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首先介绍了POS系统定位原理和精密单点定位的原理、数学模型,然后结合湖南某区六架次直升机航摄获得的惯导轨迹数据,对精密单点定位与多基站事后差分解算结果进行比较及定位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精密单点定位相对于多基站事后差分定位在水平方向、高程方向可分别达到10 cm左右的相对精度。可为困难地区无基站航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2.
胡伟  王辉  姚琛  郝冬雪  史旦达 《岩土力学》2023,(6):1811-1825
水平矩形锚板竖向拉拔属于典型的三维问题,但极限状态下锚周土体滑动面形态受锚板长宽比、埋深比两个变量共同影响,表征难度大。结合ABAQUS软件三维数值模拟和二维滑动面分析结果,三维滑动面在其埋深范围内任一水平剖面上的几何形态可用4段分别与锚板长边、短边平行且相等的直线段以及4段1/4圆弧线组成的闭合图形描述;直线段与对应锚边的水平距离由长边中心竖向对称面内的滑动面决定,该二维滑动面形态仅取决于埋深比,可使用对数螺旋线形态函数进行表征。构建出了水平矩形锚板竖向拉拔承载三维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存在的4种工况。结合模型的分解与合并开展隔离体的力学极限平衡分析,推导建立了水平矩形锚板竖向拉拔承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在长宽比和埋深比全域范围内使用。通过与5个试验案例,3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法在各种密实状态砂土地基中均表现最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3.
周国锋  沈继成  胡伟 《测绘科学》2011,36(2):165-168
本文在探讨模型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三大部件设计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模型库中各模型的存储、调用、管理和维护机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模型字典库与文件库相结合的混合管理方式来对模型进行统一组织和存储;由空间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以及人机交互子系统三个部件所组成的两两相互作用的三角式网络结构。结果表明:软件系统模型及数据组织恰当,软件结构和功能设置合理,能有效地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的6 h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云顶亮温资料,对2009年7月26日陕西中部的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形成与低层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卫星云图上β中尺度对流系统等密切相关。深厚、稳定的低涡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及位势不稳定特征为暴雨区强烈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5.
本区岩溶组合形态分为垄岗谷地中山、垄脊槽谷低—中山、岩溶峡谷中山、溶丘谷地低山四种类型。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卷洞河流域、包鸾河流域、乌江干流、长江干流。岩溶发育分布特征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岩性组合是其物质基础: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混合震源采集技术在海洋勘探中发展迅速,由于其高效的采集方式,以及能够获取高质量的地震数据而受到青睐。对混合震源数据进行有效的混采分离是混合震源采集技术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年来发展火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并根据地震资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数据驱动混采分离方法。通过制作的两万余个样本的混采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得混采分离模型,通过测试集的试验以及与常规混采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CNN混采分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且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07.
金沙江某水电站引水洞出口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某水电站引水洞出口边坡为千枚岩类软岩边坡,其地质条件复杂、结构面发育。由于边坡特殊的岩体结构及其重要性,其稳定发展趋势便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建立边坡地质模型,并采用3D-FLAC模拟边坡-洞室组合开挖后的应力、变形分布特征及破坏区范围。结果表明,洞室开挖主要影响6倍洞径范围内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但边坡开挖会使得坡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受拉区域,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另外,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表明,天然状态下,边坡开挖后局部岩体稳定性较差,存在块体失稳的可能,但整体稳定性较好;暴雨、地震条件下,边坡稳定性较差,边坡顶部岩土体有沿结晶灰岩与千枚岩的地层分界面发生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8.
概述了“96121”天气实况电话查询系统的组建和设计方法。其中包括系统结构、功能、语音合成,程序编辑的基本思路以及传输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松辽盆地红岗西二区泉四段砂层组分层对比,共划分4个砂层组,并依据钻井、测井资料,通过全面的小层对比,总结出标准层附近的等高程、河道叠置砂体细分、下切砂体细分、相变细分等4种小层对比模式,采用以标志层为基准的旋回-厚度对比技术划分为13个小层。  相似文献   
110.
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挤密桩挤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挤密桩挤土过程视作沿桩长不变的一系列点位形成的球形孔扩张过程,把扩张过程中的桩周土体分为3个区域:流动破坏区、塑性变形区、弹性变形区。应用圆孔扩张理论,结合修正剑桥模型推导出了球孔扩张引起的土体应力、位移分布解析解。结果表明,挤密桩塑性区半径为桩半径的2.92倍,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其结果可为挤密桩挤土效应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