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41.
中国西北部含油气盆地具有四大类型有利油气成藏构造带,包括前陆带、中央隆起带、凹陷背斜带和斜坡构造带。前陆带还可分为前陆隆起带、前陆逆冲断裂带及前陆逆冲前锋带三个亚类。这些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构成了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复合连片,形成不同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前陆带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北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南缘、吐哈盆地北缘、酒泉盆地南缘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央隆起带仅在塔里木、准噶尔两个盆地发育;凹陷背斜带的典型实例为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部的英南构造带,另外还包括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哈德逊东河砂岩不整合超覆尖灭带和准噶尔盆地漠区坳陷的莫西断鼻等;斜坡构造带以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斜坡构造带为代表,它由地层不整合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形成复合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42.
北华北盆地经过古近纪拉张、新近纪挤压形成了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带,它与向南推挤的南北向唐山—丰南隆起一起构成燕辽山字型构造。唐山—丰南脊柱向南推挤造成弧顶挤压应力集中。一旦应力集中超过极限值,应力必然释放,形成大地震。文章从这一认识出发对1976年唐山地震的发震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阿尔金断裂带由多条断裂组成,主要有阿尔金断裂、且末断裂、三危山断裂。其中阿尔金断裂为主断裂,它呈左旋走滑兼具逆冲性质,中生代—古近纪为左旋走滑,新近纪由东南向西北逆冲推覆。且末断裂和三危山断裂均具左旋走滑性质。且末断裂受统一的阿尔金断裂带左旋应力场控制,但又叠加了塔里木台盆区向南挤压的应力场,从而具有双重属性。塔里木盆地的断裂总体上组成古生界塔北花彩弧断裂束和塔南花彩弧断裂束,展布成全盆地的菱形断裂系统,且末断裂构成其东南边界。在该菱形断裂系统的北弧顶和菱形内的中央轴部为背冲式的构造断裂带,显示挤压特征;在花彩弧两翼转弯处展布正花状构造样式,显示走滑特征。阿尔金断裂带及其两侧,主要在柴达木、塔里木两大盆地发现了大油气田,两者都是由断层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与分布。柴达木盆地具有双重断—坳的特点,但油气田只分布在中—新生界构造层内;塔里木盆地,南北翘板式的构造运动是其形成复式油气区的最重要的地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制备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以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 ECPs)3种免疫原,以其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并在免疫牙鲆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在免疫牙鲆后第7、14、21、28、35、42天及攻毒后第7天分别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以比较3种免疫原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尤其攻毒后,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率与吞噬指数均上升,FKC+ 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免疫组SOD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并趋于稳定,攻毒后各组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FKC+ ECPs组数值最低;免疫组POD活力先升高,第28天起下降,攻毒后各组均下降,FKC+ ECPs组始终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免疫组ACP活力也在免疫后第28天达到峰值,以某株NUF849攻毒后FKC+ ECPs组水平上升(相对于免疫后第42天),其他组显著下降;FKC、ECPs、FKC+ ECPs对菌株NUF849的相对免疫保护宰分别为50%、40%和90%,对NUF812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30%和80%,FKC+ 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研究表明,各免疫组均诱导了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KC+ECPs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5.
重力构造作用分为侧向运动和垂向运动两大类。以渤海湾盆地及准噶尔盆地中的构造为实例,介绍了重力侧向滑动的六种构造样式,包括滑动断阶、逆牵引背斜、地层补偿堑背斜、滑落背斜、滑覆构造(逆同生断层)、推滑覆构造等。对其形成背景和形成机制逐一进行了分析,指明了这些构造的含油气潜力。这六种构造样式均可形成有利的油气圈闭,在勘探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指出冀中坳陷马西逆同生断层不属于反转构造,而是由重力作用所产生的滑动推挤所致,为一典型的滑覆构造。  相似文献   
46.
47.
地壳岩石半脆性非均匀蠕变破坏-失稳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地壳半脆性域岩石蠕变破坏-失稳的复杂性,提出应该建立能够判别地壳岩石半脆性蠕变破坏-失稳基本规律的准则,以便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地壳半脆性域岩石蠕变破坏-失稳的类型及其与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利用1989年在河南省封丘县潮土上建立的用于研究有机肥(用小麦秸秆和饼肥沤制)和化学肥料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生产力影响的长期定位试验,于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在玉米—小麦轮作期内对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试验包括化肥氮磷钾(NKP)、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一半化学氮肥和一半有机氮(1/2OM)以及不施肥(CK)7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肥或以化肥形式配合施用NPK不但可以极大提高土壤生产力,而且有益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作用显著高于化肥。玉米生长期的土壤呼吸占全年呼吸量的56%~59%,小麦生长期只占32%~37%。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量与有机物质的投入有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籽粒产量)和环境效益(全球变化),最佳的肥料配比是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寻求合理可行的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比率是实现农业土壤生产功能和环境功能协调统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内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多为雁列展布,在构造演化过程中都注入了扭动因素。归纳出了扭动构造的六大地震地质特征,如扭断裂带主断面产状近于直立插入基底,向上向外撒开呈花状结构;花状结构的花枝呈喇叭口形弯曲;扭断裂带两侧同期构造及断裂呈雁列式展布等。中国东部第三纪以拉张翘倾运动为主,贯穿其内的郯庐断裂具有一定程度的扭动性质,使得中国东部的构造存在扭动因素,如济阳坳陷张扭性帚状构造样式、黄骅“入”字形断裂构造样式等。中国中—西部扭动构造的形成,受红河、阿尔金等断裂的影响,从河内盆地的扭动痕迹可以推测莺歌海盆地也具有扭动属性;沿阿尔金主断裂南缘派生的一组近东西向断裂呈右旋雁列。塔里木盆地的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以挤压为主,北西向形成右旋性质的压扭构造带,北东向则为左旋性质的压扭构造带。  相似文献   
50.
鄂尔多斯盆地总体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高原。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喜山期北东向正断层,切割了第三系,形成了本区地垒和地堑。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表现为大幅度的抬升,形成了多级残塬和多级剥蚀台地与Ⅰ~Ⅴ级河流阶地,构成了黄土区典型地貌。北部则形成串珠状湖淖﹑湿地与沙漠高原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