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深水异地鲕粒灰岩可从宏观特征、微观特征、粒度特征及沉积构造等方面进行识别。通过宁夏中宁县狼嘴子地区香山群徐家圈组中部发育的鲕粒灰岩的野外露头剖面和室内薄片观察,对鲕粒灰岩的宏观及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对颗粒粒径的统计和对比分析表明,鲕粒与假鲕、正常鲕与表皮鲕分别来自不同环境,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重力流搬运的特征。结合沉积背景认为,此种鲕粒灰岩应为深水异地沉积成因,鲕粒可能来自同时期的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碳酸盐台地,由重力流搬运至深水。  相似文献   
92.
广西田林地区中三叠统发育一套巨厚的浊流沉积。本文以实测剖面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岩相及相组合类型进行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出6种岩相类型,各种岩相构成3种主要的岩相组合类型:相组合1以砂质碎屑流沉积占主导地位,代表了近端水道沉积;相组合2以典型的浊流沉积为主,代表了远端水道沉积;相组合3以远源浊流沉积为主,代表了水道近端朵体沉积。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物源及区域浊流相分布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中三叠统深水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3.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进雄  何幼斌 《地质论评》2010,56(5):629-637
眼球状石灰岩是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一种具特殊构造的碳酸盐岩,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对眼球状石灰岩的野外宏观特征、镜下微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眼球"与"眼皮"宏观及微观特征差异明显,"眼球"颜色较浅,为较纯净的石灰岩,不显层理,生屑以藻类、腕足类、有孔虫和■类等为主,"眼皮"的颜色较深,泥质较"眼球"高,多数为含泥石灰岩,略显波状,生屑以介壳类为主,缺乏藻类,定向排列,且成岩作用相对较强烈;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眼球"与"眼皮"为相似成岩环境的产物;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眼球"为富氧沉积,"眼皮"为缺氧沉积;遗迹化石也表明"眼皮"为缺氧沉积。综合分析,提出"眼皮"可能为上升流作用的产物,眼球状石灰岩是受上升流作用的影响,由沉积和差异压实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
首次提出在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发育风暴岩沉积。根据岩心观察及分析,发现两处风暴岩沉积分别发育于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中。本区风暴岩沉积中发育以下相互伴生而具有指相作用的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包括:渠模、截切、风暴形成的冲刷面;层理构造包括:块状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浪成砂纹交错层理5种层理构造;以及生物逃逸迹及同生变形构造。本区风暴岩理想的垂向沉积序列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自下而上为:SA,递变层理段;SB,平行层理段;SC,风暴浪振荡作用段;SD,波状层理段;SE,泥岩段。本次风暴沉积的发现,将有助于对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地层沉积时期滨浅湖范围的界定,增加了新的沉积相类型,为岩石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依据;此外,也为寻找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和生油层提供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95.
以江苏省扬中县丰裕镇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是否具有分形结构进行了统计分形分析,不仅揭示了土地类型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探讨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分维的意义,而且还进一步探讨了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96.
南海莺歌海盆地东方X气田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发育浅海海底扇沉积,沉积类型特殊,砂体连通性复杂,对储层构型的研究较为薄弱,影响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地震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成果等资料,对东方X气田中新统黄流组一段Ⅱb气组海底扇构型单元及砂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海底扇主要发育中扇亚相的水道沉积、堤岸沉积、席状砂和扇缘砂; Ⅱb气组以水道沉积及席状砂为主,2期水道沉积以充填沉积作用为主,整体呈NW-SE向展布;储集层内部砂体有层状充填、垂向切叠及侧向切叠3种叠置样式; 储层构型主控因素包括物源供给、地形坡度及重力流能量。  相似文献   
97.
日本海富山深海水道堤坝大型泥波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深海调查和研究,特别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项目(ODP)的实施,在现代深海海底发现了大型波状沉积体,多数为泥质、含粉砂质泥,少数为砂质,这些波状沉积体被统称为沉积物波.沉积物波可以发育在陆坡到深海平原的任何位置,面积从几平方千米至数十万平方千米,波长为1~15km,波高为5~100m.地震剖面中沉积物波横向上具有波状叠覆特征,纵向上常常呈现波状上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