剪切速率(0.5 mm/min、1 mm/min、2 mm/min)作为试验参数,通过室内大型直剪仪进行单调直剪试验,对以上三种因素影响下的筋土界面剪切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孔径格栅中,35 mm×35 mm孔径格栅的筋土界面峰值剪应力、内摩擦角最大;随着剪切速率倍增,峰值剪应力变化幅度较小,3种不同剪切速率对应的峰值剪应力之间的相对变化率处于-4%~11%;竖向应力越大,峰值剪应力越大,筋土界面峰值剪应力相对变化率大于20%,表明竖向应力对筋土界面剪切特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16.
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是我国西部尚待进一步勘探与开发的最具前景的中、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盆地内发育有10套烃源层,其中主要烃源层有4套,即上侏罗统索瓦组(J3s)、夏里组(J2x)、布曲组(J2b)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T3x),除中央隆起带西部缺失外,在盆地其他地区有广泛分布,累积厚度大于3000m。主要烃源层由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两类岩性组成,J3s和T3x主要为碳酸盐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普遍不高,有机碳含量为0.15%。0.25%,多属差-中等烃源岩。J3x和T3x主要是泥质岩烃源层,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6%。1.2%,属中等—好轻源层。此外,J2x和J3s还有一套油页岩烃源层,不仅有机碳含量特别高,而且可溶有机质也特别丰富,是盆地内最有价值的烃源层。4套主要烃源层均为海相沉积,有机物质以海相低等生物为主,形成以混合型(Ⅱ型)为主的有机质类型,具有较强的成烃能力。盆地中间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盆地周边和中央隆起带附近处于高成熟阶段,再向外达到了过成熟阶段。推测,盆地中部为原油分布区,向外扩展为凝析油—湿气区,再向外为干气分布区。其中以索瓦组的原油分布范围最大,而自夏里组→布曲组→肖茶卡组,原油分布区的面积逐步缩小。盆地储集岩类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及少量火山岩。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上三置统肖茶卡组三段、中侏罗统雀莫惜组(J2q)、上株罗统夏里组和雪山组(J3x)及古近系双湖组(E2s);岩石类型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次为中砂岩和组砂岩。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肖茶卡组一、二段,布曲组和索瓦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灰岩、粒屑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礁灰岩和白云岩等,其中白云岩储层具有特殊的意义。火山岩分布于二叠系和上三叠统。盆地内白云岩储层分布较广,在乎面上分布与古隆起有关,已发现的白云岩中,以隆鄂尼布曲组的白云岩规模最大,并部分地区储有轻质原油。盆地内存在多层盖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泥质岩、蒸发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火山岩、硅质岩和煤岩等,其中肋三种分布广泛,各层系均较发育,且封闭性能较好,是盆地内主要的益层岩石类型,尤以泥质岩和蒸发岩更为重要。羌塘盆地具备了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青藏地区最具油气希望的盆地,展现了美好的勘探前景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