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地质学   30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进一步查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形成时间,对主要钼矿体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5.5±1.5Ma(2σ),其MSWD值为1.4。鉴于辉钼矿呈浸染状和团块状分布于斑状花岗岩株中,并且与石英和钾长石呈共生结构关系,可以推测小东沟地区钼矿床和斑状花岗岩株的形成时间均为早白垩纪,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
甘肃南金山金矿床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金山金矿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床之一 ,矿床产于下石炭统白山组浅变质海相火山碎屑岩中。本文通过对金矿床中的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 Ar 3 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了两组数据 ,分别为 2 5 0 .6±2 .8Ma和 2 32 .7± 4.1Ma ,说明南金山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Ⅰ.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总被引:63,自引:25,他引:63  
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与板块构造成矿作用研究相比,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则明显薄弱。文章以青藏高原主碰撞带为对象,研究了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区域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并初步建立了主碰撞造山成矿模型。研究表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始于65Ma,延续至41Ma,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冈底斯主碰撞构造-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伴随陆-陆碰撞,在冈底斯带相继发育①壳源白云母花岗岩-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66-50Ma)、②+εNd花岗岩-辉长岩组合(52-47Ma)和③幔源玄武质次火山岩-辉绿岩脉组合(42Ma),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5000m)的林子宗火山岩系(65-43Ma),反映深部相继发生大陆碰撞和板片陡深俯冲(65-52Ma)→板片断离(52-42Ma)→板片低角度俯冲(〈40Ma)等重要过程。在主碰撞期,初步识别出4个重要的成矿事件:①与壳源花岗岩有关的Sn、稀有金属成矿事件,在藏东滇西形成腾冲Sn、稀有金属矿集区;②与壳/幔花岗岩有关的Cu-AuMo成矿事件,在冈底斯南缘形成长达百余公里的Cu-Au矿化带;③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剪切带型Au成矿事件,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形成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A-u矿化带;④与挤压抬升有关的Cu-Au成矿事件,形成以雄村大型铜金矿为代表的斑岩型/浅成低温复合型Cu-Au矿床。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大陆主碰撞造山区域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24.
江思宏  聂凤军 《岩石学报》2006,22(11):2719-2732
首次对北山地区的乌珠尔嘎顺、额勒根、雀儿山、黑鹰山、狼娃山、明水和石板井等花岗岩体开展了高精度~(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定,共分析了10件样品,其中有6件获得了比较可靠的~(40)Ar/~(39)Ar 同位素年龄数据,基本能够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352.3±3.8Ma、271.76±0.88Ma、286.2±3.4Ma、272.0±4.7Ma、294.1±2.9Ma 和255.2±4.1Ma;其他4件样品尽管受后期热扰动较为强烈,但是也能够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年龄信息。另外,受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本文有6件样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 Ar 丢失,其中样品 NSS01-13钾长石 Ar 丢失最为严重,不能获得可靠的年龄,其他样品发生 Ar 丢失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少量在印支期。获得的这些~(40)Ar/~(39)Ar 测年数据与已经发表的其他~(40)Ar/~(39)Ar 测年数据记录下了北山地区多期次的构造-岩浆侵入活动事件。根据这些年龄数据,可以将北山地区自海西中期以来的岩浆活动归纳为5个阶段,分别是:①330~360Ma,海西中期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②270~310Ma,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的时间同期或稍晚的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③250~270Ma,明显晚于主碰撞发生的时间,为海西晚期碰撞后花岗岩类侵入活动;④210~250Ma,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⑤169~195Ma,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其中270~310Ma 同碰撞期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分布范围最广。尽管北山地区从前寒武纪到燕山期花岗岩类均有产出,但是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海西晚期,反映了海西晚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碰撞对接的构造事件。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类可能是在统一大陆形成之后由陆内强烈活化形成的。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高精度年代学测量可以构筑本区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的精细格架,对于重塑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指导区域金属矿床的寻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沙麦岩体:正εNd(t)值的过铝质花岗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沙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是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中脉岩和围岩捕虏体较为发育,岩性组合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沙麦岩体以铝弱过饱和,富硅,全碱含量中等和低磷为特点,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大于1%,可归为过铝质 S 型花岗岩。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体富 Rb、Th、U、Ta,贫 Ba、Sr、P、Ti,Rb/Sr 比值高,K/Rb 比值低,Eu 负异常明显。在 Nd 同位素组成上,岩体 Nd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除一件样品ε_(Nd)(t)值为负值以外,普遍以具正ε_(Nd)(t)值为特点,T_(2DM)值介于275.79~1048.41Ma 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沙麦岩体形成于晚中生代后造山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中,是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及其诱发的壳-幔混合岩浆,同化中上地壳泥质围岩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6.
