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质学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吴浩  李才  胡培远  范建军  张红雨  李娇 《地质通报》2013,32(7):1014-1026
对塔色普勒地区新发现的去申拉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年龄研究。根据主量元素特征,将区内火山岩划分为富镁安山岩、英安岩和高分异流纹岩3种类型。富镁安山岩具有较高的MgO含量和Mg#值,是俯冲板片熔体与地幔楔相互作用的产物;英安岩与高分异流纹岩具有同源岩浆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Pb,亏损Nb、Ta、Ti、Sr等元素,并具有较高的Rb/Sr值,可能是地壳部分熔融经历了不同分异作用形成的。对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103Ma±1Ma和107Ma±1Ma的年龄值,显示区内去申拉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研究认为,区内去申拉组火山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早白垩世晚期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过程中发生的板片断离,塔色普勒地区班公湖-怒江洋的陆-陆碰撞时间在107Ma左右。  相似文献   
42.
本松错岩基是羌塘中部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复合岩基,面积超过1800km2,由石炭纪、三叠纪和侏罗纪3个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岩体组成,记录了羌塘中部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是研究羌塘盆地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蜈蚣山花岗岩位于本松错复合岩基北部,前人认为其时代为侏罗纪,但是近期在蜈蚣山地区侏罗纪花岗岩中发现有少量印支期花岗岩出露,岩性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和二长花岗岩,可能为侏罗纪花岗岩的捕虏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与区域内其它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类似,共同构成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同碰撞—后碰撞岩浆弧。此外还对花岗片麻岩片麻理中的黑云母做了40Ar-39Ar测年,获得了175.8Ma±1.1Ma的定年结果,与其围岩侏罗纪花岗岩年龄相近,推测花岗片麻岩是印支期花岗岩受后期侵入的侏罗纪岩浆改造后的产物,本松错复合岩基应当是中酸性岩浆岩多期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和Hf同位素成分。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25.1±2.4)Ma,与该地区的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时代一致。样品中锆石的εHf(t)值为-9.8~-17.6,地壳Hf模式年龄为1 874~2 372Ma,表明花岗闪长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该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板块消减的火山弧构造环境,与羌塘地区古特提斯洋的晚三叠世俯冲消减有关。  相似文献   
44.
藏北羌塘盆地望湖岭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作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闭合最重要的沉积学证据已被广泛认知,但是望湖岭组中流纹岩的岩石成因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流纹岩高硅、富碱、富铝,属钙碱性过铝质流纹岩;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REE/HREE=6.39~7.72,具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和K,亏损Ba、Ta、Nb、Sr,强烈亏损P和Ti,具有后碰撞火山岩的特点。综合区域地质资料,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于晚三叠世碰撞拼合,初步认为该流纹岩可能是岩石圈碰撞加厚之后减压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的应力松弛阶段。  相似文献   
45.
胡培远  李才  杨韩涛  张海波  于红 《地质通报》2010,29(12):1825-1832
藏北羌塘果干加年山的东部出露有一处花岗岩岩体,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岩脉,侵入晚三叠世望湖岭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展金岩群之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210.3Ma±2.6Ma),略晚于区域上高压变质带的变质峰期年龄和望湖岭组底部流纹岩的年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该花岗岩岩体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是岩石圈碰撞加厚之后减压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说明在210Ma左右果干加年山地区的构造环境开始由碰撞阶段向板内阶段转化,进入了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