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北京地区太古亩大漕.沙厂表壳岩系的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苇子峪TTG(A)-MMe杂岩中表壳岩系的高角门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以及两个单元中的早期TTG质岩成岩年龄均为2650Ma左右,推测表壳岩成岩时代为中太古代晚期;四合堂表壳岩系的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年龄和该单元内太古宙TTG质岩的成岩时代约为2539Ma至2580.7Ma,推测表壳岩系成岩时代为新太古代早期(2650~2800Ma);阳坡地TTG-M-Me杂岩中的太古宙晚期ITG质岩成岩时代为2522~2563Ma,推测其中表壳岩系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及早期TTG质岩的成岩时代稍大于2563Ma;马圈子TTG-M-Me杂岩中TTG质岩成岩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2500~2650Ma)。结论为本区太古宙表壳岩系峰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太古宙TTG质岩形成时代均发生于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132.
城市排水系统,包括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生态平衡必可可少的设施本文就城市排水管网和如何科学实施的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3.
介绍胡学军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难治性发热的经验。胡教授认为难治性发热的病机复杂,在辨清病因的基础上,应辨悉病机,据证遣方用药,且应病、证、症相结合,仔细观察病情,随时调整处方。举大承气汤治咽喉疼痛发热、通脉四逆汤治头面疔疮疼痛发热、小柴胡汤治口腔癌术后反复发热3案,辨证准确,用药精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34.
南海因受到高纬度气候、低纬度大洋以及东亚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成为研究古温度和季风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研究QH-CL11柱状沉积物的GDGTs组成、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延伸的86个碳原子的四醚指标(TEX_(86)~H),分析南海北部GDGTs来源,并定量计算QH-CL11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SST),从而探讨31 ka以来南海北部古温度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甲烷指数和支链/异戊二烯类指标等,确定isoGDGTs主要来自于奇古菌,适用于古温度重建。TEX_(86)~H温度显示出明显的冰期一间冰期旋回,与南海北部有孔虫和UK'_(37) SSTs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出现在TEX_(86)~H SST中的海因里希冷事件(H1-3)和Bφlling-Allerod暖期之前的温度大幅度上升事件(14.6 ka)反映了高纬度气候对南海的影响。南海SSTs和北太平洋MD01-2421 U~K'_(37)SST的差异(△SST5)可以用来反映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变化。△SSTs显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在Bφlling-Allerφd暖期前增加,在新仙女木时期达到最大值,在全新世早期再次下降,然后在全新世中晚期缓慢增加,这与前人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认识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对重建长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异戊二烯类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类化合物(isoprenoid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 isoGDGTs)在海洋奇古菌(Thaumarchaeota)中广泛存在, 其结构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使其成为广受欢迎的古气候与古温度重建材料。在北冰洋和西太平洋气候以及黑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冲绳海槽中部成为研究全新世以来古海洋和古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本文通过研究C14柱状沉积物的GDGTs组成、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延伸的86个碳原子的四醚指标(tetraether index of tetraethers consisting of 86 carbons, TEXH86), 分析冲绳海槽中部的GDGTs来源, 并定量计算C14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从而探讨8.2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古温度变化的驱动机制。通过甲烷指数和支链/异戊二烯类指标等, 我们确认isoGDGTs主要来自于氨氧化古菌, 适用于古温度重建。距今8.2ka以来, TEXH86 SST的变化范围是21.6~27.2℃。冲绳海槽中部SST主要受到西热带太平洋、低纬度冬季日晒量的影响; TEXH86指标记录的温度上升趋势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减弱不一致。7.4—6.6ka冷事件广泛存在于冲绳海槽的SST记录中, 但只在TEXH86数据中显示较大幅度的降低(~5℃), 我们推测可能受到Kikai-Akahoya火山灰(~7.3k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开口针配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行开口针、口内针交替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法对2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味觉障碍、食物残渣、鼓腮漏气、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口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7.
文章从桩基—土体相互作用与传统桩基冲刷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复杂动力环境下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冲刷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分析,总结了这两个方面研究中各自存在的不足。为了使研究成果更贴近工程实际,建议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中应同时考虑传统冲刷研究中的水动力荷载与桩基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循环振动响应,深入探究冲刷过程对风机单桩基础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揭示复杂荷载动力条件下风机单桩基础附近的冲刷机理,进一步优化现有冲刷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38.
硫酸根甲烷界面(SMI)是识别海洋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甲烷通量)的一个重要生物地球化学标志.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东沙海域37个站位浅表层沉积物中孔隙水的SO42-和H2S含量变化和沉积物顶空气甲烷含量的变化等地球化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南海北部东沙海域硫酸根甲烷界面(SMI)的分布情况,通过硫酸根变化梯度估算甲烷通量.研究结果显示,东沙海域存在南部深水区"海洋四号"沉积体和北部浅水区九龙甲烷礁两个水合物有利区域,SMI埋深普遍较浅,指示较高的甲烷通量(3.8×10-3~5.9×10-3 mmol/(cm2·a)),与国际上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区的地球化学特征相类似.这种高甲烷通量很可能是由下伏的天然气水合物所引起的,暗示着该区海底之下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层赋存.  相似文献   
139.
介绍胡学军教授从脏腑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肺、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气、痰、瘀,久病不愈之关键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多体现在肺失宣降,痰伏肺络;脾失健运,胃肠壅滞;肾气亏虚,虚气上逆等。治疗上主张急则治其标,祛风顺气以化痰行瘀;缓则治其本,调节脏腑功能,分脏论治,着重于理肺行气,健脾和胃,补肾纳气。将扶正与祛邪有机融合,从而达到邪去正复而病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0.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烟台市2010年8月14日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等方面进行分析,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低层切变线的存在和有利的水汽条件,是产生此次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以期对强对流降水天气预警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