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328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黄土/古土壤的物源研究对于揭示第四纪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西部1.4 Ma以来的兰州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基于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黄土/古土壤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侧重于碳酸盐矿物含量,追溯了兰州黄土/古土壤的直接物源。结果显示: (1)1.4 Ma以来兰州地区黄土/古土壤沉积物的主要直接源区为柴达木盆地沙漠区和阿拉善干旱区。(2)基于二元混合模型计算的潜在原始源区对兰州黄土白云石和总碳酸盐矿物的相对贡献率以及长石与石英比值结果一致支持1.4 Ma以来兰州黄土原始物源发生了多次变化。1.4~1.1 Ma和0.9~0.3 Ma青藏高原东北缘造山带(昆仑山、祁连山)和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贡献相当,而1.1~0.9 Ma和0.3 Ma以来,中亚造山带对兰州黄土的物源贡献增加,这可能分别是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和0.3 Ma以来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干冷气候增强的响应。1.15 Ma和0.8 Ma兰州黄土/古土壤中高的白云石含量、碳酸盐矿物总含量以及0.8 Ma长石与石英比值的快速升高可能是对“昆黄运动”的响应,进而造成了昆仑山、祁连山对黄土高原物源贡献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2.
范新岗  丑纪范 《大气科学》1999,23(5):543-550
提为初值问题的数值预报在通过改进数值模式、观测手段及分析方法而改进预报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两大困难,即模式误差和初值不完整。然而我们有大量的气候演变的历史观测资料,其中蕴含着关于气候系统的信息。本文针对这两个困难,系统地提出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反演订正模式和初值进而改进数值预报的三类反问题,并给出数值解法。最后将三类反问题应用于一个简单模式进行反演预报的数值试验,其数值试验结果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给出。  相似文献   
153.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不仅赋存有巨大的铂族贵金属资源,而且赋存有非常重要的深源信息,对其成矿理论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对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产出特征、时空分布、构造环境、控矿条件、母岩浆系列、成矿机理等研究现状的总结,认为以下几方面研究具有较大潜力:(1)矿床成因;(2)通过构造—流体—岩浆—成矿动力学综合研究,揭示成矿机制与全球变化的内在关系;(3)元古宙板块构造演化与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4.
河南地磁短周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河南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的特征,1996年10月至11月在该地区布设了近似南北向的两条临时测线,东测线由河南信阳至汤阴,西测线由河南西峡至山西曲沃,在测线上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三分量的同步观测,在3min至2h周期范围内统计计算了各测点各周期成分的地磁垂直转换函数及水平转换函数,通过地磁转换函数的分析,给出了该地区地磁短周期变化空间,周期分布概况。西峡至曲沃测线,除曲沃外垂直分量没有出现反向  相似文献   
155.
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中段及周边区域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中新生代太平洋俯冲等构造复合叠加,导致该区深部构造异常复杂。本研究从该区近年来累积的宽频地震探测资料的地震面波和环境噪音互相关格林函数中提取瑞雷波群速度频散,并据此反演区域尺度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果发现:区域地壳厚度横向变化不大,松辽盆地和下辽河盆地地壳比大兴安岭薄,地壳厚度与地形吻合表明这些地区基本达到重力均衡状态;而辽东隆起和渤海湾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高度呈反相关,表明这些地区可能仍处于构造改造过程中。在80 km深度之下,波速分布则呈现与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走向近似平行的东西向展布。以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为界,南北两侧横波速分布复杂程度明显不同且南侧的东西两部分复杂程度也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区域受太平洋俯冲体系冲破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以南可能仍有古亚洲洋板片残留。  相似文献   
156.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规培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诸多困境与因素的影响,包括培养理念严重弱化、学习模式趋向西化和考核评价流于形式化等,根源在于规培医师中医思维尚未有效构建。中医思维的形成与培养,关键在于经典医籍的“学”与“考”。中医经典是学习、体悟与应用辨证论治诊疗思维的源泉,而辨证论治的主观性、个体性、差异性特点,成为限制中医诊疗传承与创新的瓶颈。突破关键在于提升诊疗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规范性。迎合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进行中医规培经典数字化转型探索,提出重塑经典教育共识的新理念,经典数字化学习的新模式以及经典数字化考核的新导向,为培养中医特色的临床人才提供新的对策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7.
黑龙江省安兴湿地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韩欢欢  范亚文 《湖泊科学》2012,24(4):577-585
于2010年10月(秋季)对黑龙江省安兴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丰度及优势种进行分析.共设置9个采样点,经鉴定共有浮游植物146个分类单位,包括128种17变种1变型,隶属于6门8纲12目25科45属,其中绿藻为优势门类,占浮游植物总数的39.7%,裸藻次之,占浮游植物总数的30.8%,硅藻居第三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21.9%,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为181.4×106cells/L.优势度分析显示,安兴湿地秋季各采样点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3个以上,主要优势种有细粒囊裸藻(Trachelomonas granulosa Playf.)、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细粒囊裸藻齿领变种(Trachelomonas granulosa var.crenulatocollis(Szab.)Hub.-Pest.)等.样点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表明,9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在相似度60%时可分为5组,各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在空间组成上相似性低,差异性较大,主要与其生境特点相关.典范对应分析显示优势种类变化与环境条件相一致,主要受温度、pH的影响.此外,在安兴湿地内还鉴定出大量的β-中污带指示种,结合多样性指数分析,本文初步推断安兴湿地水质可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8.
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不同频率地电场观测出现异常现象已有相关报道,但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与地震震级(能量)的相关性统计特征仍不清晰。文章基于小波变换对都兰台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使用滑动相关性方法对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与台站周围400km范围内地震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并以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后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计算结果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1)都兰地电场不同频率成分不仅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会出现异常现象,而且出现异常的频率与地震事件震级(能量)存在一定关联性:高频成分(3.4h和8h)与■及■两个地震序列的地震事件均有关联性,其中与■在震前约25(±5)天、10天和5天相关性异常显著,与■在震前约55天、35天、15天和5天相关性异常显著,而低频成分(24h)则仅与■地震序列中的地震事件在约55、35、20及5天左右出现较强的相关性;(2)玛多MS7.4地震前,都兰地电场低频成分(24h)的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在地震前约55(±5)、20(±5)天左右出现明显异常现象,其出现的时间与相关性统计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原因可能是孕震断层与...  相似文献   
159.
针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采用滑动相关性方法和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开展震中周围200 km范围内地电场台站地震异常的统计特征分析和优势方位角的回溯性研究,发现:(1)通过对漾濞M_S6.4震中周围历史地震事件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区域地电场地震异常现象通常在震前约20(±5)天开始出现,如弥渡、祥云和洱源台;(2)漾濞M_S6.4地震前,洱源和祥云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在震前约15天或更早时间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现象;(3)当地电场台站与地震事件处于同一发震断层(或断裂带)时,其观测到地震异常的可能性更大。此外,结合研究区域已有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对地震反映敏感的地电场台站测区下方电性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当测区位于电阻率边界上时,更易观测到地震地电场异常变化现象,相关研究结论将有望为地电场台站的选址建设、地震异常分析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3.0 T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经手术证实的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b和Ⅱa期)的3.0 T高场强MRI影像资料,并将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3.0 T高场强MRI对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准确率。结果:早期宫颈癌表现为宫颈部实性肿物T1WI低信号14例(14/18)、T2WI高信号10例(10/18),15例(15/18)肿瘤病灶比正常宫颈肌层强化时间早(4±2.1)s,13例(13/18)肿瘤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C)呈快速上升-缓慢下降型,术前评估分期准确率约为88.3%。结论:3.0 T高场强MRI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