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过去800年(1160~2000年)北京城市交通网络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北京交通网络的发展变化。主要从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达性等角度分别对网络直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平均聚集指数、相对可达性等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北京交通网络扩张呈“两段式”特点:前数百年只加密路网,近53年网络直径扩张了2.62倍;第二,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分析,北京过去800年交通网络度分布结构呈现良好的一致性,交通网络中顶点与路段的比例保持不变,网络内部联系日趋紧密;第三,北京交通网络可达性格局趋于有序:从金元时期的不规则格局发展为明清时期的椭圆形格局,建国后呈圆盘形格局扩张,但可达性中心由天安门向西北方向偏移至阜成门处。通过搜集研究北京过去800年的交通网络数据,本文记录了北京交通网络演化的全过程,并揭示了其演化过程中蕴含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32.
33.
双洞背斜古油藏、刘其营潜山油气藏、苏桥潜山油气藏均为古生古储或自生自储的油气藏(古油藏)。双洞古油藏位于燕山褶皱带山海关隆起北部,邻近渤海湾盆地,其含油层为中—上元古界铁岭组,而该处根本没有下第三系生油层,说明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是其生烃层。刘其营油气藏位于冀中坳陷,储层为奥陶系,盖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其上部新生界主要生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中间相隔厚度约1000~3000m的沙河街组四段和孔店组隔层。沙河街组三段所生之油气,无法穿过这一隔层及不整合面向下运移到奥陶系储层中,因此刘其营潜山油气藏也不可能是新生古储的。苏桥油气藏是一复式油气藏,上部石炭系—二叠系气藏与下部奥陶系油藏叠合,根据油、气、水性质的对比也可以排除新生古储的成藏模式。渤海湾盆地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具有生烃能力,其中的临清坳陷具备在深部古老地层寻找原生油气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34.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动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实现对该菌的现场快速检测,本文以制备的兔抗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作为金标抗体,提取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鞭毛蛋白、胞外产物和全菌蛋白,以不同浓度的4种抗原蛋白作为4条检测线(T1~T4),特别在T4线设置全菌蛋白,基于竞争免疫层析原理研制出副溶血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使用该试纸检测了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和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检测结果表明其能够准确鉴别副溶血弧菌感染,排除其他菌的交叉反应干扰。副溶血弧菌快速检测试纸的最低检测限为5×105 cfu·mL^-1,感染副溶血弧菌的牙鲆组织的检测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本文研制的试纸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准确性且操作简单,为现场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5.
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张扭走滑构造带。利用地震信息分析地质结构,可将其分为南、中、北三大段和七亚段。按其影响范围的规模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地质结构是“两凹夹一隆”,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则指高垒带与两侧(邻)的断层组合。断裂带内外都发育有反转、花状构造。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走向为NNE,仅在嘉山以南为NE向,其两侧的前新近纪断层大体上都为EW、NE和NEE走向,与狭义郯庐断裂呈锐角相切。古近纪构造层中,由南到北郯庐断层两侧箕状断陷边界都由生长断层所组成,说明郯庐断裂两侧的古近纪断陷应属拉张盆地,并非拉分盆地,郯庐古近纪断裂动力学是拉张而非拉分构造应力场。古近纪构造层在拉张翘倾运动中叠加了右旋走滑地质应力,这种右旋走滑应力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的结果。中生代郯庐断裂的动力学表现为库拉板块向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左旋平移现象。郯庐断裂NE向平移走滑与北西向隐蔽断裂的相交处是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部位,因此,应特别重视对高丽营北东向生长断层与渤中-孙河-南口北西向隐蔽断层相交处地震动向的监控。  相似文献   
36.
塔里木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震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演化史,大体上形成三层"断-坳"结构:(l)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2)侏罗系的"断",白垩系的"坳";(3)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具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7.
从地震信息看中国东部垂直构造样式及油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讨论的垂直构造是石油勘探中最常见的小尺度局部升降作用所引起的各种构造,按成因可分为跨塌构造、压实构造、底辟构造三类样式。垮塌构造样式是碎屑岩沉积盆地基底的碳酸盐岩地层长期被地下水溶解形成地下大溶洞,造成上部地层垮塌而形成的堑背形构造样式;压实构造由沉积压实作用所致,可分为基底古隆起披覆构造样式和差异压实披覆构造样式等;底辟构造(又称“挤入构造”)是塑性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底辟作用而产生的,分刺穿底辟和拱形底辟两种,或冷底辟和热底辟两类。莺歌海盆地发育众多的地震异常体,呈底辟状,但比较特殊,可称为气烟筒,与通常的底辟具本质之别。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普遍发育垂直构造,它们与沉积作用同步发生,一般无明显的挤压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38.
对白斑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与病毒囊膜完整性关系的探讨,是深入研究切断WSSV感染途径,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一条新思路、新方法并积累实验依据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利用物理低渗方法即用蒸馏水使WSSV的囊膜破碎,破坏了病毒囊膜完整性,并用此病毒做螯虾体内、外感染实验.结果发现,WSSV的囊膜破碎后仍具有感染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用抗WSSV囊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4G9)和抗WSSV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2A3)进行螯虾体内中和实验,结果显示抗WSSV囊膜蛋白的单抗有中和作用,而抗WSSV核衣壳蛋白的单抗无中和作用;将破碎的囊膜从核衣壳上去掉后,用不同浓度的纯核衣壳重复以上体内感染实验,结果其感染性消失,说明囊膜破碎的WSSV引起的感染是由WSSV上的破碎囊膜介导的病毒侵染所致,而不是核衣壳被直接内吞引起的.这些结果提示,WSSV是否引起靶细胞感染主要与病毒囊膜上与病毒侵染有关的功能蛋白有直接关系,只要这些功能蛋白活性不变并且存在的量足以与靶细胞膜结合,即使WSSV囊膜破碎、结构不完整也能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39.
为了积极地寻找国家急需的镍矿资源,通过综合物化探工作方法,发现了脉状含矿岩体,经过验证该矿体比盆状含矿岩体质量好,储量大,现将物化探工作初步体会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况:本区位于两种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的衔接处,其间为一深大断裂所隔开。区域地层主要由前震  相似文献   
40.
A pathogenic bacterium(S636),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us iniae,was isolated from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in 2005.We immunized turbot with formalin-killed S.iniae four times(on days 1,14,21,and 28) by intraperitoneal inoculation.After each vaccination,we obtained serum samples and isolated the lymphocyte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spleen,pronephros,and mesonephros.We measured surface Ig-positive(sIg+) lymphocytes and serum antibody levels from these organs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