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7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海口市江东新区马袅-铺前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琼山发生的M 71/2级大地震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琼北海岸带大面积沉陷与东寨港100余平方千米的陆陷成海,地震震中与强烈沉降区均位于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海口江东新区.构造地貌调查与钻孔联合剖面揭露表明,分布于江东新区的马袅-铺前断裂带由马袅罗豆断层(F2-1)、...  相似文献   
152.
本文初步建立了阿里河地区林林覆盖区岩性地层,古火山口等地质体的解译标志。阐述了遥感影象线性构造在研究区域构造和深层构造中的地质意义,探讨了线性构造与区域构造轮廓间的关系,详述了线性构造与表层构造及深层的构造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3.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6个典型移动冰丘,冰丘冻胀对线路工程具有严重破坏作用,导致桥墩扭裂、涵洞破裂与输油管道弯曲变形,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83道班移动冰丘发育于二道沟盆地南侧两组断层的交叉复合部位,属断层破碎带桥基施工诱发移动冰丘;夏季表现为上涌泉水,形成泉坑;冬季形成厚度达0.5m的冰幔和高达2.5m的冰丘,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灾害隐患。在泉水富集部位,通过修筑堤坝、泉水池和排水通道,改变了泉水的运移路线,消除了移动冰丘及灾害隐患,确保了83道班铁路大桥的工程安全,为青藏铁路沿线移动冰丘的工程防治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4.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aBP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上覆的第四级阶地沉积物的年龄为88.0~80.9kaBP。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地球化学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其沉积环境有由温湿向湿热转化的趋势。根据对玉龙雪山更新世冰川作用的研究,石鼓古湖最初应是玉龙雪山西麓中更新世早期玉龙冰期冰碛物堰塞金沙江河谷而成的,中更新世晚期丽江冰期的冰水沉积物进一步加以堰塞,直至8万多年前被金沙江侵蚀而再次贯通。  相似文献   
155.
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研究。除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外,共揭露出9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1900±1923aB.P. , 27990±1681aB.P. , 23635±1427aB.P. , 20345±1225aB.P. , 16865±1018aB.P. , 12935±774aB.P. , 9730±592aB.P. , 6955±425aB.P.和3100±201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3910±2554a,4355±2205a,3290±1881a,3480±1593a,3930±1279a,3205±975a,2775±728a,3855±470a和3100±201a。研究结果表明,库赛湖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其平均重复间隔为3544±416a。发生在距今3100年前的倒数第1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与重复间隔非常接近,这意味着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库赛湖段的8.1级大地震为该断裂地震活动在准周期上的再现。高的滑动速率和长周期复发间隔表明库赛湖段活动习性以重复发生大地震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6.
可可西里东部活动断裂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勘测、路线观测、探槽揭露和综合分析,在青藏铁路可可西里段沿线鉴别出14条活动走滑断层,组成五道梁活动断裂、可可西里山北活动断裂和可可西里山南活动断裂,构成可可西里东部活动走滑断裂系。典型断层F_(16),F_(16-4),F_(17-2),F_(17-3),F_(18-4)切割最新地层的年龄分别为4500a,5.33万a,3700 a,1.53万a,6000 a,反映可可西里东部走滑断裂系在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具有强烈活动;估算断层平均走滑运动速度分别为1.50 mm/a,0.39 mm/a,7.76 mm/a,6.76 mm/a,3.27mm/a。部分活动走滑断层发育砂质构造楔、地震陡坎和砂土液化现象,反映可可西里东部走滑断裂系具有强烈的地震活动性。断裂活动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对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及永久性重大工程安全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7.
发现青藏高原内部最古老的年龄记录,测出土那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766Ma,玛尔穷片麻岩岩浆锆石U-Pb年龄为727~772Ma.在乌鲁龙来姑组剖面底部新发现一批腕足类化石,在麦隆岗组中新发现一批牙形石,在设兴组上部地层中发现始新世-渐新世孢粉组合.发现纳木错逆冲推覆构造与旁多逆冲推覆构造,厘定了拉萨地块北部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查明纳木错逆冲推覆构造经历191~144Ma、109Ma和44Ma三期构造变形事件,旁多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代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发现念青唐古拉地区出露面积达1500 km2的巨型中新世花岗岩侵入体,岩浆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8 3~11.1 Ma.新建晚第四纪湖相岩石地层单位--纳木错群,重新划分念青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期,新建第四纪地层系统及时代框架.  相似文献   
158.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第四纪冰川作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3套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在本区最长的现代冰川———西布冰川的前端,也分布着3组全新世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与湖泊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U系等时线和光释光(OSL)年龄测定结果,本文将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所发生的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分别命名为宁中冰期、爬然冰期和拉曲冰期,并与青藏高原的邻近地区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麓冰川、中小型山谷冰川和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现代冰川也有新冰期和小冰期的两次冰川前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本文还根据念青唐古拉山脉两麓冰前期、历次冰期和现代砾石层的砾石岩性及其与山脉各构造层岩性组成的对比,讨论了山脉的剥蚀与隆升问题  相似文献   
159.
晚新生代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希涛  胡道功  吴中海 《地质通报》2009,28(10):1419-1429
在评述中国现有地质填图(主要是中比例尺地质图)的历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晚新生代地层的特点,以及笔者长期从事地貌、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与填图实践积累的经验,以青藏高原及其邻区为例,提出了提高中国大比例尺地质图填图水平和加快填图工作进度的几点建议。认为认识晚新生代地层的基本特征是提高地质填图水平的基础;解译地形图和遥感图是确定晚新生代地层成因类型与分布范围的重要手段;要重视相对高度在划分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填图单位的地层层序系统;强调同位素年龄测定与地层顺序判定之间的辩证关系:皇冠与皇冠上的宝石;加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变迁研究与晚新生代地质填图的联系方能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0.
在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近完成的地质填图实例的对比分析,初步总结和探讨了美国的地质填图方法和填图理念。结果表明,尽管地球物理和3S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地质填图理念、地质填图方法和地质报告风格自USGS成立以来未曾改变。“对所有地质实体按岩性进行划分和详细填图”的地质填图理念伴随USGS走过了130年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地质现象引导地质路线”的填图方法是美国地质填图长期采用的方法,但应用于澳大利亚厚层风化壳和加拿大冰雪覆盖区的高精度地球物理填图方法并没有应用到造山带地质填图中,而遥感技术成为造山带基岩区填图的重要技术支撑。美国基岩区高效的地质填图速度并不能用高精度地球物理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来解释,已有地质成果的继承与利用、填图工作模式、填图与科学研究的合理定位、简明地质报告和GIS的地质应用才是决定地质填图速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