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之后,沿海地区城市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沉降就显得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上海城区建筑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工程性地面沉降同步增长。建筑密度越大,建筑容积率越高,地面沉降越显著。分析了一定间距的荷载共同作用的宏观效应,提出了等效影响荷载的概念,进而揭示了城市工程建筑与大面积等效影响荷载的关系。据此对文献中观测得到的上海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解释。有关分析对软土地基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对酒埠江湿地公园建设的预期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湿地公园建成后,其潜在生态效益巨大,为32300.5万元/a,其中洪水调节和提供水源价值分别为14626.1万元/a和11480.0万元/a,占总体生态价值的45.3%和35.5%;②社会效益良好,为我国大型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树立示范;③经济效益可观,湿地公园在经营期内总收入为66440.4万元,利润总额为16881.9万元,净利润为11310.9万元。  相似文献   
993.
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现状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星湖水质的胁迫因子,最后提出了星湖水质保育、恢复和提高的措施,希望为我国城市型湖泊湿地的水质保育和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994.
回顾了国内关于城市湿地公园及国家湿地公园的概念,结合目前政府对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界定,提出了建设和规划湿地公园的“三圈四区七层”新理念,并结合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等概念性规划实践,提出了这种理念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95.
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静电危害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85年开始,中国气象部门开始提供专业气象信息的有偿服务,气象经济也由此产生。气象信息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随着中国加入WTO,气象经济这一新领域受到了种种冲击。面对来自内部的重重羁绊和外部的种种压力,我国的气象经济应如何发展,已成为每一个气象人深思的问题。利用行业优势,借助规模效应,通过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气象服务,把真正的市场营销交给更专业气象经纪人,打破气象工作的局限性,已成为中国气象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2005年平顶山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中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发现:连阴雨天气不是由单一的天气系统形成的,从大尺度形势来看,往往是欧亚阻塞高压和北方大低涡同时存在而产生的。南支急流与北支急流上的槽脊在亚洲位相不同甚至相反,南支向黄淮流域输送的暖湿气流与北支急流输送的冷空气在平顶山地区交汇,在中、低层形成切变线,在地面图上形成准静止锋,在这种天气形势下,有一次小槽活动,就有一次降水过程;在鄂毕弯附近不断形成深槽,其东移的过程中在贝加尔湖附近形成横槽,在横槽扩散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不断分离出小槽,这种小槽的不断形成和活动,造成持续的阴雨天气;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分支作用,使北支上的超长波冷急流与南支暖湿气流在平顶山地区交汇,是产生连阴雨的温湿条件。鄂毕弯附近高压的形成、横槽解体与阻塞高压崩溃,标志着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997.
地震前兆数据库软件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述新  朱燕 《内陆地震》2003,17(3):252-258
新疆地震前兆台网中心通过远程拨号的方式采集各台点的数字化数据,运用前兆通讯、数据服务等软件实现数据的格式转换、入库及基本数据查询等前兆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方便了分析人员的使用。初步建立起地震前兆数据库。  相似文献   
998.
主要对华北北部地区的1989年大同地震、1991年大同地震及1998年张北地震3次强震前的形变异常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以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形变异常的群体频次在强震前1~2年内均出现高于或接近2倍均方差的高值状态,显示出形变异常的中期异常,异常时空演化的三阶段特征表现不明显。若以形变异常的转折时间(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形变异常频次在震前1~4个月达到高值,显示出异常的短临信息,并且,形变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三阶段(α、β、γ)特征。在对这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与转折时间分别作为判断标准,如果两种群体频次均处于异常状态,则表明异常已处于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阶段,反之,异常仍处于中期阶段。这种形变异常的分析思路可作为形变异常从中期阶段向短期阶段过渡的一种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河北平泉土城子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泉地区中侏罗世土城子组为内陆干旱气候条件下巨厚的红色碎屑岩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4段。底部第一段沉积期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第二段为湖泊沉积体系;第三段演化为河流体系;第四段为冲积扇、河流体系的复合型。上述充填序列反映了土城子组沉积时盆地依次经历了初始沉降—湖盆扩张—盆地萎缩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其中以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为主,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中低山区和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217处,死亡497人,伤59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43亿元。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湛江市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78.7mm;工程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压缩变形),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致灾地质作用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地质灾害区:粤北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I);粤西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发育区(Ⅱ);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灾害、水土流失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Ⅲ);沿海台地平原区软土地基沉降、风暴潮地质灾害发育区(Ⅳ);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V)。论文还提出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