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GRV 024516 and GRV 024517 meteor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Grove Montains,Antactica are ureilite and H5 ordinary chondrite,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study of mineralogy-petrology,the cosmic-ray exposure ages and gas retention ages of these two meteorites were determinated and calculated.Their cosmic-ray exposure ages are 33.3 Ma,51.7 Ma,and gas retention ages are 1936.8 Ma and 3720 Ma,respectively.The ureilite contains diamond,graphite and amorphous C,which are mainly carrier of noble gases indicating obviously shock metamorphism effects,which induced 40Ar partial loss.The H5 chondrite indicates thermal metamorphism of parent body,its gas retention age fall the range between 3220 Ma and 4510 Ma of the least shocked H5 chondrites  相似文献   
52.
西宁陨石具有典型的球粒结构,球粒轮廓依稀可辨-模糊,基质重结晶程度中-高等,次生斜长石粒度5-40μm,部分颗粒大于50μm。橄榄石和低钙辉石的化学成分均一:球粒中橄榄石Fa24.7-25.2,平均Fa24.9,相对标准偏差PMD值0.64%;低钙辉石Fs21.3-21.9 En 77.6-78.2 Wo 0.46-0.57,平均Fs21.5,Fs的PMD值0.84%。说明该陨石已达热力学平衡状态,为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根据该陨石结构构造特征、金属含量、矿物化学组成特征和热变质特征(平衡温度为778℃),西宁陨石被划分为L群普通球粒陨石,岩石类型为5型,但已开始向6型过渡。该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为S3,风化程度W0。陨石母体形成之后遭受了冲击变质作用和热变质作用,导致原始球粒破碎、脱玻化和基质重结晶。  相似文献   
53.
我国经过五次南极格罗夫山科学考察后,从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回收到11452块陨石样品。南极陨石回收后面临着庞大的基础分类工作,需要确定其化学群和岩石类型。由于传统的化学分类方法不仅有损样品,而且样品制备耗时耗力,需要大量的经费和人力支持才能完成陨石的基础分类工作。因而国际上也在探索使用快速、无损的磁化率分类方法来确定陨石的类型。我国陨石基础分类工作得到科技部样品共享平台的资助,在2003年和2006-2008年期间开展了四次陨石分类工作,共确定了2300多块普通球粒陨石的化学群、岩石类型、冲击强度和风化程度。本文在基础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探讨这些样品的磁化率分析结果,并给出磁化率分类的适用范围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到目前为止 ,陨石学者已考察了约 2 5 0 0km2 的南极蓝色冰区 ,并在南极冰盖不同的地区回收到约 30 0 0 0个陨石样品。在过去 2 0年 ,主要根据36Cl或1 4 C的浓度测定了几百个南极陨石的居地年龄。每个搁浅区的陨石显示不同的居地年龄分布 ,并提供陨石局部堆积机制的信息 ,在蓝色冰表面南极陨石的密度取决于许多因素 ,如陨石的降落率、冰的消融率、雪的堆积率等。大多数南极陨石的居地年龄范围从小于 1 0ka到 1 0 0 0ka ,Yamato山地冰区陨石的居地年龄可高达 2 0 0ka,而LewisCliff及AllanHills陨石的居地年龄分别高达 5 0 0ka和 1 0 0 0ka,新近发现两个陨石的居地年龄分别为 2Ma及 2 .35Ma,表明它们深埋于靠近冰川底部 ,且冰流率比表面低得多 ,同时也表明陨石堆积进入目前的搁浅区至少始于 2Ma以前 ,这与东南极冰盖为稳定和持续性假设是一致的。陨石的居地年龄是确定陨石历史的一个重要参数 ,同时也可用以估计陨石的搬运时间及平均风化寿命。  相似文献   
55.
我国南极陨石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998~2000年我国第15、16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32块陨石之后,2002~2003年第19次科考队成立了以回收陨石为中心任务的格罗夫山综合考察分队,在同一地区成功回收4448块陨石。我国的南极陨石回收工作不但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拥有南极陨石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通过对第15、16次队回收的32块陨石以及第19次队4448块陨石中的38块代表性样品的化学一岩石类型划分工作,除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外,发现了2块火星陨石、2块橄辉无球粒陨石、6块非平衡L3型陨石、4块碳质球粒陨石和1块非平衡型顽辉石球粒陨石等特殊类型陨石。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陨石的回收和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在南极格罗夫山回收陨石的情况和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同时对我国今后的陨石回收与研究工作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6.
过去十年,中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嫦娥工程与月球采样返回,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发展;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库的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充足样品;高精度同位素分析平台的建设,保障了陨石及地外返回样品的分析研究需要;此外,国内还涌现了一批优秀行星科学与天体化学青年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各类陨石的研究,在太阳星云起源与演化、火星与月球等类地行星形成与宜居性研究、小行星岩浆作用和含水蚀变及后期撞击历史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7.
缪秉魁  王道德 《极地研究》2008,20(2):95-104
陨石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岩石样品,是研究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窗口。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在南极冰盖上发现了大量陨石样品,证实了南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陨石富集区。1998年中国首次在格罗夫山地区发现南极陨石,经过4次南极考察,共收集陨石样品9834块。这不但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样品。目前,中国先后6年开展了陨石分类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进展:(1)完成了684块陨石的分类命名,其中发现了许多特殊类型陨石,如火星陨石、橄辉无球粒陨石、碳质球粒陨石等;(2)初步建立了陨石库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3)通过南极系统分类研究,建立了南极陨石分类程序、样品管理和申请程序;(4)通过国内陨石分类合作研究,培养了一批年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8.
通过岩石矿物学特征的观察和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对采自南极格罗夫山的100块陨石进行了分类研究,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群、岩石类型、冲击变质程度和风化程度,其中8块陨石划分为H4型,15块为H5型,3块为H6型,1块为L3型,2块为L4型,16块为L5型,47块为L6型,5块为LL3型,1块为LL4型,2块为LL5型。经过岩石矿物学特征和矿物成分的对比分析,初步判定成对陨石21组。  相似文献   
59.
通过岩石矿物学特征的观察和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对采自南极格罗夫山的100块陨石进行了分类研究,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群、岩石类型、冲击变质程度和风化程度,其中8块陨石划分为H4型,15块为H5型,3块为H6型,1块为L3型,2块为L4型,16块为L5型,47块为L6型,5块为LL3型,1块为LL4型,2块为LL5型。经过岩石矿物学特征和矿物成分的对比分析,初步判定成对陨石21组。  相似文献   
60.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大量金属硫化物形成于早期极还原的太阳星云条件。GRV13100是一块发现于南极格罗夫山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不透明矿物包括陨硫铁、陨硫铬铁矿、陨硫镁矿、陨硫钙矿、含硅铁纹石、陨磷铁矿、硅磷镍矿等金属硫化物和磷化物,总丰度达21%,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热变质。通过对其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并和其它顽火辉球粒陨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陨硫镁矿中FeS含量可以反映母体变质温度,GRV 13100中大部分陨硫镁矿变质温度为200℃~300℃,个别经历了400℃~800℃的高温,可能为外来吸入成因,或者代表了原始星云的凝聚或结晶温度;(2)陨硫镁矿形成于太阳星云的直接凝聚,并在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冷凝结晶之后形成;(3)陨硫铁的成因分为原生和次生两种,原生的陨硫铁由太阳星云直接凝聚而成,次生的陨硫铁是在后期热变质过程中由铁镍金属经过硫化作用或者由陨硫镁矿分解而形成;(4)硅磷镍矿可能来自含硅铁纹石的出溶。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太阳系早期高度还原星云演化及其后期热变质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