内蒙古中部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成矿带之一,该带的铁矿找矿与资源开发工作长期以来受到有关部门与企业的重视.据统计该带共有铁矿床(点)127处,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1处,累计获得工业储量约4亿吨(张履桥,1982).这些铁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包白线"两侧,交通甚为方便.本文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黑敖包、高腰海、合教、三合明、书记沟、杨六圪卜6个铁矿床,并指出这一地区铁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7.
内蒙古东乌旗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发现的一处中型银矿床.该矿床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北东方向120 km.自1991年原内蒙古地质矿产局109队在本区发现银矿点开始至2005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简称河南地勘一院)受内蒙古兴业集团的委托在本区完成详查工作,共发现银(金)矿脉35条.对矿区范围内5条矿体计算金属总量分别为Ag,668.69 t;Au,1102.26 kg;Cu,4892.90 t,其中银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吉林宝力格银(金)矿床特征、剖析矿床成因,对在东乌旗地区寻找相类似的工业矿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1 热水沉积硅质岩--以彭措林硅质岩为例 在西藏南部地区,彭措林硅质岩属古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它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出露于蛇绿岩序列的顶部,表现出硅质岩-火山凝灰岩-玄武岩的岩性组合.在构造背景上,地处特提斯慢速扩张的不成熟洋脊或洋盆环境,和海底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综合地质背景有利于海底热水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29.
蒙古国查干苏布尔加大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查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南蒙古构造岩浆带内, 容矿围岩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量元素高SiO2(64.69?10?2~73.42?10?2), 高Al2O3 (15.33?10?2~18.35?10?2), 贫MgO(0.13?10?2~0.56?10?2), 微量元素Sr二长花岗斑岩略低(144?10?6~175?10?6), 花岗闪长斑岩表现为高Sr(样品>300?10?6, 476?10?6~720?10?6), 二者均低Y(Y<18?10?6, 2.21?10?6~ 10.20?10?6), 低Yb(Yb<1.9?10?6, 0.30?10?6~1.48?10?6), 高Sr/Y(Sr/Y>20, 21.8~63.52), 稀土元素特征为亏损重稀土, 无明显负铕异常, (87Sr/86Sr)i=0.70154~0.70397, (143Nd/144Nd)i=0.512290~0.512600,εNd(t)为+2.4~+8.5, 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 但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又存在一定差别, 它们可能是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通过年龄测定, 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70.0±5.9)Ma, 二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65.7±3.6)Ma, 铜钼矿形成时代与二长花岗斑岩形成时代相近, 均形成于晚泥盆世。铜钼矿床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紧密共生, 矿区范围内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多被蚀变并矿化, 表明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钼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 为铜钼成矿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30.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存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体中, 整体呈平卧的柱状大矿体, 矿床蚀变发育。本文报道了该矿床赋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 阿林诺尔赋矿花岗岩侵位于229.0 ± 2.2 Ma(MSWD=1.16), 为中三叠世, 与他人测定该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227±3.1 Ma, MSWD=0.07)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表明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体的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 成岩成矿的年龄也与该区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消减作用处于同一时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 岩体具有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特征, 富集Rb、Ba、Th以及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Nb、Ta以及Ti等高场强元素, 具有Climax型斑岩钼矿的特征, 其形成过程可能与俯冲板块上方地壳伸展作用过程中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有明显的联系。阿林诺尔钼矿赋矿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是蒙古?鄂霍次克残余洋盆向两侧大陆俯冲构造体制下地壳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