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382.
383.
基于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LandsatTM影像及夜间灯光数据,设计了集成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和多源遥感数据估算亚像元级不透水地表盖度的技术方案,采取适用于典型温带半干旱地区的ISP(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 )提取方法,提取2001年和2011年北京城区不透水地表盖度,并将不透水地表盖度分为3类,ISP为10%~60%的区域为低密度区,60%~80%的区域为中密度区,大于80%的区域为高密度区。同时采用单窗算法反演2001年和2011年地表温度,对2001-2011年北京六环以内城区不同环路区域ISP发展趋势,以及其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城区的不透水地表盖度变化主要集中在低密度区域,与之相比,中密度区域和高密度区域不透水地表盖度变化不大。2001-2011年来北京五环以内区域由于城建区较多,整体不透水地表变化并不明显,主要变化区域集中在五环至六环以内区域,其中低密度区增长明显,中密度区和高密度区主要增长集中在东部,可以看出,近年来五环至六环以内区域发展迅速,城建区范围不断扩大。(2)相较于2001年,2011年北京市中心地表温度明显上升,高温区聚集程度更为明显。其中四环以内地表温度与周边区域地表温度相比,温差明显增大。(3)通过对比2001年和2011年各密度区平均地表温度发现,相较于2001年,2011年北京市六环以内城区各密度区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更大,城市热岛效应更为明显。(4)2001年和2011年北京城区各环路区域内不透水地表盖度与地表温度均呈正相关。四环至六环区域,地表温度随不透水地表盖度变化的趋势相近。ISP在10%~20%的区域,地表温度随不透水地表盖度增高而上升的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ISP大于20%的区域地表温度上升速率下降,且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84.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雅.西藏南部地区完成了6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研究.通过这6条剖面的电性结构成像,讨论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特点;发现西藏南部沿东西方向超出1000km范围,较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这高导层并不完全是连续的,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高导层变薄、变浅、电阻率升高.讨论了藏南岩石圈的流变性问题,认为藏南中、下地壳具有良导电性,可以证明西藏巨厚的地壳中确实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甚至可能是“流变”的;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与藏南大地电磁资料相适应的地壳部分熔融百分比应能达到5%~14%;对于地壳中的细晶岩来说,在这个熔融百分比下引起黏度的降低量有可能达到引起地壳“流变性”的要求:但对于花岗岩来说,也许不足以引起地壳产生“流变”.  相似文献   
385.
分形滤波(S-A)技术能够有效地揭示地球物理场的空间相关性,对背景场以及异常场进行分解。应用分形滤波(S-A)技术分解内蒙古某银矿区地面高精度磁测异常,结果表明:对研究区高精度磁异常进行了有效分解,获得了研究区背景场以及异常场特征,并剖析所获得的异常场,分解异常8处,并据此结合地质情况提出研究区的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386.
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向地质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地质科学不仅要面向矿产资源开发,而且要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规划、安全处置有害废弃物、环境保护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服务.  相似文献   
387.
我国矿业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即将加入WTO,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要求、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使中国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的必然选择.中国矿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对于中国矿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388.
采卤井固井时发生水泥浆漏失是一新问题。以江苏金坛盐矿区为例,提出了采用低比重特种水泥浆固井的新工艺及其他技术措施,实践证明工艺可。   相似文献   
389.
新疆北部地区的大地化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守斌  满发胜 《地质科学》1999,34(2):177-185
大地化学背景是一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计算深度为地壳最上部的沉积构造层。根据现有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理学资料,新疆北部地区的面积857000km2,沉积构造层平均厚度为13.9km,其质量为3.13×1016t.在沉积构造层模型和岩石化学资料基础上,计算和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沉积构造层的平均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大地化学背景比地壳和岩石圈的化学背景具有更高肯定性。其背景值对区域成矿分析和矿产资源总量评价以及环境质量分析和评估等工作,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本文给出新疆北部地区各大地构造单元的大地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390.
作者对转基动物的出现背景及优点,转基因过程的基本程序,转基因鱼研究的现状,鱼类基因的大量克隆,基因启动子的快速分离技术,分析启动子活性的瞬时转基因测试,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鱼作为观赏鱼的潜力,转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转基因技术在对虾中应用的展望,作了较全面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