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沙埋干扰去除后生物土壤结皮光合生理恢复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沙埋干扰解除后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4种典型生物土壤结皮光合作用、暗呼吸作用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跟踪测定,研究了沙埋干扰解除后生物土壤结皮光合生理恢复机制。结果表明,沙埋干扰解除后4种生物土壤结皮净光合速率增加,暗呼吸速率先降低后增加。沙埋干扰去除后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受沙埋深度和沙埋时施水量的影响,分别与沙埋深度和施水量呈反比和正比关系。沙埋干扰解除后4种生物土壤结皮PSⅡ光化学效率随时间逐渐增加,证实了生物土壤结皮沙埋干扰解除后积极自行修复的内在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72.
火因子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研究了草原化荒漠草本层片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以及高度等群落学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火烧后两年(2008—2009年),火烧样地单位面积中草本层片植物物种丰富度有所降低;植物多度多于对照样地,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第2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火烧后当年有利于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而第2年该效应消除。火烧后当年,研究区3种主要草本植物多根葱、无芒隐子草和茵陈蒿的高度受到了抑制,第2年其高度较对照样地又有所增长,但另一主要植物刺蓬则与其他3种植物反应相反,这可能与荒漠草本植物种不同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7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让很多地方没有了地大物博的优越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便成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2005年,党中央将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集约用地首次提出作为国家要求。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新要求。  相似文献   
274.
对具有多层含水结构的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 提出了一类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作用的地下水流耦合数学模型。利用实际资料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与忽略弱透水层弹性释水作用的数学模型相比, 其精度提高、更符合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 为定量评价多层越流系统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一种实用可靠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275.
虚拟现实技术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视觉、听觉、运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的新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感、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和实时表现功能,建立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模型和专业模型,进而实现对含水层结构、地下水流、地下水质和环境地质问题(例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壤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及区域降落漏斗扩展趋势)的虚拟表达。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建立虚拟现实数据库、三维地质模型、地下水水流模型、专业模型和实时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76.
装涂油漆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微电解、H2O2氧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装涂油漆废水提出利用微电解-化学氧化法处理的方案,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的微电解反应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原水的ρ(CODcr)从4 000 mg/L降至100 mg/L,废水的CODcr去除率>95%,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本研究对微电解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部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77.
太湖上游流域农业土地的氮剩余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太湖上游流域农业土地中氮的剩余对太湖的富营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利用2002年各乡镇的农业统计资料,对上游流域农业土地中氮的剩余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上游流域农业土地中氮的剩余总量为134.8×103t/a,单位农业土地面积的剩余量为178.9 kg/(hm2·a).从单位面积氮剩余量的空间变化看,东、西苕溪流域的剩余量较低,而其它流域的剩余量相对较高.借助典型区域氮剩余的长系列计算数据,对上游地区氮剩余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太湖的富营养化演变趋势与氮剩余长期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8.
柴达木盆地发育了一套完整的古近纪—新近纪河湖相沉积地层,选择在其北缘大红沟剖面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鉴定分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14个孢粉组合带,揭示了该地区古近纪到新近纪的植被、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该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植被代表一种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体针叶林→干旱草原荒漠的植被生态景观演变过程。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植被面貌分析,推断古近纪—新近纪期间研究区气候存在多次冷暖干湿变化,呈现出由暖湿向冷干发展的趋势。11~9 Ma低温干燥的特征与中新世中期全球气候适宜期趋势不一致,可能是盆地构造运动导致的区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279.
介绍尤昭玲教授从“乙癸同源”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尤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多与肾阴亏虚、肝失疏泄等有关,临床上结合“乙癸同源”的理论,采用滋肾养肝以肝肾同治,并根据尤氏“辨卵调泡八法”妙用花药随证加减,佐以食疗巩固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80.
为了研究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特性,通过开展大比尺刚性挡土墙模型试验,采用人工控制挡土墙位移的方式,分析轻量土作为墙后填土时的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轻量土的侧向土压力随着挡墙位移量的增加先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侧向土压力在挡墙位移量为3 mm时初步达到稳定状态,对比发现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显著小于重塑黄土,这表明轻量土可以有效降低墙背主动土压力。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处于0~0.16之间,沿着挡墙分布较为稳定,而重塑黄土主动土压力系数介于0~0.57之间,显著大于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经朗肯理论值与模型试验值对比分析,发现轻量土的朗肯主动土压力小于试验值,理论值与试验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处于0~6.32 kPa之间,其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忽略不计。鉴于模型试验中墙背与填土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朗肯理论在计算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时仍较为准确。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和传统理论分析,揭示了轻量土的主动土压力特性,对于完善轻量土土压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