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识别特征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生物礁是碳酸盐分布区由各种生物组成的一种特殊碳酸盐构造,其特点是孔隙和空洞甚为发育,易于白云岩化,因而向为石油,天然气的重要储集场所。同时它与各种层控矿床的形成密切有关,因此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近年来碳酸盐岩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以及碳酸盐岩内层控矿床的研究,它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范嘉松 《第四纪研究》1994,14(2):125-128
尹赞勋教授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他把自己整个一生贡献给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记述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的部分学术生涯,并涉及他指导年青科学工作者如何进行化石的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如何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献等。所有这些教导对正在从事地质和古生物研究的年青一代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组合是四川东部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它们在华蓥山出露并在该区地下钻遇到,然而对生物礁沉积环境、生长模式、生物礁相等有不同的看法。露头剖面表明生物礁只有旋回性,每个旋回是由一个海百合群和生物礁组成,这些旋回性变化在川东岩心剖面上也能观察到,海百合群一般由海百合泥粒灰岩和骨架泥粒灰岩、颗粒灰岩组成,生物礁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南部发现大量石炭—二叠纪陆缘生物礁(阿木山组、三面井组和林西组)。本文在深入研究含礁地层、沉积相序和造礁环境的基础上,识别研究区三种板块边缘生物礁建造体系,即陆缘碳酸盐台地、简单火山岛弧与复合火山岛弧。按礁体形态结构、古地理位置和成因机制,将生物礁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层礁、点礁、堤礁、圆丘礁、锥礁、塔礁和柱礁。综合分析沉积类型、造礁生物(蓝细菌、钙藻和苔藓虫等)和古地貌特征,进一步划分生物礁建造古地理单元,即近岸-潮坪、泻湖、礁滩障壁、火山岛弧、弧前与弧后盆地、弧前三角洲和外侧岛弧。最终统计各单元生物礁发育,建立古地理分布模式。成果对促进生物礁基础研究,及恢复华北板块北缘古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演化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5.
南秦岭东段早二叠世早期管状蓝细菌生物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南秦岭东段的陕西旬阳三里峡发育有较好的生物礁 .它主要由各种钙质管状体 (Girvanella ,管状蓝细菌 ,疑源微生物等 )建造而成 .礁体走向近南北 ,由藻屑和各种有孔虫堆积成的生物碎屑滩构成了该礁体的基底 ,在此基底上粗枝藻类通过障积作用形成最初的障积礁灰岩 ,随后大量钙质管状体和菌藻类迅速形成大规模的粘结礁灰岩 .在礁体侧部为隐藻灰泥灰岩 .该生物礁在礁体结构、形态和生物造礁方式等方面与地台区生物礁极为相似 ,反映了造礁生物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其造礁能力的适应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世界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上早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泛大陆的西北陆棚、乌拉尔山脉的西侧、美国的二叠盆地等地,并集中分布于前两个地区。其早期,以Palaeoaplysina礁或Palaeoaplysina和叶状藻礁占优势,而至晚期则形成以Shamovella (Tubiphytes)和苔藓虫为骨架的礁。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仅发现于北美格拉斯山脉、帕米尔和我国的阿尔格山等地。茅口期的礁是世界上最发育的生物礁之一,北美瓜德罗普山脉的二叠纪礁已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礁,其相带分异之清晰堪称为世界之最。北非突尼斯的礁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礁之一。中二叠世的礁以海绵、苔藓虫、Shamovella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古石孔藻、Shamovella和笛苔藓虫是常见的包覆生物。晚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欧洲镁灰岩统盆地、特提斯海西缘和最北缘的陆棚以及特提斯海域内的一些地体。我国晚二叠世礁十分发育,成为世界二叠纪礁的一个亮点。礁内的造架生物以珊瑚海绵为主,包括房室海绵和纤维海绵,古石孔藻和Shamovella (Tubiphytes)作为常见的包覆联结生物。  相似文献   
17.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范嘉松 《地学前缘》2005,12(3):23-30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可识别为6种类型:不整合面之下的储层、白云岩储层、鲕粒和团粒浅滩储层、生物礁储层、微孔隙储层以及微裂缝储层。尚有深埋溶解型储层,但此类较少。上述各类储层,如出露水面,遭受雨水淋滤,必将增加其孔隙度,成为重要的油气储层。中东地区碳酸盐岩之所以能形成世界级的大油气田,其基本要素为油气的生储盖层组合的密切配置、有台地内继承性发育的生油盆地、含油气层的年代较新,且石油进入构造圈闭的时间也较晚、构造圈闭规模巨大、有十分理想的区域性的盖层。正是这些要素的有机配合,从而形成世界上无可匹敌的大油田。对中国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储层研究,应寻找上述这些原生储层,又经历次生溶蚀和白云石化作用,这样才能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8.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紫云二叠纪生物礁是我国二叠纪发育最好的生物礁之一。该地区生物礁包括茅口阶堤礁、吴家坪阶珊瑚层、长兴阶堤礁和点礁。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生物樵的沉积学特征和古生物学特征,建立了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紫云二叠纪生物礁类型较多。礁组合相带齐全,礁骨架结构极为典型,古岩溶十分发育。生物礁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旋回性,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和古气候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物礁定量计算茅口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系统提出了根据生物礁结构相序列定量计算古代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的方法, 特别是设计了一种去除沉积物载荷造成的基底沉降的新方法. 根据生物礁结构相序列计算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在原始地层厚度恢复、基底载荷沉降幅度计算、古水深恢复等方面比用其他沉积物精度更高. 根据中国广西隆林生物礁计算出, 中二叠世茅口期(Neoschwagerina-Yabeina 带)全球海平面上升幅度为249.2 m, 而根据美国Guadalupe礁的资料计算出, 茅口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为247 m. 此方法使定量研究古代全球海平面变化真正成为可能, 从而使建立新一代、定量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1955年,北京地貭学院和地貭部南岭区测队在广东各地先后发現了下侏罗統海相地层,为华南地史增加了新的一頁。1959年,孙云鑄等在开平、恩平两县作了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1961年作者等先后两次到开平、恩平、高鶴、韶关、乐昌、惠阳等县市进行調查,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第一次参加者为丁培榛、张守信、楊兴泰和刘椿。第二次参加者为尹贊勋、范嘉松和张守信,并承广东省地貭局倪岳英同志参加部分工作,担任响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