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月21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通过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评审。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纲认为,《规划》内容比较全面,思路比较清晰,主导思想、工作任务明确。同时对规划提出了进一步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2.
随着人类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月球与深空探测已成为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和新战场。在多类型深空探测任务的驱动下,测绘遥感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深空探测的各类任务,对地外天体环绕遥感测图、着陆导航遥感避障、巡视环境感知与视觉导航定位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需求,对深空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包括地外天体海量全球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全球控制网精化、月球南极精细三维形貌测绘、多传感器融合的着陆导航避障和巡视环境感知与定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山结合部中新生界沉积巨厚,新生代变形强烈,是研究新盆山耦合的理想场所,也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找矿的远景区段。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和野外观测分析基础上,根据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将准噶尔盆地南缘划分为博格达山前和西部断褶带两个构造分区,博格达山前以强烈的逆冲推覆为特征,发育多条活动的逆冲推覆断裂; 乌鲁木齐以西至乌苏南的西部断褶带则发育三-四排的褶皱-逆冲断裂构造带。对采自博格达山前逆冲推覆断裂带内的方解石和断层泥,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手段,推测博格达山前的富康-吉木萨尔断裂带和北三台断裂带分别在0.7~1Ma和0.25Ma期间,经历了一期重要的逆冲推覆作用。结合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的展布规律及其成矿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西部断褶带的第一排构造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而博格达山前由于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而相对成矿不利,为此提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优先权”的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指出了区域找矿的优选区段。  相似文献   
54.
城市形态演化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时空动态过程,认识、理解和模拟此变化过程,有助于探索城市扩展的机理。地理元胞自动机(CA)因其较强的复杂系统模拟和预测能力,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形态的演变研究。CA"自下而上"的结构特性,与粒子群智能(PSO)由底层单元交互而呈现系统全局的自组织性,本质上是一致的。本研究将两者结合,以模拟结果和真实形态的差异最小化为基础,利用粒子群智能,以快速随机搜索的方式,获取CA参数的优化组合和模型结构,从而建立了一种粒子群智能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PSO-CA)。以上海市嘉定区为案例,通过较长时段的历史数据对PSO-CA模型进行校正,成功模拟了该区域1989-2006年的城市形态演化过程,并进行了2010年发展预测。与传统地理CA模型比较,PSO-CA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55.
尤丽  刘才  钟佳  李才  吴仕玖  代龙 《地球科学》2017,42(9):1531-1540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西区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海底扇是当前天然气勘探重点领域,通过研究其岩石类型、轻/重矿物与地球化学特征,判断沉积源区性质,为储层评价及预测提供地质基础.结果表明: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发育粉、中-粗砂岩,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重矿物组合表现为磁铁矿+锆石+电气石+白钛矿;由于发育高铁镁质矿物及粘土矿物,泥岩较砂岩SiO2含量明显低,Fe2O3、MgO、CaO、K2O含量与稀土总量偏高.说明源区富石英、贫钾长石且含有大量粘土矿物,主要为石英质沉积源区,局部为中性火成岩源区,且经历了低-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是再循环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56.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九段沙岸线提取及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集成了非监督分类、地图综合、离散地物去除和岸线追踪等技术的shoreline-Extractor软件,解译上海市九段沙自然保护区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岸线信息;对解译的目标岸线分别进行空间分辨率为30 m,90 m,150 m,210 m和270 m的重采样,计算其分维数,并进行岸线长度、沙洲面积和分形特征的分析,进而对九段沙岸线变迁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时间推移,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3个沙洲淤长的部位并不一致,其中上沙北部区域、中沙东北和西南区域、下沙东北和西南区域淤长较为明显;岸线长度与沙洲面积的变化区域几乎一致,即上沙增长较快、下沙次之、中沙缓慢;九段沙岸线具有显著的分形性质,整体分维数呈增加态势,其中上沙和中沙的分维数小于整体分维数,而下沙的分维数大于整体分维数。  相似文献   
57.
对张家界市1957-2003年的强降水资料(日雨量50.0~99.9mm和日雨量≥100.0mm)从时空分布特点和强降水出现频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历年共发生区域性暴雨102日次,区域性大暴雨及特大暴雨23日次;共出现暴雨485站次,桑植最多,慈利次之,永定最少,1980年出现暴雨次数最多(21站次);共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104站次,慈利最多,永定次之,桑植最少,2003年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次数最多(9站次);2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暴雨出现时段,暴雨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61站次),旬际分布图近似成正态分布,以6月下旬为中心,两端逐渐下降;5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出现时间,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20站次);6月中旬到7月是张家界强降水频发期,夜间(20~08时)出现暴雨概率明显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58.
安徽省沿江地区(铜陵、池州、安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较发育,无论是开展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还是监测预警,都必须研究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掌握岩溶塌陷区盖层工程地质特征、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以及盖层-岩溶组合关系。文章以安徽省沿江地区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收集和总结区内大量岩溶塌陷调查、勘查及监测资料,野外调查典型岩溶塌陷区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岩溶塌陷区盖层工程地质特征、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并进行概化处理,建立了岩溶塌陷的盖层-岩溶组合地质模型。研究表明:区内典型岩溶塌陷区的组合主要有7种类型,最易产生岩溶塌陷的组合为“第四系盖层为粉质黏土-砂砾卵石双层结构,下伏基岩岩溶发育中等以上”;岩溶塌陷致塌机理主要为潜蚀致塌,其次为真空吸蚀致塌、振动致塌。   相似文献   
59.
环境问题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出现的另类事物。起初,人类挖空心思发展的本意是想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但在发展过程中,却被其"副产品"--各种环境问题重重地"闪"了一下腰。这一"闪"不要紧,人类自此就像"魔鬼附了身",水污染、矿山环境、荒漠化、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怎么也挥之不去,哪一样都深重地影响甚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