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10Pb法在测定沉积速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l0)Pb是~(226)Ra衰变后的一个子体产物。~(210)Ra吸附到大气尘埃、气溶胶上,或吸附到兩、雪中,沉降下来,参与陆地水系的循环。海水中也有~(226)Ra,它同样也能衰变为~(210)Pb,因此,大气沉降、大陆径流和水体中~(226)Ra的衰变是海水中~(210)Pb的来源。~(210)Pb在海水中很容易被粘土和有机质悬浮颗粒吸附,或与铁  相似文献   
62.
金川是世界第三大在采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其成因备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金川岩体被一系列北东-东向左行平移断层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Ⅲ、Ⅰ、Ⅱ、Ⅳ等4个岩体。金川岩体主要由硫化物纯橄岩、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组成,边缘断续分布少量斜长石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金川最大的1号矿体产于Ⅱ号岩体的中心,呈现出由中间硫化物纯橄岩向两侧浸染状的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过渡的对称式岩相分布。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金川Ⅱ号岩体橄榄石Fo值在79.7%~83.9%之间变化,w(Ni)为959×10-6~2060×10-6,大多低于从硫不饱和玄武岩浆中结晶出的橄榄石Ni含量。模拟计算表明金川岩体母岩浆为高MgO玄武岩浆(w(MgO)=10%~13%,w(FeO)=11.5%~12.5%)。橄榄石Ni含量偏低的原因是橄榄石结晶的同时发生了硫化物熔离,橄榄石与硫化物的质量比值约为40﹕1。硫化物纯橄岩和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Ni含量及其与Fo值的相关性都存在显著的区别,暗示它们可能是从Ni含量不同的母岩浆中结晶出来的。同时,硫化物纯橄岩中橄榄岩经历了与硫化物熔体的Fe-Ni交换...  相似文献   
63.
冬半年副热带南支西风槽结构和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支槽是冬半年副热带南支西风气流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产生的半永久性低压槽,本文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其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南支槽10月在孟加拉湾北部建立,冬季(11-2月)加强,春季(3-5月)活跃,6月消失并转换为孟加拉湾槽;10月南支槽建立表明北半球大气环流由夏季型转变成冬季型,6月南支槽消失同时孟加拉湾槽建立是南亚夏季风爆发的重要标志之一。(2)南支槽在700 hPa表现明显,其槽前干暖平流的输送有利于昆明准静止锋形成和维持,槽后冷湿平流也与孟加拉湾冷涌关系密切。(3)冬季辐散环流下沉支抑制了南支槽前上升运动的发展,这时低层辐合,中层辐散,南支槽前上升运动一般只伸展到对流层中层600 hPa左右。春季随着辐散环流减弱,东亚急流入口区南侧辐散中心的出现使得垂直运动向上迅速伸展。(4)从气候平均看冬季水汽输送较弱,上升运动浅薄,无强对流活动,南支槽前降水不明显,雨区主要位于高原东南侧昆明准静止锋至华南一带。春季南支槽水汽输送增大,同时副高外围暖湿水汽输送加强,上升运动发展和对流增强,南支槽造成的降水显著增加,因此春季是南支槽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64.
冬半年副热带西风南支槽结构和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索渺清  丁一汇 《大气科学》2009,33(3):425-442
南支槽是冬半年副热带南支西风气流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产生的半永久性低压槽, 本文从气候学角度探讨其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1) 南支槽10月在孟加拉湾北部建立, 冬季 (11~2月) 加强, 春季 (3~5月) 活跃, 6月消失并转换为孟加拉湾槽; 10月南支槽建立表明北半球大气环流由夏季型转变成冬季型, 6月南支槽消失同时孟加拉湾槽建立是南亚夏季风爆发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南支槽在700 hPa表现明显, 其槽前干暖平流的输送有利于昆明准静止锋形成和维持, 槽后冷湿平流也与孟加拉湾冷涌关系密切。 (3) 冬季辐散环流下沉支抑制了南支槽前上升运动的发展, 这时低层辐合, 中层辐散, 南支槽前上升运动一般只伸展到对流层中层600 hPa左右。春季随着辐散环流减弱, 东亚急流入口区南侧辐散中心的出现使得垂直运动向上迅速伸展。 (4) 从气候平均看冬季水汽输送较弱, 上升运动浅薄, 无强对流活动, 南支槽前降水不明显, 雨区主要位于高原东南侧昆明准静止锋至华南一带。春季南支槽水汽输送增大, 同时副高外围暖湿水汽输送加强, 上升运动发展和对流增强, 南支槽造成的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春季是南支槽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65.
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化学成分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广西合浦新屋面高岭土矿床的风化物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黏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石英、正长石及斜长石。高岭石结晶度在0.489~1.210之间,随着深度的逐渐减小,高岭石逐渐增多,长石逐渐减少,高岭石的结晶程度则呈现变好的趋势,反映出花岗岩中原生矿物高岭土化程度逐渐加强。SEM结果表明,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强,高岭石发育越来越好,晶形越来越完整。化学成分分析显示w(Al2O3)和w(K2O)互为消长关系,且随着深度的增大,Al2O3逐渐减少,K2O逐渐增多。该区长石蚀变为高岭土,可以经由绢云母中间阶段再转变形成高岭石和直接转变形成高岭石这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66.
1.超基性岩的成因类型在卫国战爭以前的文献中,曾使用各种不同的名称来表示超基性岩杂岩体,如等,甚至还有(中文沒有其他的譯名--譯者註)。但所有的人在这些名詞下所理解的都是一种岩石。  相似文献   
67.
苏联国立矿山机械制造研究设计院钻探和掘进设备研究窒于一九五六年设计和制造了新式的IITC型上向凿岩机。这里介绍一下IITC型凿岩机的基本技术规格,并与某些大批生产的凿岩机的技术规格作一比较。有关上向凿岩机的比较数据如下:  相似文献   
68.
非平衡结构代表的变质反应性质和多种矿物地质温压计的研究表明,北京太古宙密云杂岩西段第二期区域变质作用的退变质P-T轨迹具等压冷却特点。Sm-Nd同位素定年显示,区内广泛发育的石榴石冠状体形成于(1717±34)Ma。初步分析认为,P-T-t轨迹的地球动力学成因可与吕梁运动期间华北地台裂谷作用和同构造壳下岩浆增生的演化背景相联系。  相似文献   
69.
秦岭造山带根部地壳结构及流变学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索书田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4,19(5):633-646
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运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和分析了秦岭造山带根部-大别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的三维结构及流变学演化历史,通过现代及中-新元古代时期地壳流变学剖面的构筑,强调地壳流变学分层性及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对中下地壳结构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控制作用,线状强应变带与透镜状弱应变域的规律组合,是秦岭造山带及其根部地壳结构的基本样式,并具尺度不变性,将古老中下地壳近3Ga的流变学演化历史划分为7个阶段。它  相似文献   
70.
成都粘土孔隙性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隙是土结构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特征对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应用结构图象定量分析系统对成都粘土孔隙性的微观研究成果并对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类型和定向程度等形态和几何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