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以黔东北锰矿矿集区的李家湾-高地-道坨超大型"大塘坡式"锰矿床为例,探讨了在开展勘查地质大数据的特征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事实表和维度表,进而通过对勘查数据的收集、提取、ETL操作,并应用OWB工具建立锰矿山勘探数据的数据集市的思路与方法。进而探讨了以所建立的数据集市为数据支撑平台,建立黔东北超大型锰矿床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的途径。该矿床三维地质模型汇集了海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是锰矿矿山异质异构勘查开发大数据的有效载体。基于该精细、全息的矿床三维地质模型,不但可以直观反映矿床和矿体特征,而且可以作为矿山管理及其深部和外围找矿预测的可视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33.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匡兵  卢新海  周敏  饶映雪 《地理科学》2017,37(12):1850-1858
以中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值从2001年的4.769亿元/km2增加至2014年的15.375亿元/km2,但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相邻地市相互影响,呈现出“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从LISA集聚图来看,城市土地经济密度通过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高水平均质型地域”、“塌陷型地域”、“极化型地域”和“低水平均质型地域”4种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和稳定性等都存在差异;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体上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则大多处于低值簇,属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冷点区或次冷点区;自然条件状况决定城市土地的供给能力和开发潜力,是导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基础性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也会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Using real-time correction technology for typho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real-time correction for forecasting the track of four typhoons during 2009 and 2010 in Japan, Beijing, Guangzhou, and Shanghai.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short-time forecast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objective mode. By selecting four types of integration schemes after multiple mode path integration for those four objective modes, the forecast effect of the multi-mode path integration is better, on average, than any single model. Moreover, multi-mode ensemble forecasting has obvious advantages during the initial 36h.  相似文献   
3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abiogenetic hydrocarbons at the depth of the Earth,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reactions between carbonates and water or waterbearing minerals was carried out at the pressure of about 1GPa 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00-1500℃.The reactions took place in an open and nonequilibrium state.Chromatographic analyses of the gas products indicate that in the experiments there were generated CH4-dominated hydrocarbons,along with some CO2 and CO.Accordingly,we think there is no essential distinction between free-state water and hydroxy in the minerals in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formation.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reactions between carbonates and water or water-bearing mineral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biogenetic hydrocarbons at the Earth‘s depth.  相似文献   
36.
城市湖泊时空演变的遥感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曾忠平  卢新海 《湖泊科学》2008,20(5):648-654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多时相Landsat TM/ETM 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NDWI指数提取武汉市1991年、1995年、2000年、2002年的湖泊水域面积信息,引入湖泊萎缩强度等测度指标,从时空两方面对主城区湖泊水域变化和26个主要湖泊的发展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02年,武汉市主城区湖泊水域面积急剧减少,达38.67km2;主要湖泊水域的面积变化具有时空分异特征,湖泊萎缩变化与湖泊所处地区的城市建设水平、道路交通规划、政策导向等因素密切相关.分析认为,城市湖泊转变为公园后,萎缩现象得到明显遏制,通过立法加强湖泊保护力度并尽早制定城市湖泊的规划管理措施,是保护武汉幸存湖泊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7.
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实施气候变化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优势学科,在落实“双碳”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双碳”为例,从章节编排体系、知识呈现、教学逻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上海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提出基于问题逻辑的“双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8.
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逐步将定量和数字技术方法引入教育体系,文章对“3S”技术特别是“GIS”、“RS”和数字城市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39.
测绘成果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对社会持续发展、国土的合理开发和整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有效管理、自然灾害的预测和优化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规划管理与决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测绘成果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属于国家机密,各个测绘资料归口管理部门有责任提高认识,重视测绘资料的归口管理工作,在保证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相似文献   
40.
熊堃  翁永红  胡中平  曹去修 《岩土力学》2013,34(Z2):325-331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上4个水电梯级的最上游梯级,大坝为265 m高的双曲拱坝。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将拱坝坝体-坝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在考虑坝体横缝影响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影响基础上,模拟坝肩控制性滑块各滑裂面在地震作用下张开、滑移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研究设计与校核地震作用下大坝的抗震性能,探讨大坝-坝基整体系统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地震条件下,坝体仅在拱端应力集中区域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压应力则均满足强度要求,坝肩块体稳定,大坝-坝基体系的整体安全性可以保证;校核地震条件下,坝体应力值略有增加,能够满足不溃坝的设防要求;以大坝-坝基代表性的位移、变形量变化曲线的拐点作为评价极限抗震能力的标准,可知拱坝-坝基体系的抗震超载安全系数为2.7,相应的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0.729g,拱坝-坝基体系抗剪参数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为2.0,乌东德高拱坝具备较强的极限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