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合理设计开采方案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惠典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管井为例,运用解析法确定了最佳开采方案和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对最佳开采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开采井沿河流呈直线形单排布井方式,井数为12眼,井河距离为200 m,井间距离为150 m,单井开采量为2 960 m3/d,总开采量为35 520 m3/d时,取水保证程度较高,面对河流突发性污染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不会对区域水环境和其他用户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2.
以2010年6月在东北某油田区野外调查获取的68个表层土壤样品和50个钻孔土壤样品总石油烃浓度测试结果为基础,运用相对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法确定该区土壤总石油烃背景值(或临界值),采用监测断面分析法、比拟法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和不同深度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特征,进而对土壤石油烃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相对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法所确定研究区土壤总石油烃背景值(或临界值)为10mg/kg。研究区芦苇湿地土中66.7%点位属中等及以上污染水平,稻田耕作土中73.1%点位属未污染或低污染水平;表层土壤总石油烃浓度空间变异性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点源污染特征。此外,表层土壤总石油烃浓度明显高于深层土壤,0~0.2m土层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以下深度总石油烃浓度逐渐降低,趋向背景值。这种情况与污染场地石油烃在垂向上的迁移过程主要以渗透作用为主有关。  相似文献   
63.
人工回灌过程中,回灌水的注入使目的含水层地下水环境发生变化,微生物条件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在分析人工回灌过程中水化学演化特点的基础上,应用DGGE技术对场地回灌过程中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研究,为评价人工回灌对地下水水质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人工回灌作用使目的含水层地下水中的Eh值及DO质量浓度升高,分别由64.0 mV、1.12 mg/L升至534.4 mV、1.44 mg/L;同一位置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原始地下水状态的相似性随时间降低;同一时刻距离回灌井越远的监测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越接近于原始地下水状态。随着回灌的进行,目的含水层地下水中优势菌属(种)共有7种,其中Rubrivivax gelatinosus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is clade IIA str.的反硝化能力以及Rhodoferax ferrireducens对Fe3+的还原能力,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4.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可更新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鄂尔多斯能源基地的供水压力和为当地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该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的动力行为可以近似认为与地下水相同,因此,地下水系统中14C的输入、输出浓度可以提供地下水系统可更新能力的重要信息。利用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中、深层地下水14C数据,以地下水更新速率为指标,通过同位素数学物理模型定量评价了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弱,中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多为0.1%/a~1%/a,可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更新速率绝大多数都小于0.1%/a,可更新能力较弱;盆地北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整体高于盆地南区。  相似文献   
65.
管钳等钳类工具,是反钻具最常使用的一些工具。然而,往往由于扭矩过大,超过钳子的承载能力,而使钳子大量损坏,甚至还会引起人身或孔内事故。   相似文献   
66.
TYJJ—1型静电显影记录仪是煤炭部渭南煤矿专用设备厂在文化大革命中,贯彻执行毛主席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的方针,自行设计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我队于一九七三年分配到一台仪器,在上级领导和队党委的关怀与重视下,经过部分改进和室内调试,投入了现场工作。三年来,不断坚持使用,克服困难,细心维护,使它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67.
根据长春市1986~1996年共11年垃圾清运量数据,并结合对长春市居民生活区垃圾日产量的跟踪调查,查明了长春市垃圾产量(包括年产量、月产量和人均日产量)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了垃圾产量增长的受控因素。研究发现大约有3/4的城市垃圾来源于居民家庭之外的社会单位。建立了垃圾年产量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计到2004年长春市垃圾年产量将达到150万t。加强非居民家庭产生的垃圾管理对于削减垃圾产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清代中期因"摊丁入地"政策的刺激,人口激增,中国PRED关系严重失衡.长期、大范围的坡地和非宜农地被开垦,导致了一次中国封建农业时代范围最广、破坏最严重的生态退化过程.与此同时,长城生态功能的消失进一步扩大并加深了退化过程.从系统角度分析,支撑庞大人口的物质、能量基础不是来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NSECS)之外,也不是通过提高系统效率,而是转嫁于生态.转嫁源自农民对耕地的过度依赖关系,其根源则在于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惯性.NSECS子系统耦合导致正反馈效应,使生态长期处于退化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69.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耀明  苏小四  侯光才  朱琳 《地质通报》2008,27(8):1178-1185
开展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以地下水水质量标准为基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以GIS为平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盆地北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不同埋藏深度的地下水水质差异并不很大;盆地南区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北区较差,中、深层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地下水水质类别主要为IV、V类。  相似文献   
70.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地下水系统研究是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也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规划的重要依据。在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和含水介质空间展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区域地下水动力场、水文地球化学场和深井Packer系统所获得的不同深度的水位数据以及同位素资料,将白垩系地下水流系统概括为局部水流系统、中间水流系统和区域地下水流系统3种类型。以盆地中部的白于山地表分水岭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地下水亚系统和5个分支系统,其中南部黄土高原地下水亚系统为典型的自流水盆地,而北部沙漠高原地下水亚系统则具有潜水盆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