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健步虎潜丸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服用健步虎潜丸治疗,对照组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0d。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3%,对照组为76.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步虎潜丸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2.
张淑霞  吴慧琳  周俊  高颖  蒋鋆  肖文 《湖泊科学》2017,29(4):804-810
水鸟在物种或群落水平上可以对湿地营养状态有所响应,预警生态系统有害的改变.以大型淡水湖泊洱海为例,基于2015年2月沿岸17个观察点的冬季水鸟调查与水质同步监测,研究小(Podiceps ruficollis)、白骨顶(Fulica atra)和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密度对沿岸水体中总磷和总氮浓度的响应关系.结果发现白骨顶和小密度均与总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也均与总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黑水鸡密度与总氮和总磷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水鸟可以在物种水平上对洱海湖滨带水中营养物质变化有所响应,也强调了根据具体指示物种的生态学习性选择水鸟指示物种尤为重要.白骨顶和小在更大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水质指示作用有待于更多湖泊或水库水体的长期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3.
中亚造山带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大陆动力学和成矿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文章简要概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亚造山带研究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20世纪50~70年代是中亚造山带研究的奠基时期,各地质研究学派理论相继运用于解释中亚地区的地质演化.改革开放初期,李春昱先生等开创性地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析北疆及兴蒙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出了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中朝-塔里木三大板块俯冲-碰撞的认识,并提出了索伦山至延边缝合线的观点. 20世纪90年代,中亚造山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前苏联学者提出了多陆块碰撞模型;土耳其学者提出了单一岛弧增生模型,指出中亚造山带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碰撞造山带.中国学者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蛇绿岩、高压变质岩等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研究,划分了主要缝合带. 1999年,"中亚成矿域"概念被提出,并与环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称全球三大成矿域.进入21世纪,鉴于中亚在大陆增生理论和成矿机制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中亚造山带研究成为国际学术前沿.中国在中亚地区布局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催生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包括微陆块属性、蛇绿岩时代和构造背景、岩浆弧性质、增生楔识别和解剖、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作用、洋中脊俯冲、地幔柱与板块相互作用、多岛海构造古地理与复式增生造山时空格架、大陆增生、增生成矿、构造叠加改造等.这些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展望未来,中亚造山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1)古亚洲洋早期演化历史及起始俯冲机制;(2)古亚洲洋外部造山带(Extroversion)的增生机制;(3)古亚洲洋地幔属性及其时空分布;(4)古亚洲洋与特提斯洋相互作用过程;(5)显生宙大陆增生机制及其全球对比;(6)中亚成矿域增生成矿机制;(7)大陆改造机制.  相似文献   
24.
鲁西地区馒头组下部滑塌堆积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地台馒头组以干热气候条件下的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组成,角度不整合于太古宙泰山群之上。济南仲宫镇的馒头组底部,为厚度约 4m的滑塌堆积。岩块由灰岩和细碎屑岩组成,基质为粉砂岩。岩块内部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基质中的斜层理表明,寒武纪华北地台曾存在古斜坡和构造隆升作用是诱发成岩作用过程中滑塌堆积形成的重要机制。馒头组中滑塌堆积的发现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台古生代古地貌、沉积环境以及古潜山的形成和演化,从而为华北地台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和古潜山的研究以及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馒头组是华北地台盖层的重要组成之一,以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前人研究认为馒头组是滨海沼泽相、潮坪—泻湖相和沿岸滩坝相沉积组合。我们首次在济南和新泰地区馒头组中发现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组合,表明华北地台早寒武世沉积组合形成于深海半深海浅海中,曾存在古斜坡和构造隆升作用。详细研究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的基本地质特征,不仅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台古生代古地貌特征以及古潜山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渤海湾盆地中古潜山成因以及潜山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官房钨矿位于滇东南薄竹山岩体西南缘,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部位,为一大型接触交代型白钨矿床。为
揭示该矿床成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大理岩型矿石以及矽卡岩型矿石进行了稀土
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花岗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岩特征,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矿石与花岗岩均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Sr,矿区花岗岩W 含量是区内同类岩石的1.1~7.6倍,这为矿床形
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矿石与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明显的相似性,均表现为稀土元素总量高、较为明显的Eu负异常、不
明显的Ce异常以及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进一步表明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27.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西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三叠纪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多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总体上呈NW向展布,受区域NW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酸性侵入体及碳酸盐脉有关,矿床产于斑岩体内及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及碳酸盐脉型。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主要形成于248~220Ma,而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主要形成于226~210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和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28.
天山-准噶尔地区地震层析成像与壳幔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西天山两条天然地震剖面的远震P波与近震P波走时资料以及2001-2007年新疆地方台网的近震走时资料分析,获得了天山-准噶尔地区的三维地震层析图像.层析反演使用的台站数140个,地震事件1132个,P波走时数24904条.检测板试验结果指出,东西天山剖面、天山轴部和东准噶尔地区P波速度扰动恢复能力相对高.纵波波...  相似文献   
29.
从阿尔泰地区花岗岩、沉积岩及片麻岩中分选出来的岩浆成因锆石年龄介于280~2800Ma,记录了该区长期的岩浆活动历史.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数据在420Ma左右出现剧烈的突变,显示~420Ma以前岩浆主要来自于古老物质和新生物质的混合,而在420Ma以后则以新生物质熔融为其主要生成方式.这可能暗示着幔源熔体的急剧加入导致该区岩石圈成分在约420Ma被彻底的改造.我们尝试用洋中脊俯冲来解释这一巨大变化,此构造模式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这一时期形成的大量的来自于新生物质的花岗岩,成分复杂的基性岩以及埃达克-高镁安山岩-玻安岩-富铌玄武岩等岩石组合,而且可以解释同期的高温低压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0.
从亚洲大陆块体拼贴过程看大陆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肖文交  杨振宇 《地质论评》2000,46(3):270-275
本文就亚洲大陆喜马拉雅造山带和大别-苏鲁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进行详细评述,并据大地构造学和古地磁学最新研究成果讨论并总结大陆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模式,即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演化可能涉及以下5个连续的过程: 碰撞旋转拼合陆内挤压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