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石笋中的环境替代指标及其蕴含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中,洞穴石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载体.分别对其中的石笋微层厚度(即石笋的生长速度),石笋的断裂、坍塌和沉积间断,石笋中磁化率等物理替代指标以及石笋微层荧光性和灰度,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分布等化学替代指标进行了综述,其中化学替代指标分为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和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对各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石笋在古气候变化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天目山泥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浙江天目山泥炭剖面的高密度采样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该地区4 ka BP以来的古植被特征和古环境演化历史.天目山3200 a BP之前,气候温和适度,晚期变冷变干,为中全新世末气候波动的过渡时期.3200~700 a BP,有机碳δ13Corg值在波动中降低,气候出现多次急剧冷暖变化,指示了几次温暖与寒冷事件.700 aBP以来,有机碳同位素迅速正偏,表明又一暖期的出现,到了后期气温又有所降低,植被转化为草原草甸景观.天目山地区近4 ka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国内外不同区域的研究资料相一致,但又有区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A δ~(44) Ca curve from shells of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in calcareous biogenic oozes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the Nintyeast Ridge in the Indian Ocean since 300 ka. By combining terrigenous inputs(e.g., grain 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turbidite frequency) with the oceanic productivity(e.g., biogenic content and 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 cont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ve's vari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oceanic calcium cycle. The δ~(44)Ca value is in lower tendency and has small oscillation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MIS) 6, when the supply of terrigenous detrital is highest. In contrast, during MIS 3,5 and 7, the δ~(44) Ca values are in higher tendency, and their fluctu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variations of the productivity prox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lcium isotope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input of the Himalayan erosion products to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alcareous planktons may have a secondary impact on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calcium isotope ratio of sea water.  相似文献   
14.
以东北印度洋的两支岩心为研究对象,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获得浮游有孔虫壳体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8O.研究表明,利用壳体δ^18o计算表层海水温度必须充分考虑盐度效应的影响,在近岸的边缘海,盐度影响甚至大于温度的影响。通过分析SSTMg/Ca与SSTδ^18O的关系以及海水背景值δ^18Ow与盐度的关系,计算出了东北印度洋260ka以来各时期较准确的海水盐度值。结果表明,冰期盐度高而间冰期盐度低,且冰期时南北盐度梯度明显小于间冰期是该区显著的盐度分布和变化特征,这是特定的地理位置受南亚季风带来的蒸发-降水-淡水输入等诸多因素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分别受控于季风和西风环流,是全球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过去50年全球升温,西北干 旱区降水显著增加,而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变化不明显.在未来全球继续变暖的情况下,两个地区降水将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利 用湖北神农架三宝洞和新疆特克斯科桑洞的石笋生长速率记录,考察它们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冰期-间冰期旋回中两地 的降水变化及其差异,为未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降水模型预测提供一个验证实例.研究表明,500ka以来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 部干旱区降水呈现冰期-间冰期波动变化,气温偏高的间冰期降水量大.但是,中国西北干旱区降水的响应滞后于东部季风 区,指示两地降水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可能并非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广元上寺上二叠统剖面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Al/Ti值评估古生产力,而利用Mo、u、V、Cr、V/Cr和V/(V+Ni)来评估沉积环境,进而探讨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积累与海洋初级生产力、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沉积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大隆组中部,TOC、过剩铝、Cu、Ni和Cd出现高值(TOC平...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未来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近代陆-海系统碳循环的库和通量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发现了一些参与氮、硫循环新的微生物功能群。阐述了显生宙生物大灭绝期间碳循环异常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原因,但对氮、硫循环的了解比较薄弱。地球早期的碳、硫循环与生命起源、大气和海洋水化学条件的关系已经取得重要认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以通过生态毒理,以及大气成分和海洋水化学条件的改变影响生命系统。微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微区、原位、痕量示踪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未来将加强地质历史时期碳、氮、硫循环的定量分析以及空间变化的研究,各种元素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界面过程、极端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将进一步受到重视。生命科学领域重要技术的引入将提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疏松质石笋碳酸盐的精确微区取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分辨率极端气候事件是古气候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作为重要的古气候信息载体之一的石笋,以其每年几十到几百微米的生长速率,为提取高分辨率古气候代用指标提供了可能。而可靠的微区取样则是石笋高分辨率分析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美国New Wave微区取样装置,对微区取样技术在石笋碳酸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年层并非平直的疏松质石笋表面,于40 μm取样步长内,成功获得了平均质量约为100 μg的石笋微区分析样品。所获得的年内分辨率样品可同时提供微量元素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重点讨论了石笋微区取样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样品固定和取样参数设置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有效收集石笋微区样品和避免样品交叉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右江盆地金矿床原生包裹体中液体包裹体占包裹体总数的90%以上,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较低,化学组成富Na 低K 、富Cl-低F-,2<Na /K <10,1.5<Na /(Ca2 Mg2 )<4,不具有岩浆水和热卤水的特点.氢氧同位素组成表现为氢同位素变化不大,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大,但在δD-δ18O图解上具有大致沿华南中生代大气降水δD=-70%的直线上下分布的规律.流体包裹体中36Ar属大气成因,Sr同位素具有壳源的特点.上述证据表明,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指出大气降水在金矿成矿过程中不是矿区范围内的直线下渗,而是作盆地规模的由南向北的渗流.  相似文献   
20.
 中国具备良好的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源岩是中国海相盆地油 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 来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利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中Mo,U ,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 果,计算得到对应两组元素过剩值:MoxS ,UXS ,vxs 和Cuxs,Nixs,Znxs;对这两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 析,得到两个系数- - -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 ( 简称古生产力系数)和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 ( 简称古 氧相系数) ,用以恢复海相烃源岩的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上寺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 ( THC含 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的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上寺剖 面烃源岩的品质。利用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