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根据地质、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研究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笔者对孔兹岩系变泥沙质岩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统计性研究。它们普遍高K2 O低Na2 O ,具有重稀土部分呈平坦型 ,轻重稀土分离较弱 ,存在较强负铕异常的稀土模式。在岩石/MORB -元素图解上 ,除Nb、P、Ti相对亏损外 ,还存在明显的负钡异常。具高成熟度的泥沙质岩石tDM和ΣNd( 2 .3Ga)变化范围分别为 2 .30~ 3.2 4Ga和 - 4 .77± 5.11。孔兹岩系形成于太古宙之后 ,与其主体由泥沙质岩石组成 ,并且需要有一个广泛出露、高成熟度陆壳基底物源区的认识相吻合。在考虑泥沙质岩石组成受源区组成和作用过程双重制约的情况下 ,给出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组成的估计值。它们与Taylor等 ( 1985)给出的太古宙上部地壳组成估计值存在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2.
太行—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太行—五台山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中部,是我国晚太古—早元古岩群出露最完整、最连续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我国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理想地区之一。 变质基性火山岩的Sm-Nd年代学和变质岩中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阜平群形成于2600—2900Ma,属于晚太古宙,是本区出露的最古老岩群。五台群中变石英角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22Ma,黑云变粒岩中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2557Ma,侵入到五台群的花岗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520Ma。  相似文献   
133.
序言     
<正>尽管早前研究认为中年地球(1.8~0.8Ga)是较为静默(boring billion)(Buick et al.,1995)的时期,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记录了一系列同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环境演化等重要信息。为深入揭示地球中年期这些重大地质事件,特别是沉积事件的信息,国家科技部“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研发专项实施了针对中—新元古代古大陆重建、原型盆地恢复、地层沉积、地质事件及深地能源资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4.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和华南地区产出的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作一简要综述。文中共涉及8个方面:①基本情况;②国内外研究现状;③麻粒岩捕虏体的产出特征;④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类型,伴生的地幔岩、共生矿物组合、温压条件;⑤麻粒岩捕虏体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⑥麻粒岩捕虏体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⑦华北和华南麻粒岩捕虏体所代表的下地壳位置;⑧麻粒岩捕虏体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和麻粒岩捕虏体的成因。并提出了4个科学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6.
麻山杂岩的两种变质作用及其与花岗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识别出麻山杂岩中具有两种类型的变质作用:早期局部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M1)和伴随的无水深熔作用(>530Ma),即狭义的麻山群高级变质作用,变质岩多以残留块体形式散布于后期混合岩或花岗岩之中;麻粒岩相变质之后由于广泛的岩浆活动,造成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500Ma)和相应大范围的晚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M2)。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并非带状递进变化,而是在时空上均有差异的两种变质作用。混合岩化过程中的富水流体对早期"干"岩石进行了明显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此外,含水花岗岩的侵位对先期麻粒岩相变质成因锆石同位素体系有重置作用,使得早期的变质年龄难以测定。麻山杂岩的变质-花岗岩关系与东南极普里兹带有类似之处,在变形-变质之后迅速发生了构造体系的转换,出现了新的岩浆活动,只是花岗岩发育强度有所不同,反映了两地构造演化细节上的差异。西伯利亚古陆南缘及中亚造山带内部的一些微陆块发生了与冈瓦纳陆块内泛非事件类似的构造-热-岩浆事件,因此,中亚造山带内部的佳木斯地块及其他类似的微陆块与冈瓦纳古陆边缘活动带具有相似的构造性质。  相似文献   
137.
