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设计了一种改型的YAG激光器聚光腔,在椭圆柱反射面加入一玻璃套管,进行准全腔冷却,综合了传统的全腔冷却和分别冷却的优点,但灯、棒需向椭圆柱面伙线内作一位移。为此建立了光线传输的数学模型,经计算机编程运算,找出最佳的灯、棒配置,使灯轴发出的同心光束几乎同心地会聚于棒芯。  相似文献   
822.
用激光点光源干涉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光学平板的平行差,精度极高。本文详细讨论了如何将这一方法用于检测棱镜角度误差  相似文献   
823.
824.
海洋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核素转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柯 《海洋科学》2007,31(10):51-54
在西大亚湾海域浓度场分布的基础上,用库室模型分析的观点建立了海洋生态系统库室模型,采用浓集因子法建立了相应的线性方程组,对放射性核素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以及沉积物中的迁移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电站液态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规律。这为预测核电站废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一套有价值的参考模型及软件。  相似文献   
825.
饲用鱼油脂肪酸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气相色谱对鱼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鱼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SFA为C16∶0和C14∶0,MUFA为C16∶1和C18∶1,PUFA为EPA和DHA.②由于产地及加工工艺等原因,鱼油脂肪酸成分含量有较大的差异,但总体上EPA和DHA含量较高,在15.6%~28.3%之间,而C18∶2和C18∶3含量较低,只有0.4%~3.1%.③饲用鱼油的配制应针对不同鱼用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组成进行适当调制,以期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826.
眼斑拟石首鱼早期幼鱼的饲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 1 .92万尾平均体重为 1 .4 2 g 尾的眼斑拟石首鱼 (Sciaenopsocelle tus)早期幼鱼 ,在 5个海上浮式网箱中分两个阶段用粉末型配合饲料与传统的鲜活饲料进行饲养效果对比试验 .试验期间表层海水温度范围 2 2 .9~ 30 .0℃ ,表层海水比重范围 1 .0 1 55~ 1 .0 2 0 1 .试验结果如下 :对照组 (喂鲜活饲料组 )和各试验组 (喂粉末型配合饲料组 )全长和体重、体长和体重、全长和体长关系式的差异都不大 ,对照组和试验组实验鱼的平均肥满度分别为 1 .4 8、1 .51 g cm3.粉末型配合饲料组鱼的平均成活率为 81 .5% ,全长平均增长率为 73.2 % ,体长平均增长率 79.6 % ,平均增重量为 2 7.5g 尾 ,平均增重率为 52 6 .9% ,总投饲量为 336 .2 6kg ,饲料系数的平均值为1 .0 7.鲜活饲料组鱼的平均成活率为 87.2 % ,全长平均增长率为 57.0 % ,体长平均增长率为 6 1 .4 % ,平均增重量为 1 9.0 g 尾 ,平均增重率为 377.6 % ,总投饲量为1 1 54.2 8kg ,平均饲料系数为 5.1 6 .粉末型配合饲料养殖效果的综合生物学评定值为 2 38% ( >1 0 0 % ) ,表明其养殖效果优于鲜活饲料  相似文献   
827.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残体碳库贮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 a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几种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残体碳库贮量、组成与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残体碳总贮量为510.09~639.7 gC/m2,农田和草地分别为71.4 gC/m2和169.65 gC/m2,人工林为503.75 gC/m2。天然林地上残体碳年形成量为63.48~485 gC/(m2.a)、地下为267.8~314.3 gC/(m2.a),人工林地上为203.7gC/(m2.a)、地下为187.2 gC/(m2.a),农田地上为47.8 gC/(m2.a)、地下为106.4 gC/(m2.a),草地地上为98.3 gC/(m2.a)、地下为147.3 gC/(m2.a)。在不同植被类型中,从天然林到农田或草地,残体碳库贮量及形成量减小。  相似文献   
828.
选取1900-2006年共107年的西江梧州站的年最高水位资料作为考察序列,先对序列进行正态平稳性检验,再运用交叉理论推导的公式计算出西江各级大洪水水位的极值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理论推导和实例计算表明,运用交叉理论诊断西江洪水水位的极值特征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误差少于5%,对西江洪水水位的长期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9.
Synthesis and Growth Process: A Tetrapod-Like ZnO Nanostru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kinds of tetrapod-like ZnO nanostructu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simultaneously via pure Z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n silicon wafers with (111) orientation (Si (111)) at 920 ℃.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nanotetrapods are of wurtzite structur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anotetrapods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hows the growth direction,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atomic composition ratio of Zn/O. The growth process is briefly discussed. The optical property of the products was also recorded by means of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830.
额济纳绿洲地表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地表微气象特征日变化规律明显,阴天和降水天时变化规律不明显。观测期间平均气象特征与晴天较接近,平均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比值基本大于0.8。晴天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上代表了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和降水天时的变化表示了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晴天时地面热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日间绿洲内平均Bowen比为1.5左右;阴天地面热量交换以潜热通量为主,平均Bowen比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