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253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341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氢能是来源广泛且低碳清洁的能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链中,储氢难问题长期制约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盐穴储氢具有成本低、规模大、安全性高和储氢纯度高等突出优势,是未来氢能大规模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综合调研了我国制氢产业和氢能消费现状,分析了我国盐穴储氢的需求。调研了国外利用盐穴储存天然气和氢气的技术及工程现状,总结了我国盐穴储气库发展和建设历程。对比了利用盐穴储存天然气、氦气、压缩空气和氢气的异同点,提出我国盐穴储氢面临三大科技挑战:层状盐岩氢气渗透与生化反应、盐穴储氢库井筒完整性管控、储氢库群灾变孕育与防控。研究成果明确了我国氢气储备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和大规模盐穴储氢的重点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942.
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古湖存在的沙嘴证据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范围的系统野外考察发现,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存在众多干盐湖,其周围存在不同高度的湖岸堤.其中,贺日木西尼沙嘴最为典型.该沙嘴呈NW-SE走向,海拔高度从1052 m下降至1035 m,长达11 km.是古湖泊发育和存在的重要证据和标志.通过对湖滨沉积物的OSL年代测定,该沙嘴形成于全新世的8.6-7 ka BP阶段,与中国西部许多沙漠出现的相对湿润环境状况相一致.其主要由强劲的风力作用和吉兰泰古湖沿岸流以及丰富的松散物质传输堆积而成.依据该沙嘴的海拔高程和形成年代来推测,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曾经发育面积巨大的古湖,其范围西到吉兰泰盆地,东延河套盆地西部,形成早全新世的吉兰泰古湖.之后,受区域构造运动和干旱气候的影响,古湖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古大湖解体,导致该沙漠腹地的古湖部分水体逐渐向西退缩,形成了吉兰泰盐湖.在古湖退缩过程中,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残留众多湖泊,随着气候干旱化和蒸发作用的加剧,这些湖泊逐渐演变成盐湖.在强劲的风力驱动下,古湖周围的松散物质被侵蚀、搬运、扩散、堆积成现在的乌兰布和沙漠.  相似文献   
943.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估算春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0.6、0.8、1.0倍)与施氮量(0、140、221和300 kg/hm2)对春小麦生长特性、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施氮对春小麦植株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效果不明显.高灌溉量加大作物的耗水量,春小麦全生育期,高灌溉处理的耗水量比中等灌溉处理与低灌溉处理分别增加16.68%与36.88%.当施氮量小于221 kg/hm2时,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地上部干物质量、单位面积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当施氮量大于221 kg/hm2时,高施氮量使大量干物质滞留于营养器官,导致成熟前物质的转移不充分,同时在土壤水分亏缺的条件下,高施氮处理加重干旱胁迫,从而使221 kg/hm2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量(4 159 kg/hm2)、单位面积粒数(3 774)、单穗粒重(259.42 mg)、产量(2 132.83 kg/hm2)与WUE(3.85 kg·mm-1·hm-2)在各施氮处理中最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灌溉处理的WUE显著高于中等灌溉处理与高灌溉处理处理,中等灌溉处理与高灌溉处理之间的WUE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低灌溉处理(春小麦全生育期灌溉量378 mm)与221 kg/hm2施氮是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农田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产量与高WUE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44.
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下发了《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地名服务工程正式启动。经过3年的努力,全区的地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本研究在对各县(区)的地名管理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管理部门的软、硬件条件、内外部环境进行考察,通过论证筛选,形成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5.
The application of dams built upstream will change the input conditions,including water and sediment,of downstream fluvial system,and destroy previous dynamic quasi-equilibrium reached by channel streamflow,so indispensable adjustments are necessary for downstream channel to adapt to the new water and sediment supply,leading the fluvial system to restore its previous equilibrium or reach a new equilibrium.Using about 50-year-long hydrological,sedimentary and cross-sectional data,temporal response processes ...  相似文献   
946.
广东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东86 个气象站1961-2008 年20 cm口径蒸发皿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广东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尽管在这48 年间广东年平均气温以0.21 oC/10a 的趋势递增,但是蒸发皿蒸发量总体上却以-54.67 mm/(10a) 的速度递减。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地区只集中在粤中部分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则在粤西南、粤东沿海和珠江三角洲。通过对彭曼公式中能量平衡项和空气动力项的分析表明,粤中蒸发皿蒸发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供蒸发的动力上升幅度略大于能量下降幅度,而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是供蒸发的能量和动力共同下降(或能量下降幅度远大于动力上升幅度) 所致。对各气象因子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广东蒸发量的主要因子为日照时数和风速。  相似文献   
947.
对于气象灾害防治,中国历史上存在多种思想认识。一种是积极的预防思想,包括两种积极的预防理论,即改良自然条件(如水利、育林)和改良社会条件(如重农、仓储)。另一种为消极的救灾思想,主要指灾后的救治,包括遭灾治标和灾后补救两方面。第三种认识是天命攘何思想,认为灾害的发生与作物歉收是“天帝”有意降罚于人类。以上认识有的观点不符合客观规律,不能救灾治荒,由后人视为教训。积极防灾和消极救灾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结合,这是我国古代救灾、抗灾、防灾、度荒经验的基本概括。根据上述防灾思想,结合解放后近半个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948.
范新岗  丑纪范 《大气科学》1999,23(5):543-550
提为初值问题的数值预报在通过改进数值模式,观测手段及分析方法而改进预报的同时,仍然而临着两大困难,即模式误差和初值不完整。本文针对这两个困难,系统地提出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反演订正模式和初值进而改进数值预报的三类反问题,并给出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949.
焦青  张鸿旭  宋光甫  荆燕  范国胜 《地震》2007,27(1):77-84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强烈地震, 震前新疆独山子台横向位移测量仪(GDW)记录到了较大变化。 根据独山子台记录到的断层形变资料, 结合区域内其他观测资料及区域地震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 ① 独山子-安集海断裂现今活动是以右旋逆冲运动为主, 其断层垂直向活动速率为0.12 mm/a, 水平向活动速率为0.25 mm/a。 巴基斯坦7.8级地震前横向位移观测结果显示断层右旋滑动速率增强, 其日平均速率达1.79 mm/d, 是正常日平均活动速率的12.8倍。 ② 独山子台MD系列数字化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 对独山子台300 km范围内的MS≥5.0地震, 震前均有明显的地震前兆异常显示; 对1000 km范围内的MS≥7.5地震, 亦有孕震过程显示。 ③ 巴基斯坦7.8级地震后约15分钟, 独山子台的MD系列数字化跨断层形变测量仪先后记录到了同震变化, 这也进一步说明该测量仪具有高精度、 宽量程、 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0.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31,自引:9,他引:222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 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 a和0.08℃/10 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 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 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 a和-0.22℃/10 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中国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原因目前还不能给出明确回答.一些迹象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对中国的地面气温变化产生了影响,但太阳活动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现代气候变暖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