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前人提出南海晚第四纪碳酸钙含量变化存在“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两种基本类型,本文利用δ18O、CaCO3含量、Al2O3含量、SiO2含量、浮游有孔虫丰度及钙质超微化石丰度,来表征南海与台湾东部海域13个柱状样的碳酸盐旋回特征。CaCO3含量和SiO2含量通常是表征碳酸盐旋回的良好指标,二者的变化常呈相互消长关系。研究区碳酸盐旋回包括“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两种标准型式,但也存在不规则形态。“大西洋型”碳酸盐旋回与海平面冰期-间冰期升降旋回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具有该旋回特征的柱状样主要分布在南海水深3000 m以浅区域,其中南海北部碳酸盐旋回很可能伴随着海平面下降(上升)期间富集陆源较粗(细)颗粒物的过程。“太平洋型”碳酸盐旋回在南海现今碳酸钙溶跃面上下很大水深范围都有分布,碳酸钙溶解作用旋回不是“太平洋型”碳酸盐旋回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的台湾东部海域柱状样碳酸盐旋回既不属于大西洋型,也不属于太平洋型。研究区浅地层沉积速率变化与碳酸盐旋回的型式关系不大,主要受控于水深和冰期旋回中海平面变化。随着水深增大,沉积速率趋于增加。MIS2期平均沉积速率大约是MIS1期平均沉积速率的2倍多。  相似文献   
962.
本文通过对南海中北部1 266个站位19种硅藻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偏好的研究,查清了南海中北部沉积硅藻高分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探讨了硅藻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南海北部陆架和西部陆架表层沉积硅藻以广温的半咸水潮间带种或沿岸种和咸水-半咸水浅海种为主,珠江口以东的粤东北部陆架Paralia sulcata呈集中分布,粤西北部陆架多样性最佳,Cyclotella stylorum相对富集,西部陆架则以Cyclotella striata占显著优势。北部陆坡和西部陆坡以热带浮游远洋种为主,其中Azpeitia noduliferaNitzschia marina分别在琼东南陆坡、西部陆坡和东北部陆坡占优势地位,Chaetoceros messanensisFragilariopsis doliolus集中分布于北部陆坡。深海盆以热带浮游远洋种为主,A.nodulifera最具优势,其次为N.marin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Thalassiosira eccentrica在吕宋海峡入口、深海盆东部和东南部礼乐岛坡集中分布。硅藻种和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热带远洋种与表层海水温度显著正相关,广温广布种与温度和盐度呈一定正相关,多数沿岸种和浅海种与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组合与海洋流系控制下的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可分为6个硅藻组合,其中陆架区3个组合主要受到盐度和营养盐(NO3,PO4,SiO4)浓度的影响,陆坡区2个组合主要受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营养盐(PO4)浓度的影响,而深海盆硅藻组合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对比前人研究,本文提高了对南海沉积硅藻空间分布认识的分辨率,充实了研究相对薄弱的西部陆架和深海盆的最新资料,佐证并修正了前人基于少量数据而得出的硅藻组合分区认识,消弭了前人观点的分歧。生物因素和沉积过程会使沉积硅藻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续筋接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骨折延迟愈合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续筋接骨汤治疗。结果:愈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续筋接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64.
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的需求,保障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际上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原则、方法和应用进展,并提出展望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由部门管理上升至空间管理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的基本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生态系统管理原则;目前主流的规划工具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情景分析、权衡取舍分析、博弈论决策以及空间制图和系统规划;将生态系统方法运用于海洋空间规划,可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科学的海域空间分配,从而达成多目标的可持续管理,对我国现阶段的海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65.
北京城市老年贫困人口识别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晓路  吴丹贤  颜秉秋 《地理学报》2020,75(8):1557-1571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地区的老年贫困问题日渐突出。由于缺乏明确的界定和统一的标准,老年贫困人口识别的准确性不足,不同研究的结论存在很大分歧。特别是教育、健康、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老年贫困的关联被忽视、贫困线的设定较为主观等问题,对厘定城市老年贫困的空间格局和制定相关政策造成很大困扰。本文通过北京市典型居住社区的实证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基于老年人属性变量的因子分析构建了城市老年贫困的综合判别指标;然后通过贫困线的优化分析,估计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老年贫困比例;再以市域范围内的街道和中心城区周边的地区办事处为空间单元,对北京市城市老年贫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为:① 资源、健康、独立性和性别是老年人属性差异的决定因子,其中资源因子得分综合反映了城市老年人的贫困程度。② 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城市老年贫困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居住社区的分布,测得北京城市老年人口的贫困比例为9.55%。③ 城市内部老年贫困的空间格局分析表明:城市老年贫困人口比例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到外围城区顺次增加;城市老年贫困人口密度则以外围城区与首都功能核心区最高,城市功能拓展区居中,城乡结合部地区最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制定不同地区的老年贫困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6.
基于纹理和光谱信息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和光谱信息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并通过试验的对比和分析,证明了利用光谱特征与纹理特征相结合进行分类比单纯运用光谱特征进行分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67.
基于单点定位的伪距双差研究及程序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单点定位的伪距双差法,提高了基线解算的速度,实现了对CORS数据的解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968.
基于对象级的ADS40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DS40影像的空间分辨率高而光谱分辨率相对不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对象级遥感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分割获得影像对象,然后利用对象所包含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拓扑特征来确定地物识别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种特征参数,并建立对象间的分类层次结构图,最后利用模糊分类器逐级分层分类来提取地物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显著提高分类精度,有效抑制"椒盐现象"的产生,更加适合于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丰富的ADS40影像的自动识别分类.通过对太原市ADS40影像进行分类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9.
征地补偿费是指国家依法征用集体土地时付给被征地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补偿所丧失的土地权利的各项费用.  相似文献   
970.
设计了一种LRC电路控制的瞬变垂直磁偶极子场源,该场源可通过线路中的电阻R调节其振荡频率和衰减速率,以获取高能量、穿透能力强的时域电磁波信号。理论分析表明接收波形随距离衰减的程度远大于随电阻率减小而衰减的程度;当观测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或电阻率小到一定值时,记录的时域波形近似为源信号的包络线,这样就相对简单且易于测量其峰值旅行时,从而达到高分辨率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