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地质学   30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和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2‰~8.6‰,具有混源硫特征。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高温和中-低温两个阶段。17件矿石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153~18.431,15.370~15.602和37.653~38.213,其平均值分别为18.271、15.464和37.873;3件围岩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18.293,15.470~15.484和37.874~37.909,平均值分别为18.288、15.477和37.893。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矿物质分别来自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和印支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312.
北山地区花岗岩类成因的Nd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思宏  聂凤军 《地质学报》2006,80(6):826-842
北山地区地处中亚造山带的中东部,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但是长期以来,对该区花岗岩缺少系统的 Nd同位素研究。本文在以往工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Nd同位素分析,发现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εNd(t)值变化于 -16.39-+7.85,不少花岗岩类具正εNd(t)值,说明本区与中亚造山带上其他地区一样,在显生宙存在大规模的地壳生长。与新疆北部、内蒙占东部和大兴安岭地区相比,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εNd(t)值具有更大的变化范围,也更偏负值,这可能与该区产出有大量的前寒武纪变质岩有关。  相似文献   
313.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识别出来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这类金矿床常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克拉通边缘环境中产出,与已知的W/Sn岩浆省叠加。它们具特征性的Au+Bi+W+Te+Sb+As等亲石元素金属组合,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中等还原的分异Ⅰ型侵入岩密切相关,随就位深度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矿化特征。形成于地壳浅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岩株、岩墙或岩床有关,金矿化大多数以浅成低温脉、网状脉或角砾岩筒产出;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深成侵入岩体有关,金矿化以席状脉、云英岩或浸染状块体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类型随着成矿深度的不同而显示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于较浅部环境中的金矿床一般包括高温(〉350C)、不混溶的盐水(〉30%NaCleq)和低盐度(〈5%NaCleq)含CO2液相包裹体;而形成于较深部环境中的金矿床含有大量低盐度含CO2液相(〈10%NaCleq)包裹体,有些矿床晚阶段流体含有中高盐度(10%~40%NaCleq)的盐水。含CO2流体无论在挥发份的出溶过程中还是在金属迁移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在中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中国东部金矿省和钨/锡成矿省的叠加部位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