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96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介绍了 INDEPTH计划关于喜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深部结构和构造的 10项主要成果 ,如 :1西藏高原地壳是很厚的 ,南厚北薄 ,上地壳、下地壳及地幔岩石圈具有不同的性质 ,形成一“三明治”结构 ,上地壳是刚脆性的 ,下地壳是粘塑性的 ,地幔岩石圈为刚韧性的 ,其结构特性与单一的刚性海洋板块很不同。2在印度次大陆向北挤压过程中 ,地块之间发生陆陆碰撞后 ,上地壳在前陆形成一个巨大的增生楔 ,增生楔以大规模的逆冲、背冲和褶皱以及岩浆体、部分熔融层的方式实现增厚 ;在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一大型拆离层 (如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即 MHT)或是…  相似文献   
72.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年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与冰水沉积物 ,其冰水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和光释光 (OSL)测年结果分别为 ( 5 93± 2 6 0 )kaBP与 ( 6 78± 30 7)kaBP ,( 2 0 5± 5 4 )kaBP和 ( 2 5 4± 8 7)kaBP .测年结果表明 ,在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所发生的 3次冰川作用 ,分别相当于青藏高原南部的聂聂雄拉冰期、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  相似文献   
73.
对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湖相沉积野外现察结果,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环湖广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久如错的分水岭宽谷底部(分别高出上述3湖20m、90m与60m)与北侧山坡,即纳木错的第二与第三级湖岸阶地,发现了组成阶地与异堤的湖相与湖滨相沉积。从而确证了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锴曾多次连通,即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连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离时代为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74.
The Shangyi-Chicheng fault belt extending along the south boundary of the Inner Mongolia axis on the north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was formed in the Middle Proterozoic. This fault has special geological significance1)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75.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9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9090±2348aB.P.,27780±2360aB.P.,24100±1451aB.P.,19850±1690aB.P.,12670±714aB.P.,8980±544aB.P.,6380±388aB.P.,4425±265aB.P.和3030±182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1310±2880a,3680±2211a,4250±1879a,7180±1392a,3690±897a,2600±668a,1955±470a,1395±321a和3030±182a。结果表明,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其中7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与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非常接近,这意味着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既可以独立破裂形成中强地震,也可以同时发生破裂形成强震。东昆仑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历史对于认识该断裂的破裂特征和强震复发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结果发现,西藏桑日县的沃卡盆地构成了藏南近南北向裂谷带中最东端的错那-沃卡裂谷的北段,它是在该区近东西向的逆冲构造带停止活动之后,上地壳沿N108±1°E方向发生区域性的伸展变形所形成的第四纪活动明显的地堑式断陷盆地。晚第四纪期间,控制该盆地发育的主边界断裂带为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倾向西侧、长50~60km的盆地东缘正断层。该断裂带也是1915年桑日M7.0级地震的控震断裂。断裂活动速率的估算结果表明,该断裂带MIS6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介于0.4~0.9mm/a之间,末次冰期盛冰期以来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最合理的估计值为1.2±0.3mm/a。Q3晚期以来活动速率的明显增加可能标志着该断裂带全新世进入了地震丛集期。  相似文献   
77.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地区大面积出露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呈北西向构造岩片形式产出,局部发生过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对达肯大坂西北侧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测出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17.7±9.9)~(459±10.0)Ma,平均年龄为(439.6±6.1)Ma;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柱状,环带清晰,Th/U值变化范围为0.45~0.74,指示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说明达肯大坂西北出露加里东期正片麻岩,原岩为~440 Ma侵位的中酸性侵入岩,其岩浆侵位及变质变形可能与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78.
2004年西藏懂错M_S 5.6地震的宏观烈度调查与控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西藏中部的2004年懂错MS5.6地震的极震区位于懂错东侧的贡巴淌—怕尔淌之间,最大烈度为Ⅶ度,宏观震中的地理坐标:31.70°N,91.26°E。此次地震是懂错盆地东缘边界断裂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带是一条长40km左右、NNE走向的全新世活动正断层,在断裂带的北段发育可能形成于全新世晚期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的晚第四纪断裂活动和近期的地震活动特征显示,蓬错-懂错-错那-安多地堑系构成了西藏中部一个重要的长约120km的NE向地震活动带,其北段和中南段是其中应变积累时间更长的地段  相似文献   
79.
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综短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珍汉  江万 《地质论评》2000,46(6):561-568
通过共/轭剪切角变化及其与地壳缩短量的函数关系,计算了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构造变形量。结果表明,晚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中段地壳在近南北方向发生了巨量缩短,平均缩短量达30%;在近东西方向发生了巨量伸长,平均伸长量约74%。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应变量尚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与自北向南逐步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0.
辽西区巫闾山的隆升历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 ,结合其他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通过构造热演化的定量分析 ,认为医巫闾山山脉的隆升历史经历了 118~ 81Ma期间的第 1个快速隆升阶段、81~ 14Ma期间的缓慢隆升阶段和 14Ma以来的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与两侧盆地的沉降历史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山脉隆升相对盆地沉降有一个滞后期 ,山脉的快速隆升阶段对应盆地快速沉降的后期和消亡阶段。现今的医巫闾山山脉是 14Ma以来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的产物 ,其隆起时间距今大约有 4~ 5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