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10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分析了森林防火是复杂的空间决策问题,它具有动态性、分布性、数据量大、数据性质复杂等特点,决策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及海量的、复杂的、易变的和分布的数据和信息,很难做出及时、科学和准确的决策。因此,建立集成空间信息分析处理的、具有知识发现能力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空间在线分析处理(Spatial OLAP)和空间在线分析挖掘(Spatial OLAM,Spatial OLAPmining)是集成空间数据处理的OLAP和OLAM,能够在空间数据仓库上发现隐含的知识和规则,并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查询和分析。从系统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运行实例方面,论述融合了GIS、空间OLAP和空间OLAM技术的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的实现。提出基于空间OLAP和OLAM知识发现机制,建立一种集成GIS、空间数据仓库、空间OLAP/OLAM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新型决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7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动态路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交通路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动态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将总行程时间分为行驶时间和交通延误时间两部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时间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一组模拟道路信息和路况信息进行实际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算法简捷实用,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3.
大井头地区隐爆角砾岩主要分布在大井头、归后庄和埠西桥等地,隐爆角砾岩与中生代形成的铜石杂岩体具有成因关系.结合化学分析、微量元素、激电中梯测量资料,分析了该区隐爆角砾岩的金成矿性,确定了归后庄、埠西桥为不成矿隐爆角砾岩,查明大井头隐爆角砾岩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并通过激电中梯测量圈定了一个极具成矿前景的靶区.  相似文献   
74.
海水海砂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尺寸为515 mm×100 mm×100 mm初始缝高比从0.1变化至0.8的三点弯曲梁试件,利用试验测得起裂荷载Pini、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等参数,研究了缝高比a0/h对海水海砂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并以相同配合比的淡水河砂梁作为对照组,进一步研究了海砂海水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海水海砂混凝土断裂参数在a0/h=0.25~0.7范围内时可以认为是一常数;海水海砂混凝土梁断裂参数比相同配合比情况下的淡水河砂梁大且对边界影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5.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底泥耗氧的研究动态。对比实验与现场观测两种方式:现场培养只能提供底泥耗氧总量,但该数值不能获得除此之外的更多信息,如影响氧气生产或消耗的生物化学过程,沉积物中氧气的分布以及间隙水氧气动态变化;而实验室培养过程能够作为前者的补充。在现场模拟实验,其结果被认为更接近于实际,但系统环境条件人为调节困难。室内与现场观测的结果虽有少量差别,但室内实验易于控制,因此,大多数研究者选择在室内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76.
营养盐对浒苔生长影响的围隔生态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在青岛近海围隔实验研究了营养盐对浒苔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盐的围隔浒苔湿重生物量明显高于未添加营养盐的对照组和海区实验组。一次性添加f/2配方的营养盐和一次性添加N的2组浒苔日均相对增长率分别达10%和9%,围隔外海区对照只达4%。浒苔可在短期内快速大量地吸收营养盐,一次性添加f/2配方的营养盐储备液(水体浓度约f/8)的围隔中,浒苔24 h内对N和P的吸收速率分别为9.25μmol.g-1.h-1、0.63μmol.g-1.h-1。丰富的营养盐能够促进浒苔的迅速生长,营养盐的种类和浓度对浒苔的生长影响显著,种类多、浓度高的营养盐环境有利于浒苔生长。相对于NH4-N和PO4-P,充足的N源是浒苔快速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基于TM影像的哈尔滨市主城区绿地降温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振  吴相利  臧淑英  吴长山  李苗 《地理科学》2017,37(10):1600-1608
选取2001年、2005年、2013年和2015年的4期同季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哈尔滨市主城区地表温度,以SPOT影像为数据源提取30块城市绿地斑块,将地温空间格局与城市绿地斑块进行空间耦合分析,以揭示绿地对城市热岛地温格局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哈尔滨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显著,主城区分布着大面积高温区和次高温区,极高温区则呈点状、面状或带状孤岛型分布特点;从动态上看,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呈现从城市中心的老城区逐渐向外围新开发建设区域扩展的特点。绿地斑块内部平均温度除与自身特征有关外,还与其空间布局和周边景观格局相关。绿地斑块降温程度和降温范围与绿地斑块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与绿地斑块形状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绿地降温范围与绿地斑块周长呈正相关关系。当绿地斑块面积为0.055 km2时,绿地斑块对周边温度的降温效率较好,当绿地斑块面积在0.070 km2时,绿地斑块对周边降温的面积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78.
井间电磁成像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文冲  赵文杰  臧德福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3):411-420,T002,T003
井间电磁(EM)成像系统的技术目标是实现井间电学特性的直接测量,并提供井间电阻率的二维及三维图像.从1997年开始,胜利油田与美国EMI公司合作,开展了E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主要是通过大型、系统的现场试验,在大井间距的条件下,进一步验证仪器的性能,进行油藏研究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分析;以系统的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加快成像处理方法和软件的开发;开展穿透金属套管井的EM试验,探讨金属套管条件下的电阻率成像方法。两年来,利用EMI提供的XBH2000型测量系统,对胜利油田典型的低电阻率砂泥岩剖面,成功地进行了3对井、10个井次的试验。试验证明了仪器性能的可靠,取得了测量重复性好、系统完整的井间EM数据.并反演得到电阻率成像,在分析井间油气分布和油层开采动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9.
对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采自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区域16个站位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经细菌16S r 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共鉴定得到3个门,13个属的67株细菌。其中优势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属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对受到不同外界动物因素影响的4个典型站位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对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菲尔德斯半岛人活动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的影响显著区别于企鹅和海豹。研究还对产淀粉酶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发现8株产淀粉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80.
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苗  臧淑英  吴长山  田旸 《地理学报》2017,72(1):105-115
本文选取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区,以1984年、1993年、2002年和2010年的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了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的不透水面信息。分析了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坡度、坡向、DEM、距河流距离、距高速公路距离、距铁路距离、距主要路距离和距1984年城区距离8个因子,利用增强回归树法进一步分析了1984-2010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4年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所占比例为3.9%、1993年为6.6%、2002年为9.0%、2010年为16.52%。高速公路、铁路、主要路等交通要素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导致道路沿线城市扩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