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鹏  田燕  陈盼盼  莫多闻 《地理学报》2016,71(9):1629-1639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分析,按照裴李岗(9000-7000 aBP)、仰韶(7000-5000 aBP)、龙山(5000-4000 aBP)、夏商(4000-3000 aBP)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9000-3000 aBP)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应于史前聚落时空分布模式研究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 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史前聚落均具有集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裴李岗和夏商时期聚落分别具有2个集聚中心,仰韶和龙山时期聚落分别具有3个集聚中心;② 区域史前聚落空间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裴李岗时期聚落以分布于南部地区为主,仰韶聚落分布重心开始向北部迁移,这种态势在龙山时期仍在持续。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形成了以嵩山北部为重心的东西分异特征;③ 史前聚落空间分布总体形态及演化特征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类文化演进关系密切。以狩(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使得裴李岗聚落主要分布于近山丘陵岗地与近水高台地两种地貌单元。全新世中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于南部平原地区影响较大,近山地区地势较高、顶面平坦的地貌单元成为仰韶、龙山时期聚落营建与开展农业生产理想的场所。夏商时期社会形态的复杂化使得聚落具有围绕都邑性中心聚落集中分布的趋势,嵩山北部也成为聚落分布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澧阳平原野外调查,多剖面地层对比分析及岩板垱(YBD)剖面样品的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年代测定,揭示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中期环境演变,并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6 ka B.P.间,澧阳平原由冲沟发育的黄土台地向河湖发育的平原丘岗地貌过渡;气候环境经历了弱暖湿-气候变差-凉湿-波动回暖-暖湿的变化;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稻作农业的出现与该区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环境演变也推动了古人类活动范围和聚落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单浮筒贮油系统(SBS)模型的波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一个单浮筒贮油系统模型的规则波和不规则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贮油船的纵摇具有线性应答特性,而且刚臂和浮筒的约束对其影响甚小,因此与切片理论计算结果十分吻合。(2)6根锚链中,以与波向成180°夹角的1~#锚链受力最大。(3)由于水深和试验方法的不同,本文中不规则波试验得到的统计值与文献[2]中的统计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4.
45.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理论上分析盾构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各阶段平面控制测量误差限值的合理分配,并针对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特点,探讨长大盾构区间地面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及限值的优化配赋。  相似文献   
4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人才建设、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争创品牌、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举措和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47.
佛山市连续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发生频次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近51年历史序列表现为"多—少—多—少—多"的变化规律,目前处于偏多阶段;后汛期连续性暴雨较前汛期多。前汛期连续性暴雨中,非热带天气系统类的中高纬环流形势主要是两脊一槽型;热带天气系统影响类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之后,且系统多在珠江口附近或者粤西一带。后汛期连续性暴雨与登陆广东的TC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TC路径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登陆珠江口以西的TC,第二类是登陆珠江口以东的TC。两类TC的环流形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8.
澜沧江上游山地典型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澜沧江上游山地8种典型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垂直空间变异上差异不大。天然阔叶林破坏后,无论是次生林还是人工种植的经济林或是坡耕地和荒地,土壤养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退化。综合土壤7项指标计算定量反映土壤退化和改善程度的退化指数,表明针叶林、坡耕地、禾草荒地及桉树林退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9.
通过选取砾岩填隙物、砾石局部胶结填隙物、砂岩层的鲜岩石作为分析样品,结合江北砂、砾岩碳氧同位素、化学成分和磁化率的特征,对重庆地区江北砾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江北砾岩胶结时期为冷干气候占据优势,但也经历了较短的暖湿时期.砾岩的主要成分是硅质,胶结物主要为钙质.  相似文献   
50.
分析了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与岩石的成分尤其是泥质和粘土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从常规测井、核磁测井反映的孔隙度、泥质含量等参数入手,研究建立了常规测井资料划分三种孔隙组分的理论和实现方法,结合实际测井资料,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检验。实例表明,根据该理论和方法确定的储层的三孔隙组分——粘土水孔隙、微孔隙水孔隙以及自由水孔隙组分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