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928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21.
该文阐述了透视坐标系的概念 ,列举了多种透视坐标网中量化信息的图解实例 ,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地图图形可视化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2.
利用美国的SAGEⅡ全球月平均格点卫星资料, 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气溶胶状况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高原上空平流层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在冬季最大, 春、秋季次之, 夏季最小, 存在明显的季节振荡现象. 然后利用MM 5模拟了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状况, 结果表明, 相对于设置均一的背景气溶胶而言, 青藏高原地区的辐射强迫均为正值. 高原上地面土壤温度和地面气温均有所增加, 增加的量级相当, 但增幅略小. 高原上500 hPa处的气温也有所增加, 增幅比地面气温的增幅更小, 但仍处于同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23.
东安牛头寨地区锑矿床控制因素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锑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表现出逐级控矿特征:区域性F1断裂、牛头寨复式背斜及北北东、北北西、北西向次级断裂,分别控制着锑矿带、锑矿床的空间展布及锑矿脉的形态、产状与规模。地层岩石建造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赋矿地层中的白云岩、硅质岩等易碎裂,为矿液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部分含矿地层的Sb高丰度,还可能成为矿提供了矿源。已有的研究表明,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特征,并混入了部分围岩沉积硫。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出岩浆流体与变质水混入溶液特征。矿物包裹体的爆裂温度平均为157℃。石英的包裹体成分测试结果,揭示了矿液为K-Na-Ca-Cl型富硅的弱碱性溶液。矿床成因厘定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24.
我曾遮避炎阳徘徊空中,也曾晚霞挂天脉脉含情。我曾随风潜入悄降甘霖,也曾带电携雷咆哮奔腾。农谚中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古诗中有:“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我一直是反映过去兆示未来的天气招牌,我一直是画家诗人笔  相似文献   
125.
前汛期北江洪水过程水汽汇与河水流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茂球  罗会邦 《热带地理》1996,16(2):130-135
本文分析了1980-1984年4-6月和1994年6月洪水过程北江流域的大气水汽汇特征及其与河水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前汛期洪水过程的前期大乞一般连续存在超过一定值的较强水汽汇,时间为1周左右,洪水的发生是强水汽汇连续产生的径流的积累所致;北江流域洪水期水汽汇的极大峰一般比石角站的洪峰流量超前2天左右,本文结果为洪水的预报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利用1979年5—8月青藏高原科学实验取得的资料,对1979年6月15日00 GMT 100—850 hPa等9层FGGE Ⅲ b分析的高度和风场进行了客观分析订正,并以订正前后的资料为初值,用T21L5和T42L9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北半球谱模式作了5个5天预报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原实验资料对FGGE Ⅲ b资料的订正,将使FGGE Ⅲ b资料在高原地区的分析得到改善。对流层上层的资料订正比下层效果明显。高原地区初值场的订正对数值预报结果有显著影响,并且对较高分辨率模式的预报结果影响更大。初值订正后不仅影响未来高原地区的预报,而且通过能量频散可以影响到我国东部和日本,大约经过5天左右,甚至可以影响到阿拉斯加和北美。  相似文献   
129.
罗兰格  胡新亮 《地震》1992,(4):12-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方法:K指数方法。它从地震的自然概率、地震预报概率、预报准确系数三个方面评价地震预报效能。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与实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0.
本文设计了一个一层的等效非线性浅水模式,用此模式进行了有关海洋对表面风应力强迫的试验,并用于解释El Ninño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当西太平洋东部的偏东风突然减弱,并转变为偏西风时,能引起太平洋东部海面高度及温度的升高。该非线性浅水模式及相应的线性浅水模式都较成功地模拟了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增暖的这类广义El Ninño事件[1]。试验结果还表明,东部海域海面高度的升高及增暖强度与西部海域西风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扩展的范围有关,即海域西部西风愈强、持续时间愈久、扩大范围愈大,产生的El Ninño就愈强。并对用线性模式得到的结果同用非线性模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线性平流项能影响波的传播速度,使得逆基本气流传播的波的传播速度减慢,而非线性平流项对形成El Ninño这种行星尺度的超低频事件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