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龙泉金矿研究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原生气体的含量和变化,可以作为金矿找矿、评价的微观地质依据。流体包裹体是成矿流体的代表,能反映金矿的形成环境及流体性质;可将均一温度和盐度作为远景评价的指标;原生气体是成矿流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组分及含量,可以反映成矿流体的来源,同时,也是远景评价的重要参数;该区流体包裹体中CH4,CO2,O2,H2及H2O是金矿化的重要指示性原生气体。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1958年5月下旬至7月初北半球的对流层顶图,分析这段时期内大气的结构,以及副热带急流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得到以下一些事实:(1)在初夏大气的三折结构也是很清楚的。对流层顶图在夏季仍可以作为分析对流层上部环流情况的一个工具。(2)在这段时期内,副热带急流在全球范围一般有6—7个波,波动振幅和波数呈有规律的循环变化,一循环约15天左右。(3)副热带急流的平均纬度在这段时期内有了显著的季节性北移,北移不是逐渐的而是集中在6月初和6月底副热带急流波动振幅加大的时候。(4)200毫巴上副热带高压轴线的北移与副热带急流的北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3.
曾通刚  赵媛 《地理研究》2019,38(6):1497-1511
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从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维度构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重心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4—201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空间格局、错位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4—2016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整体快速增长,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区域失衡特征不容忽视。东部地区整体水平高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并伴有“西部崛起,中部及东北地区塌陷”特征。东部地区呈现“两极化”现象。② 中国老龄事业基本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空间分布由西南-东北辐射递减模式转变为显著的“中部塌陷”式,形成一条由北向南的低值集聚带,纵贯中国中部,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错位关系。③ 负向错位区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正向错位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长城以北等地区。空间错位强度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④ 老龄事业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和行政导向及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异对其产生正向影响。市场经济规模扩大和人口老龄化未对老龄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与理论预期不符。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倒逼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4.
为促进隰县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城南乡、龙泉镇和黄土镇等共3个乡(镇)布局和规划进行协调,主要是对现行规划安排的部分允许建设区内部、以及允许建设区与有条件建设区在空间布局上进行的适当调整,其调整不影响所在乡(镇)规划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的规模、以及建设用地总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调整后全县及所涉3个乡(镇)的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指标(规模)均保持不变;同时,调整后新增建设占耕地还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65.
在不动产测绘业务中,无论是房产预测绘还是实测绘,内业过程中都需要基于建筑单体的CAD电子图纸来获取墙体中线.传统的做法是利用AutoCAD软件的标注功能来逐边画取,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画取的边线精度较高,但效率低下,占据了房产测绘内业的大部分工作量.为提高房产测绘内业的作业效率,本文采用二值化、骨骼化等算法,基于OpenCV和ArcGIS Engine技术,实现了CAD墙体中线的自动提取,对不动产测绘内业的作业流程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在不动产测绘内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水资源是影响榆林废弃矿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污泥丙烯酸吸水树脂的保水特性有利于矿区植被恢复.通过试验方法研究污泥丙烯酸吸水树脂的性能及其对植物栽植的土壤含水率、植物株高、植物成活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复垦土壤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丙烯酸吸水树脂最大的吸水倍率为763.4 g/g;添加保水剂后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67.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依据2006年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精神,参考前人有关生态环境评价框架和指标组合研究,建立了适合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特点的区域适应能力评价模型(PSR-RAD),并对模型的构建思想、参数意义和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提供参考。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实际情况,PSRRAD模型将第四纪地质地貌与现代生态环境研究整合,提出第四纪地质脆弱指数概念,在生态环境胁迫分析中,提出衡量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环境胁迫程度的地农牧业生产量指数的概念,使生态环境先天与后天胁迫因子、自然与人文因子得以客观体现,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均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68.
镇赉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与GIS进行吉林省镇赉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生态适宜性评价, 通过分析二者差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方向及对策, 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镇赉县宜林地和宜牧地的利用现状主要是盐碱地, 其次为耕地, 很少用于林地与草地; 宜农地和宜农、林、牧地利用格局单一, 耕林草比例不合理;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为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与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分析, 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农林复合、林草复合及开发水田等3种, 农、林、牧用地比例接近3∶1∶1, 空间格局交替安排。  相似文献   
69.
呼伦贝尔地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驰  姜琦刚  李远华  邢宇 《世界地质》2010,29(1):160-167
呼伦贝尔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原和畜牧基地, 随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笔者应用RS和GIS技术, 以1970 年MSS、2000 年ETM和 2007年CBERS数据为数据源, 主要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 并辅助野外调查验证, 获得三期解译数据, 并利用空间分析、网格剖分方法, 对呼伦贝尔地区荒漠化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近40年来,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不断增加, 1970 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08.76 km2 , 2000年为7 539.52 km2 , 2007年增加到7 852.12 km2 , 共增加面积443.36 km2。1970-2000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134.09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53.35 km2 ; 2000- 2007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41.71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172.8 km2。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