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现有的OTC内碳通量观测仪器设备基础上, 设计开发出一套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通过L293D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箱盖定时开关, 实现了多年冻土区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 观测主体箱用透明采光性良好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电机传动采用齿轮传动, 箱口和箱盖接触地方用橡胶密封圈包裹, 防止箱盖密闭时漏气.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最大可能性的减小了当前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观测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极大的降低观测费用, 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 基本上实现了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较为精确地自动、连续观测. 试验表明: 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好的2013年5月15日,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都较强, 野点较少, 二者相关性显著(R2=0.96); 而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差的2013年9月1日,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受外界干扰小, 观测结果规律性强, 野点较少; 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 观测结果规律性较差, 野点较多, 数据可信度不高, 二者观测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2=0.67).  相似文献   
42.
本文主要介绍德国的大学测绘教育概况,包括教育指标思想、课题设置、数学方式、特点,以及有关的知识性趣闻,其中也包含了一些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3.
苏联構造学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大地構造名詞,虽然大体一致,但由于不同学者对構造發展的了解有些出入,因而从歷史發展范疇所定的大地構造名詞,便有着分岐。現在就个人所了解的,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4.
学习195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論“有破必有立”一文后,深深体会到只有認真学习唯物辯証法,認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各种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規律,有了正确对待规章制度的态度,才能谈我們的各項工作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規律,从而充分发揮我們工作中的創造性和积极性。从地質工作中的有关技术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45.
“水文工作通訊”1957年第2期刋載了長江水利委員会水文处的“偏角表的騐証和編制說明”,讀了以后,我有一些意見,希望和廣大的水文工作同志们共同讨論这个問題,以便在長江水利委員会水文处所编制的偏角改正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一个更完善的改正表,以供我們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46.
青藏铁路沿线融区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长期监测系统所获取的地温与变形资料,对铁路沿线4处融区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这4处融区分别为沱沱河北面洼地辐射-渗透融区(R1)、休冬曲北岸河流融区(R2)、扎加藏布河西岸河流融区(R3)与洼里希里唐盆辐射-渗透融区(R4)。结果表明:R1土体温度处于升温中,融区正在发展;R2土体温度较为稳定,位于融区边缘地带;R3土体升温趋势明显,融区处于快速发展之中;R4深部土体温度较为稳定,融区仍处于稳定状态。在R1、R3与R4,路基下未形成隔年冻土;但在R2融区,路基下有形成隔年冻土的可能。监测期内,路基累计沉降变形小于50 mm,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7.
在聂荣县查吾拉区一带首次发现中侏罗统巴通阶与下伏前奥陶系基底变质岩系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包括查吾拉区在内的索县——左贡地层分区中.中侏罗统仅有巴通阶超覆不整合于“浅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反映了南、北羌塘盆地之间的中央隆起带不仅在双湖一带发育,而且在查吾拉区以东地区同样也发育。这一发现对该地层分区构造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δ~(13)C特征及其与生理指标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叶片含水量(LWC)、脯氨酸含量、灰分含量、碳含量、氮含量、碳氮比、土壤含水量(SWC)等指标,探讨不同水分梯度下叶片δ13C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δ13C值在-28.9‰~-25.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7.3‰.沿河西走廊从东到西的干旱梯度(降水量逐渐减少),叶片δ13C表现出偏正的趋势.叶片δ13C与LWC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灰分含量、SWC显著负相关.叶片δ13C值在青海云杉种内分布稳定,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同时与生长环境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土壤可利用水分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叶片灰分含量是δ13C值的可选择性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