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阐述并分析了前人在锡矿床研究领域中的实际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锡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探讨了当前锡矿床研究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及锡矿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途径,提出了可望在近期取得突破的若干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2.
东昆仑山清水泉蛇绿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露在青海省都兰县南部布尔汗布达山主脊部位的清水泉蛇绿岩是作者1986年新发现的,它为厘定昆仑山中央大断裂的早古生代缝合带性质从岩石学上提供了有力的板块构造证据.本文从区域地质、产出状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形成时代等方面对清水泉蛇绿岩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同时根据蛇绿岩的特征和成因,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新资料,提出了昆中断裂是东昆仑地区的一条加里东期古缝合带的新认识,并且认为昆中古缝合带就是青海境内柴达木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界线,而沿此线保存的清水泉蛇绿岩则可能代表着早古生代秦祁昆古大洋壳在东昆仑地区的残迹.  相似文献   
63.
乌兰努如东山尾推覆构造位于北山地区众多推覆构造带的最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转折部位。由于推覆带前缘受推覆体原地系统的不均匀阻力作用,致使蓟县系白云质大理岩在向北推覆过程中,东西两段向北倾的岩层发生扭折,使东段(东山)岩层发生向南翻转,以倒转产状推覆到下石炭统火山一沉积岩系之上,形成极为特殊的扭折翻转式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64.
公婆泉地区为志留纪沟、弧、盆发育地区,为铜和多金属有利成矿带。作者通过野外和室内综合研究,对前人所确定的下志留统勒巴泉群、尖山地区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马鬃山主峰东侧“下石炭统、下二叠统”等变质岩系分别作了Sm-Nd、Ar-Ar、Rb-Sr法测年研究,获得新数据。其时代为:尖山地区“公婆泉群”变质火山岩时代为震旦纪至早古生代;勒巴泉地区勒巴泉群、马鬃山主峰东侧“下右炭统、下二叠统”变质岩时代分  相似文献   
65.
西秦岭泥盆纪构造—建造带及其地壳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6.
如果研究人员想以一定精度来预报地震概率,其所需要的关键性信息单位就是在一给定位置上发生地震的频次,象中国一些地方,历史地震记载长,而又为人们所了解,频次或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较容易确定,但对某些易震区域来说,地震的历史容易被忘记。设在纽约州帕利赛兹的拉蒙特-  相似文献   
67.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夹白山一带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68.
北香是丹池成矿带上的一个重要构造隆起区,成矿条件良好,但是近四十年的地质勘查未能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通过对矿区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认为矿床明显受NW向同生沉积断层的控制,具有喷流沉积和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两期成矿特征。目前发现的矿体仅是矿床上部脉状矿,其下部的下泥盆统中应存在层状似、层状的厚大矿体。  相似文献   
69.
北祁连造山带中—西段陆壳残块群的构造—地层特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国朝  刘义科  张崇 《地质科学》2002,37(3):302-312
北祁连造山带是一条多旋回的造山带,其最大特点是早古生代岩系中镶嵌有众多大小不一的由前震旦系变质岩系所组成的陆壳残块群,它们源于晋宁期末,统一的巨型华北古大陆早古生代初的裂解。寒武 奥陶纪西段演化为裂谷系,陆壳残块群组成裂谷系的正性隆起构造单元;中段发育微洋盆沟弧盆体系,在南缘的陆壳残块群处于奥陶纪活动大陆边缘张裂带上,并构成被晚期弧后盆地及裂谷分开后的陆壳基底部位,少数陆壳残块为沟弧盆体系中的孤岛隆起。它们不是由中祁连推覆来的飞来峰或是外来移置的滑覆体,而是由统一的巨型华北古大陆西南缘古阿拉善地块于早古生代初裂解后向洋或裂谷演化过程中残留其中的大小不一的陆壳残块。北祁连早奥陶世海域与现在加拿大北部巴芬湾及伊丽莎白女王群岛的构造格局相似。  相似文献   
70.
多源数据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嫦娥四号着陆点的精确定位对于工程任务安全高效实施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嫦娥二号正射影像、LROC NAC正射影像、嫦娥四号降落相机影像、嫦娥四号监视相机影像等多源数据,利用影像特征匹配定位和单像视觉测量定位技术,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点的精确位置为(177.588°E,45.457°S)。本研究结果对综合利用多源数据深入开展着陆区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