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研究了大尹格庄金矿床和金青顶金矿床的花岗质围岩及其恂变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等特征,结果表明郭家店花岗岩和金青顶花岗岩Nb,Ta,P,Ti相对亏损,εNd(t)值为-11.9-14.5,为前寒武纪地壳岩石熔融的产物,大尹格庄围岩蚀变较强,主要为沿断裂带发育的绢英岩化及深部的钾长石化,金青顶蚀变较弱,在绢英岩化和绢云母化蚀变过程中,两矿床Na2O和REE降低Au,Ag升高,金青顶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热液带入的组分均为Au,Ag,As,Co,Cu,K2O等,在大尹格庄带入组分还包括Pb,Zn,Fe,SiO2。似伟晶状钾长石化均使两矿区K2O显著升高,Au和Ag略有程式高,其余组分降低,尤其轻稀土降低显著,引起大尹格庄矿床围岩发生绢英岩化和假伟晶状钾长石化的初始流体δ^18O值下限分别为3.3‰和4.4‰,以岩浆热液占主导;引起金青顶矿床围岩发生似伟晶状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的初始流体的δ^18O值下限分别为2.1‰和1.2‰,也以岩浆热液为主,但不排除有大气降水参与。  相似文献   
52.
胶东金矿区矿田体系产出的脉岩是一套富含碳酸盐矿物相的中基性-中酸性脉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煌斑岩、安山玢岩类。对部分矿田体系产出脉岩的碳酸盐(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及全岩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该套脉岩的δ18OSMOW,方解石、δ13CPDB,方解石和δ  相似文献   
53.
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UHPMB)的岚山头含蓝晶石榴辉岩发现柯石英包体,这使蓝晶石的稳定域延伸至2.4GPa之上。作为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是在印支期,当初始欧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作用过程中黄海地体向胶东—苏东北地体强烈挤压引发的A-型俯仲的产物。该带是由3~4个向东突出的弧形构造所组成,如威海(NW走向)—荣城(SN走向)青岛—五莲(NE走向)弧等;而岚山头榴辉岩正处于日照—赣榆弧的顶部。苏—鲁榴辉岩带延长约  相似文献   
54.
55.
56.
区域成矿规律对华南大地构造属性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受奚  徐金芳 《中国地质》2008,35(6):1045-1053
关于华南大地构造属性,长期存在古陆或克拉通与地槽褶皱带或造山带两种观点。根据华南很少出露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广泛发育1.0Ga以后的巨厚地槽相沉积物,经历了1.0Ga以后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发育多期次花岗岩类等事实,笔者认为华南是造山带,而非古陆。考虑到世界著名地台或古陆均不产钨矿,而华南是世界最重要的钨矿省,本文通过分析钨等元素成矿地球化学原理,结合介绍华南含钨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及其形成构造背景,从区域成矿规律角度论证了华南是造山带。  相似文献   
57.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中金矿带的剥蚀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樱  周顺之  胡受奚 《矿床地质》1998,17(Z2):291-294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主要处于挤压上升的状态,产于其中的康山-元岭-红庄-南坪-潭头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带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据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各金矿床本身的特征指示,马超营断裂带由东向西挤压上升幅度加大,金矿带剥蚀程度自东至西总体是增强的:东部金矿遭受一定程庋剥蚀,甚至部分矿体仅残留尾晕,但深部有主要矿体存在,且原生矿床上部发育氧化带和次生富集作用;西部金矿剥蚀较强,出露了主要的原生矿体,甚至形成于深部钾化带中的矿体。  相似文献   
58.
华南两个成因系列花岗岩及其成矿特征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关于华南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划分问题讨论已久。最早,翁文灏先生在1920年发表的《中国矿产区域论》中,已将和钨锡矿床有关的南岭花岗岩和与铜铁矿床有关的长江中下游的花岗闪长岩划为二类;1935年孟宪民先生在研究香花岭钨锡矿床的论文中,也持同样看法;1936年谢家荣先生在《中国之矿产时代及矿产区域》一文中进而将两类花岗岩命名为香港式和  相似文献   
59.
自S.P.Ogryzlo(1935)对Au—Cl,Au—S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来,许多人对金的迁移形式分别从地质上、实验上和计算模拟上作了探索;结果表明,金在成矿溶液中主要以Cl~-或S~(2-)(HS~-)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关于金的沉淀,地质研究者也分别提出了还原作用、吸附作用、机械混入作用以及电化学作用等沉淀机理;但对从迁移到沉淀,或集中成矿这一完整过程的研究,则常忽视。世界性的黄金热为金矿研究提供了大量地质资料,使我们有可能把金的迁移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克拉通地质学特点出发,阐明并提出克拉通本身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一个联合地体,由各种不同的地体拼贴而成,拼贴的方式从沿边界断层的走滑、倾滑或以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为代表性特征。本文还论述了导致地体构造形成和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演化早期内部存在的处于非线性混沌态的湍流状热对流体,这种局部化、分散多样化的古对流体的运动造成了大量地体的拼贴,因此在克拉通区进行金矿研究中有了这种新的构造观对成矿预测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