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质学   2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聂凤军  江思宏  张义  刘妍  胡朋 《矿床地质》2004,23(2):176-189
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将中蒙边境及邻区分布的斑岩铜矿床(点)划分为3种类型:①加里东期经典型斑岩铜矿床(点);②海西期经典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③燕山期深成岩型和火山岩型斑岩铜矿床。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9个矿化集中区,并讨论了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区内的金属矿床(点)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但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问与海西期板块构造活动的高峰期相吻合,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一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朋  赫英  张义  江思宏  刘妍 《黄金地质》2004,10(1):48-54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近年来其找矿勘查和成因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不仅产出于中新生代,而且在中生代以前也有产出。该类型金矿成矿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成分具高K特征,成矿物质组成显示出深部来源的特征。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往往密切共生,它们可能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可能在其旁侧发育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如紫金山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太平洋地区不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不同构造-岩浆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3.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2004,11(2):401-41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东乌旗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硫和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发现的一处大型铅-锌-银矿床,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该矿床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和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1.2‰~8.6‰,具有混源硫特征。根据共生硫化物对所确定的温度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高温和中-低温两个阶段。17件矿石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153~18.431,15.370~15.602和37.653~38.213,其平均值分别为18.271、15.464和37.873;3件围岩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281~18.293,15.470~15.484和37.874~37.909,平均值分别为18.288、15.477和37.893。硫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床成矿物质分别来自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和印支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25.
西藏马莜木埃达克质斑岩的^40Ar-^39Ar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莜木花岗闪长斑岩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上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紧靠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南侧产出.该岩体的黑云母40Ar/39Ar测年结果为17.68±0.15Ma,40Ar/36Ar初始比值为294±13,系中新世侵入产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高Al2O3、K2O和低Y、yb含量,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富集K和Sr,Eu为弱亏损,普遍具有较高的Sr/Y、(La/Yb)N比值及较低的Y/Yb比值,具有与典型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研究表明,马莜木斑岩体可能是下地壳与富集地幔(EMⅡ)物质混合熔融的产物,熔融残余相为角闪石+石榴石+辉石+含钛矿物.区域对比发现,该岩体与冈底斯中新世含矿斑岩不仅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且形成时代近于一致,可能是在同一个大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同期形成的产物.马莜木埃达克质花岗闪长斑岩的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藏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为研究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提供和积累第一手地质资料,而且也为在本区寻找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金属矿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胡朋  聂凤军  江思宏  张万益 《矿床地质》2006,25(Z1):123-126
伴随南蒙古洋的开合,南蒙古地区从早古生代到晚中生代经历不同类型地体的增生、碰撞拼贴以及碰撞后伸展活动,发育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岩浆岩。与之对应,南蒙古地区发育Au、Cu、Mo、Ag、W、Sn、Nb、Ta、Be、REE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产出斑岩型Cu-Au和Cu-Mo矿床、石英脉/角砾岩型Au-Ag矿床、云英岩/石英脉型W-Sn-Mo矿床和碱性岩型Nb-Ta-Be-REE矿床。对比南蒙古地区和相邻的中国二连—东乌旗地区的地质条件,确定二连—东乌旗地区的找矿方向和部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7.
香山群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有地质资料分析,把发育于香山群第三亚群辉绿岩时代下限定为早古生代。辉绿岩主元素以高钠、镁,低钾、钛为特征。稀土总量(∑REE)较低,轻、重稀土分馏作用不明显;基本不显示Eu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具有平缓的特征。与原始地幔相比,微量元素值约是原始地幔标准值的2~10倍,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分布平坦且不分异;N-MORB标准化蛛网图上,呈现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岩属于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显示了伸展作用的构造背景。另外,结合岩石学、沉积背景和同构造期岩套特征分析,再次验证了在中晚寒武世,阿拉善地块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具离散型大陆边缘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