耿元生  周喜文 《岩石学报》2012,28(9):2667-2685
在阿拉善变质基底中发现了大量的早二叠世的弱变形花岗岩类。采自阿拉善东部的闪长质片麻岩(AL0705-1)、含石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AL0709-1)、英云闪长岩(AL0718-1)、条痕状黑云斜长片麻岩(AL0822-1)和片麻状花岗岩(AL0822-3)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70±1.6Ma、276±1.8Ma、269±2.4Ma、276±2.4Ma和287±2.5Ma。采自阿拉善变质基底西部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AL0805-1)、闪长质片麻岩(AL0805-4)、粗粒花岗闪长质片麻岩(AL0810-1)和中粒闪长质片麻岩(AL0810-2)的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284±3Ma、289±3Ma、276±2Ma和279±2Ma。尽管早二叠世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不同,但它们都形成于269~289Ma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属于同一期岩浆热事件的产物。早二叠世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与基底变质岩中角闪石39Ar-40Ar的坪年龄277~288Ma近于一致,表明这期岩浆热事件对基底变质岩石产生了改造,使角闪石等变质矿物的Ar-Ar同位素体系发生了重置。在阿拉善变质基底中大量早二叠世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发现表明,阿拉善变质基底在古生代晚期受到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的强烈影响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8.
通安组是扬子克拉通西南缘褶皱基底的组成部分,可分为5个岩性段。本文利用凝灰质粉砂岩(样品100620-1)中碎屑锆石和侵入通安组的辉长-闪长岩脉(样品100620-1-1和样品100620-2-2)中岩浆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探讨通安组的形成时代。通安组三段中凝灰质粉砂岩的碎屑锆石有两个主要的峰值年龄,分别为1.8~1.9Ga和2.28~2.38Ga,这表明通安组三段的沉积物来自不同的物源区。该凝灰质粉砂岩中最年轻的3粒锆石的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806Ma。从侵入到通安组第三段的辉长-闪长岩的岩浆锆石中获得了1513±13Ma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样品100620-2-1)和1531±18Ma的上交点年龄(样品100620-2-2)。这些新获得的年龄数据可以限定通安组的形成时限为1.8~1.5Ga。辉长-闪长岩脉1513Ma和1531Ma的年龄数据与东川群黑山组火山凝灰岩1503±7Ma的年龄结果相似,表明侵入到通安组三段中的辉长-闪长岩脉与东川群黑山组的火山凝灰岩形成于一个岩浆旋回的同一阶段。因此,通安组三段大致相当于云南东川群的黑山组。  相似文献   
139.
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中以大型具刺疑源类为代表的真核生物群的时代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新近在豫西汝州阳坡村洛峪群洛峪口组中获得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39±13 Ma,结合熊耳群和汝阳群已获得的其他年龄数据,将这类形态复杂的真核生物群出现的时间限定在1.75—1.64 Ga,即中元古代的早期。这说明,过去一直被认为的代表进化程度较高但仅属于新元古代的一些真核生物群,其实在中元古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在更古老的地层中应有更原始的微体化石出现,从而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1.60 Ga)将成为探寻最古老真核生物祖先的重要窗口。同时,将这些在中元古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并在以后较长地史时期都存在的真核生物群用于标定地层形成时代或作为相关地层的对比标志,值得重新考虑和商榷。  相似文献   
140.
耿元生  沈其韩  任留东 《岩石学报》2010,26(7):1945-1966
华北克拉通变质基底中广泛出露岩浆成因的正片麻岩。本文将华北克拉通分为11个变质地区,对其中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的产状、岩性、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通过对这11个变质地区的对比可以看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正片麻岩具有以下特征:(1)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岩浆事件分布广泛,该期岩浆事件所形成的正片麻岩不仅在东部陆块、西部陆块广泛分布,而且在中部造山带也有广泛出露,在各变质地区该期的正片麻岩通常占变质基底总面积的70%以上;(2)该期岩浆事件主要集中在从2540Ma到2490Ma的50Ma期间。目前的年龄数据统计该期间形成的正片麻岩占2600Ma到2450Ma所形成的正片麻岩的75%;(3)该阶段形成的钠质片麻岩和钾质片麻岩在形成时间上几乎一致,在各变质地区不同成分的正片麻岩不具分带性。但钾质花岗岩在辽宁鞍山、辽西绥中、冀东秦皇岛和鲁西傲徕山分布相对集中;(4)该期岩浆事件与变质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变质事件通常较岩浆事件晚10~15Ma,在有些地区几乎同时,表明岩浆事件和变质事件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5)该期岩浆事件所产生片麻岩的εHf(t)值绝大多数为正值,表明它们是有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地壳再造的产物。综合以上特征,我们认为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广泛的岩浆事件是地幔柱底侵导致的,该期广泛的岩浆事件造就了华北克拉通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