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王毅 《地质论评》1988,34(3):285-286
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怀柔龙山宾馆召开了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主持开幕式,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马杏垣致开幕词,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国际地科联构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A.kroner、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胡兆森到会致辞。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前主任黄  相似文献   
112.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与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毅 《沉积学报》1998,16(2):74-81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分布模式上与Vail等根据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提出的层序地层分布模式有所不同。共将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出五个层序,十四个体系域。其中,第I层序是在快速的海平面上升和陆源碎屑物质快速补偿条件下形成的;第Ⅱ层序代表陆源物质补给由快变慢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Ⅲ层序代表海面由慢速上升至快速下降过程中且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第Ⅳ层序代表海平面快速上升与陆源物质补给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第Ⅴ层序是在快速海平面上升及陆源物质供给补偿不足的条件下形成的。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石炭纪的沉积史是在相对海平面呈阶段性上升的海侵过程中发生的,可将这一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划分为五个二级周期旋回。其中构造作用对第I、I、V周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油气相关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以钱家店铀矿床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含矿砂岩的显微镜、扫描电镜镜下观察,胶结物同位素测试,以及包裹体烃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过程。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UOx,x=2.16—2.70),部分与自生高岭石共生,部分则紧密地与矿化阶段黄铁矿共生或交互生长,表明同时沉淀。矿化阶段黄铁矿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碳酸盐胶结物δ^13C变化范围为-1.3‰--21.6‰;流体包裹体烃显示生物降解的特征。这些证据表明,硫酸盐还原菌(SRB)可能厌氧地降解烃类,其产物CO2为碳酸盐胶结物提供了部分碳源,且已有的研究显示,SRB利用新陈代谢作用可以还原U(Ⅵ)。于是,利用烃类作为生存的碳源,硫酸盐还原菌(SRB)将硫酸盐还原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把六价铀U(Ⅵ)还原成四价铀U(Ⅳ),导致沥青铀矿形成。  相似文献   
114.
钴负载凹凸棒石基复合吸附脱硫剂脱除SO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肃产凹凸棒石(ATTP)为基体,辅以活性氧化铝、成型刺等成分,经造粒后附载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制得了一种新型复合吸附脱硫剂Co3O4-AlO3/ATTP.通过对该物质的动态脱硫实验,研究发现ATTP含量、焙烧温度、脱硫剂含水率及过渡金属浸渍液浓度对SO2脱除性能均有影响,当ATTP含量为60%~70%,焙烧温度为600℃,Co(N03)z浸渍液浓度为20%左右,且脱硫荆的含水率达到15%~30%时,该复合吸附脱硫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催化脱硫能力,其硫客可高达19.74%,脱硫效果优于CuO-γ-Al2O3/ATTP脱硫剂和CuO/γ-Al2O3脱硫荆.  相似文献   
115.
The stud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ovariances of glaciers and lakes would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within a basin in Tibet. This study focuses on glacier and lake variations in the Mapam Yumco(玛旁雍错)Basin (covering 7 786.44 km2)by Integrationg series of spatial data from topographic maps and digital satellite images at four different times 1974, 1990, 1999,and 2003.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decreased lakes, retreated glaciers, enlarged lakes and advanced glaciers co-exist in the basin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2) glacier recession was accelerat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warmer climate; (3) lake areas in the basin are both reduced and enlarged by an accelerated speed with more water supplies from speeding melt glaciers or frozen ground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相似文献   
116.
基于NOAA OISST.V2月平均SST资料和FSU月平均风应力资料对南海的SST和风场异常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海对1997/1998年El Nino事件响应最为强烈,并在1997/1998年冬季和次年的夏季SST存在2个异常高峰值,风速存在2个异常减小的极值.为研究南海环流在1997/1998年的异常变化,利用ECOM水动力模型计算了1995-2000年的南海环流场,分析了1998年1月和8月南海水位和环流的异常分布,二者均存在显著的异常:①1月,整个南海海盆为正的水位异常,流场为反气旋异常环流,冬季控制整个南海海盆的气旋式环流减弱;②8月,南海海盆水位为正异常,特别是越南东部海区出现较强的正水位异常,南海南部的高水位中心扩大北移;异常流场表现为南部为气旋式异常环流,北部为反气旋的异常环流,且在越南东部海区形成非常强的反气旋异常环流中心,使得控制南海南部的反气旋环流和北部的气旋环流均减弱.风应力的分析表明,风应力旋度的异常变化是南海环流年际异常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7.
船舶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张盾 《海洋科学集刊》2016,51(51):58-68
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腐蚀已被公认为是海洋工程金属构筑物的腐蚀破坏的重要形式。航行在海洋中的船舶不仅受到海水腐蚀的影响,各个部件还会受到微生物腐蚀的影响。严重的微生物腐蚀会导致管路阻塞、部件失效和腐蚀穿孔,不仅影响船舶设备正常运行,也严重威胁船舶安全。本文系统分析了船舶微生物腐蚀发生的位点和危害、不同位点的腐蚀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船舶材料的微生物腐蚀以及不同防护技术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船舶微生物腐蚀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8.
陇东地区白马区长8储层是在湖盆扩张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合水区长6储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浊积体,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二者同属西南物源沉积体系的两套储层,由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距离、沉积地形、沉积水深等环境及中等压实强度的影响,形成了该区特低渗储层。储层粒度细、绿泥石不发育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是导致合水长63比白马区长81储层物性更差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9.
120.
所长24小时     
张雄  王毅 《湖南地质》2011,(11):22-24
9月7日清晨5点50分,易常高准时醒来,这个习惯从1999进入湘乡市周土资源系统就养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